春日的北地草原,牧草刚泛出绿意,五千名轻骑营士兵已列成整齐的方阵。他们身着轻型鱼鳞甲,手持标准化马槊,胯下骑着从边市换来的良马,马蹄踏在冻土上,发出整齐划一的声响。这是轻骑营自组建以来最大规模的扩编,从最初的八百人增至五千人,成为汉军当之无愧的核心战力。
天宇站在高台上,望着这支由自己一手打造的劲旅,心中感慨万千。从最初用盐铁换来的百匹战马,到如今五千骑的规模;从士兵们握着简陋兵器操练,到如今人手一柄精钢马槊——这一切的背后,是盐铁贸易日复一日的积累,是兵器工坊夜以继日的锻造。
“将军,扩编后的轻骑营,分为五部,每部千人,由石敢当等五人分领。”赵信捧着编制册,声音里带着自豪,“各部都配备了破甲弩和信号箭,还从联防军里抽调了熟悉草原地形的羌人向导,机动性比以前更强了。”
天宇点头,目光扫过队列中的士兵。他们中有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兵,有从步兵营选拔的精锐,还有不少是归附部族的勇士——羌人的骑术、氐人的耐力、汉人的阵法,在这支队伍里完美融合。石敢当如今已是左部统领,他骑着乌孙汗血宝马,铠甲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当年那个在矿场挥锤的汉子,已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将领。
扩编后的首次演练,天宇特意安排了一场模拟对抗。五千轻骑分为两队,一队扮演匈奴骑兵,一队按汉军战术迎战。随着号角声响起,两队骑兵如潮水般对冲,马槊碰撞的脆响、战马的嘶鸣、士兵的呐喊交织在一起,场面震撼人心。
扮演汉军的石敢当部,先是以“鹰击阵”撕开对方防线,再用“扇形包抄”分割敌军,最后以“回马箭”收拾残敌,整套战术行云流水,只用半个时辰就“击溃”了对手。演练结束,石敢当勒马回阵,对着高台上的天宇拱手:“请将军训示!”
天宇高声道:“轻骑营的魂,在于‘快’与‘合’!快如闪电,才能出奇制胜;合如一体,才能无坚不摧!你们今日的表现,没让我失望!”
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震草原。他们知道,自己手中的兵器、胯下的战马,都来自盐铁贸易的积累——每一次冲锋,都是在守护那些换来装备的盐铁;每一场胜利,都是在巩固边地贸易的根基。
为了支撑五千轻骑的开销,盐铁总署特意调整了贸易结构,将与匈奴、西域的皮毛贸易利润提高两成,优先保障轻骑营的粮草和装备。王敬在账册上标注:“每月供应轻骑营精米五千石、精钢兵器三百件、战马补给两百套,皆从贸易盈余中支出。”
刘邦派来的使者观看了轻骑营的演练后,回禀道:“蜀侯麾下的轻骑,比关中卫戍骑兵强十倍!列阵时如磐石不动,冲锋时如狂风过境,有此锐旅,何愁楚、胡不平!”刘邦大喜,当即下旨:“轻骑营直接归朕调度,战时可为先锋,天宇仍任统帅,不必请示,便宜行事。”
得到特许,天宇更是加紧训练。他让巴图将匈奴的骑兵战术与汉军的阵法融合,创造出“混合骑战”之法——远则用破甲弩压制,近则用马槊冲锋,遇挫则以部族向导熟悉的小路迂回,让轻骑营既能打硬仗,又善用巧劲。
初夏的边境,一支匈奴万人骑兵队南下挑衅。天宇亲率轻骑营迎敌,在草原上展开激战。一支轻骑如一把锋利的匕首,时而穿插分割,时而袭扰侧翼,将匈奴骑兵拖得疲惫不堪。最后,石敢当率左部以“回马枪”战术突袭匈奴中军,斩杀其首领,敌军瞬间溃散。
此战后,轻骑营“五千破万”的战绩传遍大汉,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草原利刃”。而天宇知道,这支锐旅的锋芒,永远离不开盐铁贸易的滋养——只要盐铁的炉火不熄,轻骑营的马蹄就永远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