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地复工察迟滞,银钱压力显真章
痢疾风波平息后的第三日,天刚放晴,叶青云便带着王五再次来到修路工地。晨露还凝在新铺的水泥路基上,泛着冷光,十几个民工正弯腰用夯锤平整路面,号子声虽不如往日洪亮,却也透着一股踏实的劲儿。
“首领,您来了!” 工地头领老周迎上来,手里攥着一卷皱巴巴的工期记录,“现在民工都恢复得差不多了,除了三个老弱还在休养,其余九百多人都上工了。只是……”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难色,“痢疾耽误了足足十二天,原本计划三个月铺完的青运城路段,现在得往后拖半个月,而且这十二天的伙食费、医药费,还有重新采购材料的钱,都是您垫付的,算下来,又多花了三万两银子。”
叶青云接过工期记录,指尖划过上面的数字 —— 原计划每日推进两里路,现在要追回进度,得让民工每天多铺半里,这意味着要加派人手、多备材料,又是一笔额外开支。他走到路基旁,蹲下身摸了摸水泥的硬度,已经干透,却比原定时间晚了三天凝固,老周说这是因为痢疾期间没人养护,部分路段得重新修补。
“三万两……” 叶青云轻声呢喃,王五在一旁补充道:“咱们之前垫付的修路银子已经有十五万两了,加上这次的三万,一共十八万两。盐场和铁厂这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是十二万两,还要扣掉盔甲生产、商驿运营的成本,能剩下的也就五万两,要是再赶工期,资金怕是要紧张。”
叶青云站起身,望向延伸向远方的路基,眉头微蹙。这条路是他力主修建的,初衷是打通吴家堡到青运城的商道,方便物资运输,也能加强对周边村落的掌控。可从开工到现在,朝廷别说拨银,连派个巡查的官员都没有 —— 当初他派人去州府申请朝廷建工支持,得到的回复是 “地方事务自行处置”,如今工期延误,州府更是连问都不问,这事儿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
“朝廷那边还是没动静?” 叶青云问身边的暗卫。
暗卫摇头:“回首领,派去州府的人说,州官最近一直闭门不出,连肖亲王派去的人都没见。而且,从青运城往州府的路,最近多了不少不明身份的人巡逻,像是在盯着咱们的工地。”
叶青云的眼神沉了沉 —— 肖亲王?赵家?还是朝廷本身?他隐隐觉得,朝廷对这条路的 “漠视”,或许不是不管,而是在等着看他的笑话,甚至可能在暗中布局,等着他资金链断裂、工地出乱子,好趁机插手吴家堡的事务。
二、朝廷疑云藏暗涌,玄师传信缓忐忑
回到吴家堡,叶青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翻看着近半年的往来文书 —— 从申请朝廷建工的奏折,到肖亲王关于 “西北防务” 的书信,再到赵家在东莱郡的动向报告,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出朝廷异常的蛛丝马迹。
“肖亲王上个月还来信说,要借咱们的官道运军粮,现在却连个问工期的人都没有。” 耶律娟端着热茶走进来,看着桌上散落的文书,“会不会是肖亲王跟朝廷达成了什么协议,故意不管咱们?”
叶青云接过茶,指尖冰凉:“有可能。肖亲王想要咱们的盔甲和物资,朝廷想要掌控西北,他们说不定私下里做了交易 —— 只要肖亲王不帮咱们,朝廷就默许他扩军。而咱们的官道,要是修不好,不仅影响咱们的贸易,还会让肖亲王的军粮运输受阻,到时候他再以‘助修官道’为名,派兵进驻吴家堡,咱们就被动了。”
袁七这时也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暗卫送来的信:“首领,东荒山来的信,是玄师父的人送的。”
叶青云立刻拆开信,玄机子的字迹苍劲有力,上面写着:“东荒山无异常,清虚观胡天罡曾来访,谈及西北气运,言吴家堡需固产业、慎外防,朝廷近期有内斗,无暇西顾,暂可安心。若遇急难,可往清虚观寻胡天罡相助。”
看完信,叶青云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了些 —— 玄机子的消息向来可靠,“朝廷内斗无暇西顾” 解释了为何州府闭门不出,也暂时打消了他对 “朝廷布局” 的最坏猜测。只是胡天罡再次被提及,让他想起之前那位神秘老人,还有小白狐的渊源,心里多了几分琢磨。
“玄师父说暂时安全,咱们就能先集中精力解决工期和生产的事。” 叶青云把信递给耶律娟,“只是朝廷内斗结束后,说不定会把注意力转回西北,咱们得抓紧时间壮大自己,不能等。”
袁七点头:“俺这就加强堡内的巡逻,再让暗卫多盯着州府和肖亲王的动静,一有消息立刻汇报。”
叶青云摇头:“光防守不够。王五,你再去跟青运城的商家谈,把咱们的铁鎏银盔甲价格稍微降一点,多签些长期订单,尽快回笼资金,填补修路的窟窿。另外,让商驿的掌柜们去江南那边探探路,看看能不能把咱们的盐和桃山白卖到江南,那边富庶,利润更高。”
王五躬身应道:“首领放心!青运城的订单我这就去谈,江南的商路,我让扬州的李掌柜先牵头,他在江南有熟人,能更快打开市场。”
三、邱生研机显成效,技有局限待突破
解决了眼前的疑虑,叶青云转身去了冶铁厂 —— 邱远山已经来了半个月,一直在改进之前的冲压机,现在该去看看成果了。
冶铁厂的炉火比往日更旺,邱远山正蹲在一台新的冲压机旁,手里拿着卡尺,测量刚压出来的铁板厚度。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脸上沾着铁屑,却难掩兴奋:“叶首领!你来的正好!这台改良的万斤冲压机,现在能压出厚度均匀的铁板了,误差不超过半分,比之前人工锻打快了五倍!”
叶青云走近一看,冲压机的机架比之前加固了,用的是更粗的楠木柱,外面裹了一层铁皮;绞盘换成了双马拉动,还加了个简易的齿轮变速装置,能控制冲压速度;锤头底部装了可更换的平模,压出来的铁板平整光滑,不用再反复打磨。
“不错!” 叶青云拿起一块铁板,手感厚实,边缘整齐,“用这铁板做盔甲的胸甲,能省多少功夫?”
“至少省一半!” 邱远山笑着说,“之前做一块胸甲,得先锻打铁板,再用小冲压机塑形,现在直接用这台机器压出铁板,再换模具塑形,一个时辰就能做三块,效率翻了三倍!”
他又领着叶青云去看旁边的小型凸轮冲压机:“这台也改良了,凸轮的凸块换成了可调节的,能压出不同弧度的甲片,比如臂甲和腿甲的弧形部分,不用再靠工匠手工敲了。而且加了个脚踏板,一个工匠就能操作,不用再马拉,更灵活。”
一个工匠正在操作小型冲压机,脚踩踏板,凸轮轴转动,冲压头落下,“咚” 的一声,一块弧形的臂甲片就压了出来。工匠拿起甲片,递给叶青云:“叶大人,您看,这甲片比以前手工做的规整多了,组装的时候不用再调整,快得很!”
叶青云点头,心里却清楚,这些改进只是 “量变”,远称不上 “跨越时代”。他指着冲压机的动力装置:“邱先生,这机器还是靠人力或畜力,要是遇到需要连续冲压的重活,比如压厚铁板,马拉不动,人也踩不动,怎么办?”
邱远山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叹了口气:“首领说的是。我也想过用水力或风力,只是水力需要靠河,咱们的冶铁厂离河远,改造成本太高;风力不稳定,没法保证冲压力度。而且咱们现在的钢材也不行,太脆,压太厚的铁板容易裂,得研发更坚韧的钢,比如百炼钢,可那需要更多的煤和更好的熔炉,都得花钱。”
叶青云拍了拍他的肩:“我知道难。但你放心,钱的事我来解决,你只管专心研发。先从改进熔炉开始,我让王铁匠给你找最好的耐火砖,再加大煤的供应,咱们先做出能炼百炼钢的熔炉,再想动力的事。”
邱远山眼睛一亮:“好!只要有材料和资金,我有信心在三个月内做出改良熔炉,到时候炼出的百炼钢,能做更锋利的刀、更坚固的盔甲,甚至能尝试做更复杂的机械零件!”
四、产业盘点明家底,金为基石谋长远
当天傍晚,叶青云召集了王五、耶律娟、袁七、邱远山,在书房里召开产业盘点会。王五把厚厚的账本摊在桌上,逐一汇报:
“盐场每月产盐六万斤,卖给百姓和商驿,纯利三万两;铁矿每月产铁五万斤,一部分做盔甲,一部分卖生铁,纯利四万两;盔甲每月生产五千副,供应肖亲王、北蛮和商驿,纯利十五万两;商驿的贸易,青运城、扬州、大辽城每月纯利八万两;养猪场和皮毛贸易,每月纯利两万两。加起来,每月总纯利三十万两。”
王五顿了顿,又道:“支出方面,修路每月垫付五万两,预计还得垫三个月;冶铁厂和制药坊的生产成本,每月十万两;堡内的民生开支(学堂、医馆、粮库),每月三万两;军饷(明卫、暗卫、轻骑),每月五万两。每月净剩七万两。”
叶青云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指尖轻轻敲击桌面:“七万两,看起来不少,但要支撑科技研发,远远不够。邱先生改良熔炉,需要耐火砖、煤、新的工具,至少要五万两;研发水力动力装置,需要建水渠、做齿轮,至少要十万两;还有新的钢材研发,需要反复试验,又是一笔开支。咱们得想办法增加收入,把每月净剩提到十五万两以上,才能支撑长期研发。”
耶律娟轻声道:“江南的商路要是能打开,盐和桃山白的销量能翻一倍,每月能多赚四万两;另外,咱们可以把猪肉做成腊肉,卖给商队当干粮,腊肉保质期长,能卖到更远的地方,每月至少能多赚一万两。”
袁七也道:“俺跟铁牛联系过,大辽城的骑兵需要更多的马具,比如马鞍、马镫,咱们可以做铁制的马具,比木质的耐用,北蛮的部落肯定愿意买,每月又能多赚两万两。”
邱远山补充道:“要是能炼出百炼钢,咱们可以做更好的火铳,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卖给肖亲王和耶律烈,利润比盔甲还高,每月至少能多赚五万两。”
叶青云点头,把这些想法记在纸上:“就按你们说的办。王五,立刻安排商驿开拓江南腊肉贸易,让李掌柜在扬州设点;耶律,你跟北蛮对接马具订单;袁七,让冶铁厂先做一批铁制马具样品;邱先生,优先改良熔炉,争取早日炼出百炼钢。”
众人齐声应命。书房里的灯光映着账本上的数字,也映着每个人眼中的期待 —— 他们都清楚,这些银子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吴家堡的未来,为了能在乱世里靠技术和实力站稳脚跟,不再受朝廷和外部势力的牵制。
“还有一件事。” 叶青云看着众人,语气严肃,“朝廷内斗结束后,肯定会重新关注西北。咱们得在半年内,把官道修完,把百炼钢和新火铳研发出来,让吴家堡的实力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不管是朝廷还是肖亲王,都得掂量掂量,不敢轻易动咱们。”
夜色渐深,书房里的讨论还在继续。小白狐蜷在叶青云的脚边,偶尔抬起头,看着桌上的账本和图纸,像是也在为吴家堡的未来操心。窗外的吴家堡,灯火点点,冶铁厂的炉火还在闪烁,商驿的马车还在往来,每个人都在为了更好的明天忙碌。
叶青云知道,这条路不好走,资金的压力、技术的难关、朝廷的威胁,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他更知道,只要他们团结一心,把产业做稳,把科技搞上去,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金钱是科技的基石,而科技,终将成为吴家堡最坚固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