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景和四年五月二十二,江南染织行业大会在苏州府衙旁的会馆隆重召开。会馆内外张灯结彩,来自苏杭扬及周边府县的两百余家染坊掌柜、工匠齐聚一堂,连朝廷染织监管署的李大人也亲自莅临,足见这场大会的分量——这是青记拿下天工认证后,首次系统性发布标准化成果,更是江南染织行业抱团发展的重要契机。
会馆正厅的高台上,“江南天工染”的匾额高悬,两侧挂着“传承古法铸匠心,标准创新开新局”的楹联。青娘身着素色绸缎衣裙,手持厚厚的《标准化成果汇编》,站在台前,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心中既有激动,更有沉甸甸的责任感。沈行舟站在她左侧,手持账目册,温景然则捧着检测工具和布样,三人并肩而立,俨然是这场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
“诸位掌柜、各位同仁,今日召集大家,是想分享青记的标准化之路,更想与大家共建‘江南天工染’品牌,让咱们江南的染布,走出江南,名扬天下!”青娘的声音清亮,透过会馆的梁柱传遍全场,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她首先翻开《标准化成果汇编》,详细介绍了配方优化、工艺规范、质量检测等十二项核心标准:“我们用半年时间,将‘雨过天青’‘蔷薇红’等十七种主流颜色的配方精准量化,误差不超过一分;将染布流程拆分为二十八道关键工序,每一道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时间要求;建立了色牢度、残留染料等六项检测指标,确保每一匹布都符合天工认证标准。”
温景然适时上前,展示了标准化前后的布样对比和检测数据:“大家看,这是标准化前的‘烟霞青’,色牢度仅三次洗涤,布面有跳线;这是标准化后的成品,色牢度达五次,渐变效果更均匀。我们的检测数据显示,标准化染布的合格率从之前的七成提升至九成八,原料损耗降低三成。”他还现场演示了简易检测方法,教大家如何快速判断布样品质,台下掌柜们纷纷凑近观看,不时点头称赞。
沈行舟则从经营角度,分享了标准化的成本效益:“以一家中等染坊为例,推行标准化后,每月可节省原料成本一两五钱,减少返工损失二两,订单量平均增长五成,三个月即可收回初期投入。我们已与十余家原料商达成合作,为‘江南天工染’联盟成员提供平价优质原料,进一步降低大家的经营成本。”
成果发布环节的高潮,是“江南天工染”联盟的启动。青娘邀请李大人、陈阿公及几位核心代理染坊掌柜上台,共同揭开联盟印章。印章落下,红色的印记盖在联盟契约上,标志着江南染织行业正式进入“标准统一、品牌共建、资源共享”的新时代。李大人当场宣布:“凡加入联盟、采用青记标准化体系并通过审核的染坊,监管署将优先推荐参与政府采购,减免部分税费!”
台下顿时沸腾起来,掌柜们纷纷举手报名加入联盟。湖州的王掌柜激动地说:“之前一直羡慕青记的标准化,现在有了联盟,还有朝廷支持,我们再也不用单打独斗了!”宁波的张掌柜也说:“有了统一标准和品牌,我们的布就能卖到京城、卖到西域去,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大会最后,青娘发布了三项重要举措:一是每月举办一期标准化培训,由青记技术团队和优秀掌柜授课;二是建立联盟检测中心,为成员染坊提供免费检测服务;三是编制《联盟会员手册》,共享客户资源、创新成果和市场信息。她动情地说:“标准化不是青记的专属,而是整个行业的财富。愿我们携手并肩,让‘江南天工染’成为大乾染织行业的骄傲!”
大会结束后,仍有许多掌柜围着青娘、沈行舟、温景然请教问题,签订联盟契约的桌子前排起了长队。短短一日,就有八十余家染坊正式加入联盟,还有五十余家表达了合作意向。李大人对三人赞不绝口:“你们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既传承了传统工艺,又推动了行业发展,值得嘉奖!”
暮色降临时,会馆渐渐安静下来。三人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收拾桌椅的伙计,望着高悬的“江南天工染”匾额,心中满是成就感。沈行舟递过一杯热茶:“今天的成果,超出了我的预期。”温景然点头:“这只是开始,往后我们还要不断优化标准,创新产品,让联盟发展得更好。”
青娘握着茶杯,目光望向远方的天际:“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标准、不忘初心,‘江南天工染’一定能名扬四海。”月光洒在会馆的庭院里,映出三人并肩的身影,也映出了江南染织行业的光明未来。
这场标准化成果发布大会,不仅是青记标准化之路的总结,更是江南染织行业的新起点。那些关于坚守、创新、合作的故事,正随着“江南天工染”的品牌,在大乾的土地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而青娘、沈行舟、温景然三人的情谊与默契,也在这场行业变革中,愈发深厚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