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暖阳刚爬上朝阳镇的屋檐,青娘正指挥伙计们拆卸临时染坊的竹架——按计划,今日要随云溪班前往下一个城镇,染坊的设备需提前打包整理。可就在这时,镇西绸缎庄的王掌柜却急匆匆跑来,额角沁着汗珠,手里攥着一匹素色丝绸,语气急切:“青娘姑娘,求您帮帮忙!明日是镇上张大户嫁女儿的吉日,订好的十匹大红喜绸昨夜被一场意外烧了,您能不能帮我赶制一批?无论多少银子,我都愿意出!”
青娘心中一怔——十匹大红喜绸,正常染色需三日,可王掌柜只给一日时间,还要保证喜绸的色泽鲜亮、无任何瑕疵,难度极大。她看向沈行舟和温景然,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犹豫与考量:若是接下这单,必然要推迟与云溪班的行程;可若是不接,不仅会错失一个优质客户,还可能影响染坊在朝阳镇的口碑。
“王掌柜,您先别急,”沈行舟上前安抚道,“我们需要先确认两件事:一是您要的大红喜绸,是否需要绣纹或特殊工艺?二是您能提供多少匹素色丝绸?我们得根据这些,判断是否能在一日内完成。”
王掌柜连忙摇头:“不用绣纹!素色大红就行!我店里还有十五匹最好的杭绸,现在就去取!只要能按时交货,我愿意每匹多付二十文!”
青娘见王掌柜神情恳切,又想到染坊与绸缎庄后续的合作潜力,终于下定决心:“王掌柜,这单我们接了!但我有两个条件:一是您派五个伙计来染坊帮忙,负责搬运布料和烧火;二是云溪班的行程需推迟一日,我们会亲自去沟通。”
王掌柜喜出望外,连连答应:“没问题!我这就去叫伙计、取丝绸!”
待王掌柜走后,青娘立刻召集众人召开紧急会议,快速分配任务:“沈行舟,你去云溪班跟柳班主说明情况,争取他们的理解;温景然,你负责熬制大红染料,按最大量准备,再调配些固色草药,确保喜绸耐洗不褪色;阿木、阿春,你们带领绸缎庄的伙计,将素色丝绸进行预处理,用草木灰水浸泡、清洗,去除杂质;其他伙计随我准备染色工具,搭建临时的染色区和晾晒区。”
分工完毕,众人立刻行动。沈行舟快步赶往云溪班的营地,柳班主听闻此事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笑着说:“青娘姑娘肯为客户着想,这份责任心难得!我们推迟一日启程无妨,还可以让戏班的几个年轻伙计去染坊帮忙,多个人多份力。”
温景然则在染坊的空地上支起了三口大铁锅,将提前储备的红花、茜草、苏木按比例混合,倒入煮沸的井水。他一边搅拌染料,一边教绸缎庄的伙计如何判断染料浓度:“你们看,染料熬到这种暗红色、用木勺挑起能连成线,就说明浓度够了。等会儿染色时,每匹布要浸泡半个时辰,期间要每隔十分钟搅拌一次,确保颜色均匀。”
青娘也没闲着,她将临时染坊的晾晒区扩大,用竹架搭起三层晾架,还在晾架旁放置了十几个炭火盆——夏日虽热,但喜绸需快速晾干,炭火盆可加速空气流通,避免布料受潮。阿木和阿春则带领伙计们,将素色杭绸放入草木灰水中浸泡,动作麻利地揉搓、清洗,再拧干水分,整齐地堆放在竹筐中,等待染色。
正午时分,染料终于熬制完成,暗红色的染料在铁锅中泛着细腻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草木香气。青娘亲自上手,将第一匹杭绸缓缓浸入染料中,手臂轻晃,带动布料在染料中舒展。绸缎庄的伙计们在一旁学习,很快也掌握了染色的技巧,纷纷上手帮忙,染坊内顿时形成了一条高效的流水线:浸泡、染色、搅拌、捞出、晾晒,每个环节都衔接得恰到好处。
可就在染色进行到一半时,温景然却发现染料消耗速度比预期快了许多——原本准备的染料,只够染七匹杭绸,还差三匹的量。他立刻对青娘说:“染料不够了!我得去镇上的药铺买些苏木和红花,不然剩下的三匹布无法染色。”
青娘心中一紧,此时已近末时,药铺若关门,后果不堪设想。沈行舟见状,立刻说道:“我去!我熟悉镇上的路,骑马去更快!你把需要的药材数量写下来,我去买!”说罢,他接过温景然写的药材清单,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幸运的是,镇上的药铺还有足够的苏木和红花。半个时辰后,沈行舟带着药材赶回染坊,温景然立刻动手熬制第二批染料,终于在未时三刻赶制完成,确保了最后三匹杭绸的染色。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匹大红喜绸终于挂在了晾架上。十五匹喜绸在余晖中泛着鲜亮的红色,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没有一丝色差或瑕疵。王掌柜赶来验收时,看到喜绸的瞬间,激动得热泪盈眶:“太好了!比我之前订的喜绸还要好!青娘姑娘,你们真是我的救命恩人!”
青娘笑着递过一匹喜绸:“王掌柜,您放心用。这喜绸我们加了固色草药,就算洗多次,颜色也不会褪。后续您若是有染色需求,随时找我们。”
王掌柜连连点头,当即拿出双倍的工钱,却被青娘婉拒:“我们只收约定的价钱。做生意讲究诚信,不能因为是急单就漫天要价。”
次日清晨,当王掌柜将大红喜绸送到张大户家时,张大户对喜绸的品质赞不绝口,还特意打听染坊的名字。王掌柜趁机向张大户和在场的宾客推荐青娘流动染坊,不少人都记下了染坊的名号,甚至有人当场表示,日后要定制染布。
待染坊的设备全部打包完毕,云溪班的车马也已整装待发。柳班主走到青娘身边,笑着说:“这次接急单,你们不仅没耽误行程,还赢得了更多客户,真是一举两得。看来,你们的流动染坊,越来越灵活高效了。”
青娘望着染坊的车马和云溪班的队伍,心中满是感慨:“这次能顺利完成急单,多亏了大家的高效协作。往后不管遇到什么突发情况,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沈行舟和温景然也走了过来,三人相视一笑。朝阳镇的街道上,车马缓缓启动,染坊的木牌在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这场临危受命的高效协作。青娘知道,接下这单临时订单,不仅是一次对染坊应急能力的考验,更是一次对“客户至上”理念的实践。而这种高效协作、临危不乱的能力,将成为流动染坊在江湖中立足的重要底气,帮助他们应对更多未知的挑战,开拓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