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韵染布庄的内堂被临时改造成了调色间,桌上铺着尚衣局送来的十二色色卡,旁边堆着沈行舟连夜托人送来的染料样本,空气中弥漫着苏木、红花与药材混合的独特气息。青娘正手持一支细毛笔,蘸着不同浓度的染料,在白麻布上逐一点画比对,指尖已被染料染得泛红。
“掌柜的,这石青色卡看着深,可实际调出来要么偏灰,要么偏蓝,怎么都不对。”李伯拿着一块试染的布料过来,语气里满是焦急。他跟着青娘做了四年染布,寻常色彩从未难住他,可宫廷的色卡精准得近乎苛刻,差一分一毫都判若两色。
青娘放下毛笔,接过布料对着日光细看。果然,布料上的石青比色卡上的少了几分莹润感,显得有些暗沉。“是蓝铜矿粉的比例不够,还有没加靛蓝调和。”她指着色卡边角的小字,“你看这里,尚衣局标注了‘石青需掺三分靛蓝、一分珍珠粉’,珍珠粉能提亮,咱们之前漏了这个。”
正说着,温景然提着药箱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伙计,扛着几包密封好的药材。“我去药库查了古籍,皇家嫁妆染的色彩谱系里,不少颜色都要靠药材调出来。”他将一本泛黄的《天工染录》放在桌上,翻到标注清晰的一页,“你看这绯红,除了胭脂虫红和苏木,还要加少量鸡冠花汁增艳;月白则需用槐花与明矾同煮,才能达到那种清透不发灰的效果。”
青娘眼睛一亮,连忙凑过去细看。古籍上不仅标注了色彩配比,还画着简单的染色步骤,甚至注明了不同季节染色时的原料调整比例。“太好了,景然,这本古籍真是帮了大忙!”她欣喜之余,又想起什么,“只是这色彩谱系里有十二色,咱们得先确定优先级,公主嫁妆里最关键的是哪几种?”
话音刚落,沈行舟掀帘而入,手里拿着一封蜡封的书信。“我那尚衣局的亲戚回信了。”他拆开书信,念道,“公主嫁妆以绯红、月白、石青三色为核心,霞帔用绯红渐变,盖头用月白绣牡丹,床幔则是石青镶金边,其余九色是陪衬的绸缎镶边,要求稍低些。”
青娘立刻拿起纸笔,画出一个简单的色彩谱系图,在绯红、月白、石青三色旁做了醒目标记:“那咱们就分三组,李伯带两人主攻绯红,重点练渐变效果;张婶你带一组做月白,务必把清透感做出来;我和景然一起调石青,解决暗沉的问题。剩下的九色,等核心三色定了再慢慢打磨。”
分派完任务,众人立刻行动起来。青娘和温景然按照古籍配比,将蓝铜矿粉、靛蓝与珍珠粉混合,加入温火慢煮的染缸中。温景然不时用银针测试染液的酸碱度,提醒道:“火候不能太大,珍珠粉遇高温会结块,反而影响色泽。”青娘点头,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柴火,眼睛紧紧盯着染液的颜色变化。
另一边,李伯按照青娘的吩咐,将鸡冠花汁加入绯红染料中,可试染后还是比色卡浅了些。沈行舟恰好路过,见他愁眉不展,便指着窗外:“现在是暮春,鸡冠花还没到最艳的时候,汁液浓度不够。我记得城南有户花农种了晚开的鸡冠花,我让人去买些来。”
不到一个时辰,新鲜的鸡冠花就送了过来。李伯重新榨汁调配,这次染出的绯红果然明艳了许多,凑近看与色卡已相差无几。张婶那边也有了进展,用槐花与明矾煮出的染液染出的月白,清透如月光,风一吹布料飘动,竟有几分朦胧美感。
夕阳西下时,青娘将三块试染的核心色布料铺在桌上,与色卡一一比对。绯红明艳、月白清透、石青莹润,虽还有细微差距,却已比清晨时好太多。沈行舟递过一杯热茶:“按这个进度,三日之内拿出合格样品不成问题。”温景然则在一旁补充:“我明天再去采些新鲜药材,把配比再细化些,确保颜色精准。”
青娘看着桌上的布料和身旁并肩作战的伙伴,心中的底气越来越足。这宫廷嫁妆染的色彩谱系虽复杂,可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定能一一攻克。她拿起绯红布料,在灯下细细摩挲,仿佛已经看到了公主身着霞帔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