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的药材交易会落幕时,青娘的染坊不仅稳稳拿下了药材行会的长期订单,还与三位南方药商签下了布料与茶叶的批量供货契约。温景然的戏班要前往武威城筹备演出,青娘则决定先带着伙计们去赵老根所在的乱石村停留几日——一来是应赵老根之邀,帮村里的农户染制一批做衣裳的布料;二来她听说村里后山有种野生的酸枣叶,制成茶叶酸甜解腻,若是品质好,正好能为茶铺添个新品类。
沈行舟需先回落霞渡处理商船货运的对接事宜,临行前特意将自己的贴身护卫留下两名:“乱石村虽偏,但近来有流民路过,让他们跟着你,能护个周全。我已让人把枸杞叶茶的第一批货先发往城里的茶铺,等我那边忙完,就去武威城找你。”他又递来一个布包,里面是些伤药与碎银,“万事小心,有任何事就让护卫传信给我。”
青娘接过布包,心中暖意涌动:“你也保重,路上注意安全。”
带着伙计与护卫抵达乱石村时,赵老根早已带着村民在村口等候。看到青娘的马车,村民们纷纷涌上来,手里捧着自家的布料,七嘴八舌地请求染布:“青娘姑娘,求你帮我染块红布,给我家小子做满月衣裳!”“姑娘,我要染块青布,做件耐磨的干活衣裳!”
青娘笑着安抚大家:“各位乡亲放心,我会在村里住三日,大家按顺序把布料和需求报给阿木,我一定给大家染得漂漂亮亮的。”
她在赵老根家的院子里搭起染坊,按村民的需求分类调配染料。有个老婆婆想要块带着梅花纹样的淡粉布,却担心价钱太贵,犹豫着不肯上前。青娘看出她的难处,主动走上前:“阿婆,您的布料我帮您染,纹样也按您说的做,价钱减半。您要是实在过意不去,就给我些后山的酸枣叶当抵偿,行吗?”
老婆婆又惊又喜,连连点头:“好!好!我这就回家给你摘酸枣叶!”
消息传开后,村民们对青娘愈发信任。有人送来自家种的蔬菜,有人拿来晒干的柴火,还有人主动帮着伙计们劈柴挑水。青娘也格外用心,每一块布料都亲自把控染制过程,哪怕是最普通的粗布,也染得色泽均匀、质感扎实。
第三日傍晚,所有布料都已染好交货。村民们看着手中满意的布料,个个赞不绝口。那个定做梅花布的老婆婆,不仅拿来了满满一筐酸枣叶,还拉着青娘的手说:“姑娘,我侄女在武威城开着布庄,我一定写信告诉她你的染坊技艺,让她一定找你合作!”
另一个跑运输的村民也道:“青娘姑娘,我常往武威城、张掖城跑,以后你的布料和茶叶要是想运到那些地方,我帮你捎带,运费只收一半!”
青娘没想到只是顺手帮了老婆婆,竟能收获这么多助力,心中越发明白,做生意不仅要靠技艺,更要靠真心换真心——好口碑,从来都是最实在的生意本钱。
收拾好染具准备前往武威城时,赵老根突然拿来一块褪色的蓝色布料:“青娘姑娘,这是我远房表弟托我染的,他在武威城的军营旁开着杂货铺,军营里的士兵常来买布做军服衬里,可之前染的布总褪色,生意差了不少。他听说你的手艺好,特意托我把布料送来,若是你到了武威城,能不能去见见他?”
“当然可以。”青娘接过布料,“你放心,我到了武威城就去找他,定能帮他解决问题。”
带着满满的酸枣叶与村民的嘱托,青娘一行踏上前往武威城的路。刚到武威城门口,就见一个穿绸缎长衫的中年妇人带着伙计在等候,看到青娘的马车,立刻快步上前:“可是青娘姑娘?我是乱石村王婆婆的侄女,我叫林秀莲,开着‘秀莲布庄’。”
原来王婆婆的信先一步送到,林秀莲特意来城门迎接。她拉着青娘的手,热情地说:“我婆婆把你夸得天上有地下无,说你的染布技艺比城里最好的染坊还强。我布庄近来正缺好的纹样布料,姑娘要是不嫌弃,咱们正好谈谈合作。”
青娘笑着应下,跟着林秀莲去了秀莲布庄。布庄位于武威城的繁华地段,店里摆满了各色布料,但大多色泽单调、样式普通。林秀莲叹了口气:“武威城靠近边境,布料生意不好做,要么是本地染坊技艺差,要么是外地运来的布料价钱太高。姑娘要是能给我提供优质的定制布料,我保证能卖得火爆。”
青娘拿出带来的纹样布料样品,有戏文图案的绸缎,也有渐变色彩的粗布。林秀莲一看就眼睛发亮:“就是这种!武威城的富户和军营里的军官家眷,就喜欢这种新颖的样式!我先订五十匹,若是好卖,后续再加大订单!”
两人刚签好契约,温景然就派戏班伙计来送信,说戏班已在武威城的中心戏台安顿好,明日开始演出,让青娘尽快把之前约定好的新戏服送来。青娘当即安排伙计们在布庄后院搭起临时染坊,连夜赶工染制戏服。
次日清晨,青娘带着染好的戏服去戏台找温景然。戏台旁早已围满了观众,温景然看到戏服时,忍不住赞道:“青娘姑娘,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这水袖的渐变红与戏袍的暗纹,比我预想的还要精致!”
他让戏子们换上新戏服登台演出,鲜亮的色彩与别致的纹样立刻引来台下阵阵喝彩。演出中场休息时,不少观众围着青娘打听布料的来历,还有几个富户的管家当场定下定制布料的订单。
青娘正忙着记录订单,忽然看到一个穿短打、皮肤黝黑的男人快步走来,手里攥着块布料,正是赵老根的表弟李掌柜。他看到青娘,激动地说:“青娘姑娘,我可算找到你了!赵哥都跟我说了,你染的布不褪色,求你帮我染一批布做军服衬里,军营里的需求量大,要是做得好,以后就是长期生意!”
青娘跟着李掌柜去了他的杂货铺,铺子里堆着不少待染的粗布。她当场取了一块布料演示染制,李掌柜看着染好的布料色泽均匀,用手反复搓揉也不褪色,当即定下两百匹的订单:“太好了!我这就去跟军营的军需官说,以后衬里布就从你这儿订!”
消息传开后,武威城的商户们纷纷找上门来。有药铺要染药包布,有客栈要染桌布与窗帘,还有绣坊要染定制绸缎。青娘的临时染坊忙得不可开交,林秀莲见状,主动提出把布庄的闲置库房借给她当染坊,还帮她雇了几个手脚麻利的本地妇人帮忙。
这日傍晚,青娘刚算完账目,就见沈行舟走进染坊,身上带着风尘却眼神明亮:“青娘,我来了。路上听说你在武威城生意做得红火,果然名不虚传。”
青娘抬头看到他,脸上立刻露出笑容:“你可算来了!我这边订单太多,正愁人手不够呢。”
沈行舟放下行李,走到她身边,看着桌上的账目:“不仅染坊生意好,茶叶的订单也不少?”他看到一旁堆着的酸枣叶,“这是打算做新茶?”
“是啊,这是乱石村村民送的酸枣叶,我尝着口感不错,打算试试制成茶叶。”青娘说着,泡了一杯刚试做的酸枣叶茶递给他,“你尝尝,要是觉得好,咱们就批量制作,卖给客栈和杂货铺。”
沈行舟喝了一口,酸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清爽解腻:“味道很好,尤其是在边境这种干燥的地方,肯定受欢迎。我已经联系了武威城的驿站,他们愿意帮着推广,还能帮你对接张掖城的茶商。”
温景然这时也来到染坊,手里拿着一张请柬:“青娘,柳会长托人送来请柬,说张掖城下个月要举办边境商贸会,邀请各地的商户参加。你的染坊和茶叶要是能去参展,定能打开整个西北的市场!”
青娘接过请柬,看着上面“商贸会”三个大字,心中充满了期待。她想起在乱石村时村民们的帮助,想起林秀莲、李掌柜的信任,又看了看身边并肩而立的沈行舟与温景然,忽然明白,所谓口碑,从来不是靠吆喝得来的,而是靠一次次用心做事、真诚待人积累起来的。
“好!咱们去张掖城参展!”青娘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要把染坊的纹样布料和新做的酸枣叶茶都带过去,让更多人知道‘流云号’的名声!”
沈行舟笑着点头:“我来安排货运与展位,保证万无一失。”
温景然也附和:“我戏班也去张掖城演出,就在你的展位旁搭台,保管把人流都吸引过来!”
当晚,染坊的灯火彻夜通明。青娘带着伙计们筛选酸枣叶,准备制作茶叶;沈行舟在一旁整理商贸会的商户名录,标注着重点对接的客户;温景然则画着新的戏文纹样,打算让青娘染成布料在展会上售卖。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三人忙碌却坚定的身影。青娘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底气。她知道,张掖城的商贸会会是新的挑战,但有好口碑做基础,有伙伴们的支持,她定能在西北的土地上,把染布庄与茶铺的生意做得愈发红火。
几日后,青娘的第一批酸枣叶茶制作完成。林秀莲与李掌柜率先订购,放在布庄和杂货铺售卖,不出三日就被抢购一空。不少顾客还特意上门询问,什么时候能有新货。青娘看着络绎不绝的订单,越发确信,口碑的力量,足以让生意跨越山川,抵达更远的地方。
出发前往张掖城的前一日,赵老根托人送来消息,说乱石村的农户们自发种起了靛蓝与酸枣树,以后会定期给她供应原料。青娘握着消息,嘴角扬起温暖的笑容——她用真心换来了口碑,而这份口碑,又变成了最坚实的生意根基,支撑着她在创业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