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城返回江南时,恰逢江南的伏天,热浪卷着水汽扑在脸上,却挡不住染坊与茶铺伙计们的热情。青娘一行刚到门口,代管染坊的老掌柜和茶铺的林掌柜就带着众人迎了上来,手里捧着账本与报单,脸上满是急切与欣喜。
“东家,您可算回来了!南洋商人的二十面屏风早已交付,回款已入账;京城雅致阁又追加了五十套笔墨套,还说要长期合作。”老掌柜递上染坊账本,语气激动,“还有研习班的几个少年,跟着我处理订单,现在已经能独立染制基础款‘布瓷’布了,手艺一点不差!”
另一边,茶铺的林掌柜却面露难色:“东家,茶铺这边出了点小状况。您临走前说的‘茶染套装’(瓷染茶罐配‘布瓷’茶席)反响极好,订单排到了下月,可负责打包的伙计手脚不稳,打碎了三个瓷染茶罐,还有两批茶席的染色不够均匀,客户要退单。”
青娘接过两份账本,先安抚林掌柜:“别急,打碎的茶罐让沈师傅带着学徒补做,染色不均的茶席咱们重新染制,给客户赔个不是再送些新茶,务必稳住客源。”随后又看向老掌柜,翻着染坊账本笑道,“少年们进步快是好事,看来咱们的技艺传承没白费。”
接下来的几日,青娘重新梳理了染坊与茶铺的分工。染坊这边,她将伙计与学徒分成三组:一组由沈行舟带领,专攻宫廷与京城的高端订单,负责复杂的融合工艺;一组由研习班结业的阿树牵头,处理南洋与江南本地的基础订单,保证批量生产的质量;还有一组则跟着老掌柜,专注于原料采购与储存,确保染料与布料供应稳定。
茶铺那边,温景然主动接手整顿。他发现茶铺伙计多是临时雇来的,既不懂染品工艺,也不熟悉茶叶特性,打包时自然容易出错。于是他请青娘抽时间给茶铺伙计讲“茶染套装”的工艺细节,比如瓷染茶罐的保养方法、“布瓷”茶席的染色原理;又让染坊的学徒定期来茶铺演示,让伙计们直观了解产品;还制定了“分工责任制”,每人负责一个环节,打包后需签字确认,出了问题能及时追溯。
可调整刚起步,染坊就出了纰漏。阿树带领的基础订单组,在染制一批“烟雨蓝”布料时,因为伙计没按配方控制蓼蓝用量,导致染出的布料颜色深浅不一,有的偏灰,有的偏紫,根本无法交付给南洋商人。阿树急得满头大汗,拿着染坏的布料来找青娘请罪:“东家,是我没管好大家,没盯着他们按配方来,您罚我吧!”
青娘看着布料,没有立刻发怒,而是召集了基础组的所有伙计,让阿树当众演示正确的染色步骤,再让出错的伙计说出自己的问题。“不是我要罚谁,而是你们要明白,不管是高端订单还是基础订单,质量都是根本。”青娘拿着染坏的布料,语气严肃却温和,“南洋商人之所以愿意长期合作,是信咱们的手艺。这次出错,不仅要重新染制耽误工期,还会坏了咱们的名声。”
她没有辞退出错的伙计,而是让他们跟着沈行舟的高端组学习一周,亲眼看着沈行舟如何精准把控染料配比与火候。沈行舟也毫无保留,从蓼蓝的浸泡时间到染缸的温度控制,每一个细节都耐心讲解:“染布就像做人,急不得,也马虎不得。多一分染料,颜色就偏了;少一刻火候,固色就差了。”
出错的伙计们深受触动,回到基础组后格外认真,不仅严格按配方操作,还主动互相检查,生怕再出问题。阿树也吸取教训,每天提前核对原料用量,每一批布料染好后都亲自验收,确保无误后再打包。没过几日,他们就重新染制出合格的“烟雨蓝”布料,还比原定工期提前了一天交付。
茶铺那边,经过温景然的整顿,伙计们也渐渐进入状态。有一次,一位老客户来买“茶染套装”,伙计不仅详细介绍了瓷染茶罐的工艺,还根据客户喜欢喝龙井的习惯,推荐了搭配龙井的浅绿茶席,客户十分满意,当即追加了十套订单。林掌柜笑着对温景然说:“温先生这方法真管用,现在伙计们不仅做事细心了,还会主动推销,这几日的营业额比之前涨了三成!”
团队的成长不仅体现在做事上,更体现在彼此的默契与担当。一日深夜,江南突降暴雨,染坊的原料仓库屋顶漏雨,堆放的苏木与蓼蓝眼看就要被淋湿——这些都是要加急送往京城的染料,若是受潮,宫廷订单就会耽误。住在染坊附近的阿树与几个学徒最先发现,立刻冒雨搬原料,还找来塑料布盖在屋顶。
消息传到青娘、沈行舟和温景然耳中时,三人正忙着核对茶铺的新订单。他们二话不说,立刻带着工具赶到仓库,与伙计们一起抢险。青娘指挥大家分类搬运原料,将受潮风险高的苏木优先搬到干燥的房间;沈行舟爬上屋顶修补漏洞,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衫也浑然不觉;温景然则联系附近的木匠,让其连夜赶来加固屋顶。
众人忙到天快亮,终于把所有原料都转移到安全地方,屋顶也修补好了。看着彼此满身的泥水与汗水,却没有一个人抱怨。阿树擦了擦脸上的雨水,笑着说:“只要原料没事,咱们辛苦点不算什么。京城的订单可不能耽误!”
青娘看着眼前这群齐心协力的伙伴,心里满是暖意。她让厨房煮了姜汤,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温景然感慨道:“刚开始我还担心团队散慢,现在看来,只要用心带,大家都能成为可靠的帮手。”沈行舟点头附和:“是啊,手艺可以教,但这份担当与默契,是大家一起打拼出来的。”
经此一事,染坊与茶铺的团队更加团结。染坊这边,高端组与基础组不再各干各的,遇到大批量订单时,高端组会派人去帮忙把控质量,基础组也会主动承担原料搬运的杂活;茶铺伙计则会定期与染坊学徒交流,反馈客户对“茶染套装”的意见,比如希望茶罐能刻上花纹、茶席能做小尺寸等。
青娘根据这些反馈,让沈行舟在瓷染茶罐上增加了简易的竹纹刻绘,又让阿树带领伙计染制小尺寸茶席,推出“便携款茶染套装”,果然大受欢迎,不仅江南百姓喜欢,还被京城的茶商看中,订了一大批销往北方。
月底结算时,染坊与茶铺的利润都比上月涨了五成。青娘特意在染坊院子里摆了酒席,宴请所有伙计与学徒。席间,她举起酒杯:“这月的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染坊与茶铺会越来越好,我也不会亏待大家——每人多发一个月工钱,表现突出的,还能进入研习班深造,学更高深的手艺!”
众人欢呼雀跃,阿树站起身激动地说:“谢谢东家!我们以后一定会更用心做事,跟着您把染坊和茶铺做得更大!”阿竹也跟着点头,眼里满是坚定:“我要好好学手艺,以后帮东家把‘茶染套装’卖到更远的地方!”
夜色渐深,酒席的热闹渐渐散去,青娘、沈行舟和温景然坐在廊下,看着月光洒在晒布架上,心里满是憧憬。沈行舟看着青娘,语气温柔:“从一开始只有咱们几个人,到现在这么多可靠的伙伴,咱们的生意越来越稳了。”温景然则笑着补充:“团队成长了,咱们才能放心开拓更多市场。我已经联系了西域的商人,他们对‘茶染套装’很感兴趣,或许下次就能打开西域的门。”
青娘笑着点头,手里握着“江南巧匠”的牌匾碎片(回京时不小心碰碎,一直带在身边)。她知道,生意的成功不仅靠手艺与智慧,更靠身边这群同心协力的人。团队的成长,就是她最坚实的底气。未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染坊与茶铺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