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青石村,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甜香,草木染文化园的染料田里,“辽青”草已褪去翠绿,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蓝紫——这是即将成熟的信号。青娘穿着一身素色布衫,正弯腰查看草茎的粗细,指尖在叶片上轻轻划过,感受着水分的充盈度。李茂拿着记录册跟在身后,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说道:“今年的‘辽青’草长势比去年还好,预计亩产能增加二十斤,而且纤维更粗,染出的布色牢度也会更高。”
青娘点点头,目光转向田埂边的育苗棚:“咱们得抓紧培育下一代‘辽青’草苗了。之前从西域引进的‘抗寒基因’,这次要重点融入,争取让新苗能在零下十度存活,这样明年就能在东北的漠河也种上‘辽青’草。”
育苗棚里,春桃正带着几个学徒筛选种子。她把颗粒饱满的“辽青”草种子分成三堆,分别标注着“普通苗”“抗寒苗”“高纤维苗”,见到青娘进来,连忙迎上去:“青娘师傅,您看这些种子,经过三次筛选,杂质已经很少了。咱们这次用‘温水浸种法’,再配合您说的‘光照调控’,应该能提高发芽率。”
青娘拿起一粒种子,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还要注意土壤的配比,用腐叶土、沙土和有机肥按3:2:1的比例混合,这样既能保证透气性,又能提供充足的养分。另外,每天早晚各记录一次棚内温度和湿度,有异常立刻调整。”
就在这时,陈三柱匆匆走进育苗棚,手里拿着一封来自漠河的信:“青娘,漠河的猎户村来信了,说他们想引进咱们的‘辽青’草种植技术,还说愿意提供五十亩荒地作为试验田。只是那里冬季太冷,他们担心草苗活不下来。”
青娘接过信,快速浏览一遍,嘴角露出笑容:“这正是咱们培育抗寒苗的意义所在。你回信告诉他们,下个月我亲自带技术团队去漠河,不仅帮他们建育苗棚,还会教村民们冬季养护技术。另外,让他们准备一些当地的土壤样本,咱们好提前调整种植方案。”
十月中旬,青娘带着李茂、春桃和三个技术骨干踏上前往漠河的路。火车一路向北,窗外的景色从金黄的稻田变成了雪白的雪原,气温也从十几度降到了零下五度。当火车抵达漠河站时,猎户村的村长早已带着村民们在站外等候,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青娘姑娘,辛苦你们了!这么冷的天,还麻烦你们跑一趟。”
青娘接过姜汤,喝了一口,暖流瞬间传遍全身:“村长客气了。咱们都是为了把‘辽青’草种活,让村民们多一条增收的路。”
接下来的半个月,青娘一行人忙着在猎户村建育苗棚。他们采用“双层保温膜+地暖”的设计,棚内温度能稳定保持在十五度以上;又根据漠河土壤偏酸性的特点,加入石灰和有机肥进行改良。播种那天,村民们都围在育苗棚外,看着青娘将抗寒“料青”草种子播进土里,眼里满是期待。一位老村民拉着青娘的手说:“青娘姑娘,要是这草能在咱们这儿活下来,以后冬天就不用只靠打猎过日子了,孩子们也能在家门口挣钱了。”
青娘拍了拍老村民的手,坚定地说:“大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让‘辽青’草在漠河扎根的。”
离开漠河前,青娘把一本《北方染料种植技术手册》交给村长,里面详细记录了育苗、种植、采收、养护的全过程,还配有手绘插图:“村长,这手册您收好,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给我们写信,我们会第一时间回复。”
回到青石村时,已是十一月,距离《草木染技艺大全》第四版的出版还有一个月时间。这一版,青娘计划加入“北方染料种植技术”和“跨国染布贸易指南”两个章节,前者收录了漠河抗寒“辽青”草、辽东“雪青”草的种植经验,后者则详细介绍了与波斯、朝鲜、日本等国进行染布贸易的流程、关税和注意事项。
编写过程中,青娘特意邀请了漠河猎户村的村长、辽东暖泉镇的种植户,还有波斯的穆罕默德、朝鲜的金允浩参与校对。穆罕默德在回信中写道:“这手册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各国草木染交流的大门。我已经把‘跨国染布贸易指南’翻译成波斯文,分发给波斯的每一家染坊,相信明年咱们的贸易量一定会翻一倍。”
十二月初,《草木染技艺大全》第四版正式出版。首发仪式设在江南的苏州,来自全国各地的染坊掌柜、学者,以及外国代表齐聚一堂。青娘拿着刚印刷好的书,站在台上,声音温和却有力:“这本书里,不仅有技艺的传承,更有温度的传递。从江南的‘枫红’草到漠河的抗寒‘辽青’草,从中国的‘绞缬’工艺到波斯的‘金属光泽染’,每一页都记录着草木染的成长,也记录着无数人的付出。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连接各国、连接城乡、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让草木染这门古老的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林晓拿着书,激动地对青娘说:“青娘师傅,我要把这本书带到法国时装周,让世界看到中国草木染的魅力,让更多设计师用草木染布创作作品。”
首发仪式结束后,青娘独自一人来到苏州的平江路。路边的染坊里,传来了煮染的咕嘟声,一位年轻的染匠正拿着《草木染技艺大全》,跟着书中的步骤学习“枫红”染。青娘站在窗外,看着年轻染匠认真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草木染的传承,已经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事,而是成了无数年轻人的追求。
回到青石村的除夕夜,染坊的院子里张灯结彩,李茂、陈三柱、春桃、林晓,还有村里的老人们都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聊着明年的计划。李茂说要去漠河查看“辽青”草苗的生长情况,陈三柱计划开拓东南亚的染布市场,春桃想在济州岛建“海蓝草”种植基地,林晓则准备带着草木染时装参加法国时装周。
青娘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端起酒杯,轻声说道:“新的一年,咱们还要继续努力,把草木染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手艺,喜欢这门手艺。记住,手艺是根,真诚是本,只要咱们坚守初心,草木染就一定能永远传承下去。”
大家纷纷举起酒杯,齐声说道:“坚守初心,传承草木染!”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在除夕夜的夜空里回荡,也在每个人的心里,种下了新的希望。
窗外的雪还在落,染坊的灯火却始终明亮。青娘望着窗外的雪景,想起了刚回青石村的那个冬天——那时的她,还在为一碗饱饭发愁,而现在的她,却带领着无数人,在传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这份坚守,有这份真诚,有这份对草木染的热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夜色渐深,青娘回到书房,翻开《草木染技艺大全》第四版,在扉页上写下:“草木无言,染布有情;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不仅是她对草木染的承诺,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她相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中国的草木染,一定会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