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艾草香弥漫在青石村的每个角落,染坊的院子里却格外热闹。青娘正站在竹凳上,亲手将一面写着“青娘草木染”的幌子挂在大门上方——这是京城瑞福绸缎庄特意送来的,说是感谢染坊按时交付端午礼装,还说礼装在京城的端午宴上大受好评,不少王公贵族都向他们打听染布的出处。
“青娘,你快看!”陈三柱手里拿着一封烫金信封,快步从外面跑进来,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这是瑞福绸缎庄送来的感谢信,里面还夹着一张五百两银子的银票,说是给咱们的额外奖励,还说要跟咱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后他们庄里的春装、夏装布都由咱们染!”
青娘接过信封,指尖触到烫金的“瑞福”二字,心里一阵激动。她打开信封,里面的信纸字迹工整,字里行间都透着对染布质量的认可,银票上的“五百两”字样更是让她心头一暖——这不仅是对染坊的肯定,更是对草木染手艺的认可。
“太好了!”青娘把信纸和银票小心翼翼地收好,对陈三柱说,“你明天就去府城一趟,跟张掌柜商量一下,把京城的订单纳入分店的重点业务,再招几名熟练工人,专门负责京城的订单。另外,咱们还要扩大染料储存规模,建一个专门的仓库,确保原料供应充足。”
陈三柱点点头,转身去安排。青娘则走进染坊,看着满院晾晒的布料,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从最初靠染布换粮的孤女,到如今能为京城提供端午礼装的染坊掌柜,这一路走来,虽然充满了艰辛,但也收获了太多的温暖和支持。
七月流火,青石村的染料田迎来了第一次丰收。青娘带领村民们早早地来到田里,开始采摘艾草和黄芩。成熟的艾草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黄芩的根则长得粗壮饱满,村民们一边采摘,一边哼着山歌,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青娘,你看咱们的艾草长得多好!”村里的张婶手里抱着一捆艾草,笑着说,“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太多了,按这个产量,咱们不仅够自己染坊用,还能卖给其他染坊,又能多赚一笔钱。”
青娘笑着说:“这都是大家精心照料的结果。咱们把采摘下来的艾草和黄芩分类晾晒,一部分用来染布,一部分打成粉末储存起来,还有一部分卖给县城的染坊联盟,咱们跟联盟说好,按市场价供应,大家都能收益。”
村民们纷纷点头,干劲更足了。经过半个月的忙碌,所有的染料都采摘晾晒完毕,足足装了五十多个大粮囤,足够染坊未来一年的使用。青娘让人把其中的二十个粮囤的染料送到县城的染坊联盟,不仅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还进一步巩固了与联盟的合作关系。
这天下午,青娘正在染坊里整理染料库存,院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马车声。她抬头一看,只见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停在门口,一个穿着官服的人从马车上下来,身后跟着几个随从。
“请问这里是青娘草木染吗?”官服男子走进院子,拱手问道,“我是知府大人的幕僚,姓刘,奉知府大人之命前来,想跟你商量一件事。”
青娘连忙上前迎接,把刘幕僚请进堂屋,又让丫鬟端来茶水。“刘幕僚客气了,”青娘笑着说,“不知知府大人有何吩咐,只要我能做到,一定尽力。”
刘幕僚喝了一口茶,开门见山地说:“知府大人听说你的草木染布在京城大受欢迎,还得到了王公贵族的认可,非常高兴。最近府城要举办一常‘民间手艺展’,知府大人想邀请你参加,展示草木染手艺,让更多人了解这门传统手艺。要是表现突出,还能获得官府的资助,扩大染坊规模。”
青娘心里一喜,这是一个扩大染坊知名度的好机会。她连忙说:“多谢知府大人的厚爱,我非常愿意参加。我会准备一些最好的染布和染制工具,在展会上现场演示草木染手艺,让更多人了解草木染的魅力。”
刘幕僚满意地点点头:“太好了!手艺展定在一个月后,到时候知府大人会亲自莅临,你可要好好准备。另外,知府大人还说,要是你能在展会上获得好评,官府会为你提供一笔无息贷款,支持你扩大染坊规模,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青娘连忙道谢,送走刘幕僚后,她立刻召集工人,安排参加手艺展的事宜。“这次手艺展非常重要,关系到咱们染坊能不能获得官府的支持,”青娘对工人们说,“大家一起努力,准备最好的染布和工具,在展会上好好表现,让更多人了解草木染手艺。”
工人们纷纷表示会认真准备。接下来的一个月,染坊里一片忙碌。青娘亲自挑选最好的布料,设计了一系列新的纹样,包括牡丹纹、莲花纹和凤凰纹,每一种纹样都精致美观,寓意吉祥。她还准备了染制工具,打算在展会上现场演示染布过程,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草木染手艺。
陈三柱则负责联系车马和展台布置,还特意请了一位画师,为染坊绘制了一幅大型的草木染工艺图,展示从染料种植到染布完成的全过程。
手艺展举办的前一天,青娘和工人们将所有的展品和工具装上马车,朝着府城出发。她站在马车上,看着渐渐远去的青石村,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这次手艺展不仅是展示草木染手艺的机会,更是染坊发展的新起点。未来,她要让草木染手艺传遍更多地方,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传统手艺,让青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染布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