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吹得城隍庙旁的老槐树叶子簌簌落下,铺在青娘染坊的院门口,像一层金黄的绒毯。青娘正蹲在院子里翻晒刚采来的野艾,指尖触到干枯的艾叶,心里不由得犯了愁——入秋之后,天气越来越冷,山野里的草木大多枯萎了,之前常用的野艾、紫茉莉、槐花,现在都很难采到,染坊的原料储备眼看着就要见底了。
“青娘姐,这是今天采的最后一点野艾了,山下的坡地都找遍了,再也没找到更多的。”杏花挎着空竹篓,气喘吁吁地走进院子,脸上带着几分沮丧。她身后跟着的春桃和秋月,竹篓也都是空的,显然今天的收获寥寥。
青娘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接过杏花手里的竹篓,看着里面零星的几支野艾,叹了口气:“辛苦你们了,这天一冷,草木都枯了,也难怪采不到。”她顿了顿,又说:“咱们染坊的原料,最多只能再染五十匹布,可吴掌柜下个月还要两百匹耐脏粗布,要是找不到新的原料,可就麻烦了。”
几个姑娘坐在院角的石凳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春桃皱着眉头说:“要不咱们去县城的杂货铺买些染料?我上次听人说,杂货铺里有卖现成的染料粉,颜色还多。”
秋月摇摇头:“我听说那些染料粉是用化学东西做的,染出来的布不仅掉色快,还可能有毒,咱们可不能用那种东西,砸了染坊的名声。”
杏花也附和道:“是啊,咱们染坊能有今天的名声,全靠用天然草木染布,要是用了那些化学染料,顾客肯定就不相信咱们了。”
青娘点点头,心里很赞同她们的话。她从一开始就坚持用天然草木染布,不仅是因为阿爹的教导,更是因为她知道,只有真诚对待顾客,才能把生意做长久。她看着远处的群山,忽然想起阿爹曾经说过,深秋的山野里,其实藏着不少能染布的草木,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
“我想好了,”青娘站起身,目光坚定地说,“明天我去后山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新的染材。你们留在染坊里,把剩下的原料整理好,再把之前染好的布检查一遍,别出什么差错。”
老周正好从外面进来,听到青娘的话,连忙说:“丫头,后山山路难走,而且深秋的山里容易有野兽,你一个人去太危险了,我陪你一起去。”
青娘心里一暖,连忙说:“周叔,不用麻烦您了,我从小在山里长大,熟悉山路,不会有事的。”
“不行,”老周固执地说,“你一个姑娘家,去深山里太不安全了,我必须陪你去。再说了,我也能帮你找找染材,多个人多份力量。”
青娘知道老周的脾气,只好点了点头:“那谢谢您了,周叔。”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青娘就和老周背着竹篓,带着镰刀和绳索,出发去后山了。深秋的后山,到处都是枯黄的草木,风一吹,卷起漫天落叶,看起来有些萧瑟。青娘走在前面,眼睛紧紧盯着路边的草木,时不时停下来,弯腰观察一下植物的叶子和根茎,看看能不能用来染布。
老周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根木棍,一边拨开路边的杂草,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生怕遇到野兽。两人走了约莫一个时辰,来到一处山谷,山谷里的草木比外面茂盛一些,还长着不少不知名的灌木。
“这里的草木看起来不错,咱们在这里找找看。”青娘说着,就弯腰仔细观察起来。她忽然看到一株长着椭圆形叶子的灌木,叶子呈深绿色,叶脉清晰,摸起来有些粗糙。她心里一动,想起阿爹的手记里提到过,有一种叫“黄柏”的树,叶子和树皮都能染布,染出来的颜色是金黄色,而且很耐洗。
青娘连忙拿出阿爹的手记,翻到关于黄柏的记载,仔细对比了一下,确认这就是黄柏树。她高兴地对老周说:“周叔,你看,这是黄柏树,它的叶子和树皮都能染布,染出来的颜色是金黄色,正好能添一种新颜色。”
老周凑过来一看,笑着说:“太好了!这黄柏树看起来不少,咱们可以多采些叶子和树皮。”
两人连忙动手,小心翼翼地采着黄柏树的叶子,又用镰刀割了一些较细的树枝,准备回去剥树皮。采完黄柏,青娘又在山谷里发现了几株长着红色果实的灌木,果实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看起来很是鲜艳。
“这是山茱萸,”青娘惊喜地说,“阿爹的手记里写过,山茱萸的果实能染出深红色的布,而且颜色很鲜亮。咱们赶紧采些果实回去试试。”
老周也很高兴,连忙帮着青娘采山茱萸的果实。两人忙了一上午,竹篓里渐渐装满了黄柏叶子、黄柏树枝和山茱萸果实,还有一些青娘不确定能不能染布的草木,她想回去试试,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
中午的时候,两人找了个背风的地方,拿出带来的麦饼和水,简单吃了点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往山里走。下午,他们又找到了几株能染布的草木,有能染出淡蓝色的“蓼蓝”,还有能染出浅棕色的“橡子壳”。
“今天真是收获满满啊!”老周看着竹篓里的染材,高兴地说,“有了这些染材,咱们染坊的原料就不用愁了,还能添好几种新颜色。”
青娘也笑着说:“是啊,没想到深秋的山里藏着这么多宝贝。咱们赶紧回去,试试这些染材能不能染出好看的颜色。”
两人背着满满的竹篓,开开心心地往回走。回到染坊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暗了。杏花、春桃和秋月看到他们回来,连忙迎了上去,看到竹篓里的染材,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青娘姐,你们找到这么多染材啊!太好了!”杏花兴奋地说。
“这些都是什么草木啊?能染出什么颜色?”春桃好奇地问。
青娘笑着解释道:“这是黄柏,能染出金黄色;这是山茱萸,能染出深红色;这是蓼蓝,能染出淡蓝色;还有这橡子壳,能染出浅棕色。咱们明天就试试,看看染出来的颜色好不好看。”
第二天一早,青娘就带着姑娘们,开始尝试用新找到的染材染布。她先把黄柏叶子和树皮放进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煮了一个时辰,锅里的水渐渐变成了金黄色。她把煮好的染料过滤到陶盆里,待温度稍降,就把一块白色的粗布放了进去,轻轻搅拌均匀。
布在染料里浸泡了整整一个下午,傍晚的时候,青娘把布捞了出来,拧干水分,挂在院子里的竹竿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布上,原本白色的粗布,竟然真的变成了金黄色,颜色鲜亮,看起来很是华贵。
“太好看了!这金黄色真漂亮!”姑娘们都围了过来,兴奋地议论着。
接下来的几天,青娘又尝试用山茱萸、蓼蓝和橡子壳染布。山茱萸染出的深红色布,颜色浓郁,像熟透的石榴;蓼蓝染出的淡蓝色布,颜色清新,像天空的颜色;橡子壳染出的浅棕色布,颜色沉稳,很适合做男装。
这些新颜色的布一晾出来,就吸引了不少街坊邻居的目光。大家都好奇地围过来看,纷纷称赞青娘的手艺好,能染出这么多好看的颜色。不少人还当场订了布,有的要染金黄色的布做嫁妆,有的要染深红色的布做棉袄,还有的要染淡蓝色的布做夏衫。
吴景明听说青娘找到了新的染材,染出了新颜色的布,也特意来染坊看看。他看着院子里晾晒的五颜六色的布,眼睛都亮了,忍不住赞叹道:“青娘姑娘,你真是太厉害了!这些新颜色的布,比之前的更好看,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我决定了,下个月再给你加一百匹布的订单,各种颜色都要,我要把这些布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青娘高兴地说:“谢谢吴掌柜的信任,我一定好好染布,不辜负您的期望。”
看着染坊里越来越红火的生意,青娘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这次能找到新的染材,不仅解决了染坊的原料短缺问题,还为染坊开辟了新的市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阿爹的教导,离不开老周和姑娘们的支持,更离不开她对染布手艺的热爱和坚持。
这天晚上,青娘坐在院子里,看着满院子晾晒的布,有金黄色的、深红色的、淡蓝色的,还有浅棕色的,五颜六色的布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好看。她从怀里掏出阿爹的染布手记,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轻声说:“阿爹,我做到了,我不仅找到了新的染材,还染出了新的颜色。您放心,我会继续努力,把您的手艺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草木染的好,让咱们的染坊越办越好。”
风轻轻吹过,院子里的布轻轻晃动,像是在回应青娘的话。青娘知道,她的商业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可她不怕,因为她有手艺,有真诚,有一群支持她的人。她相信,只要她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把草木染手艺发扬光大,让“青娘染坊”的名声传遍天下,成为真正的“染布传奇”。
而此刻,青石村的村民们,也正在忙着采摘深秋的草木,准备送到县城的染坊去。他们知道,青娘的染坊不仅改变了青娘的命运,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相信,跟着青娘,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