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明泽医院的春日晨光漫过75栋科室楼的屋顶,在走廊里织就柔软的光影。罕见病中心的实验室外,几位年轻工程师正围着专科副院长李伟讨论基因测序数据;儿科中心的护士站,值班护士将早产儿的早间奶粉逐一装入恒温箱,奶瓶上的粉色标签在晨光中格外醒目;330专科专区的外科楼前,骨科副院长陈明带领团队推着器械车走向手术室,白大褂衣角拂过地面时,带起一缕淡淡的消毒水气息——这是量子实验室交由330位专科副院长主导研究的第一个月,医院的日常诊疗在平稳中透着蓬勃的生机。
指挥中心内,沈知行站在巨幕前,指尖划过“量子实验室周进展报告”——屏幕上清晰显示着330个科室提交的难题模拟进度,内分泌专科的“多激素代谢模型”已完成80%,骨科的“脊柱转移癌切除路径算法”进入临床验证阶段。身后传来轻浅的脚步声,苏晴端着一杯热豆浆走进来,将杯子轻轻放在他手边,眼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刚从餐厅专区拿的,你昨天跟量子实验室的团队开会到半夜,先暖暖胃。”
沈知行回头,目光落在她略显苍白的脸颊上,伸手替她拂开额前的碎发:“是不是最近太累了?这几天的术后复查报告我来整理,你多休息会儿。”苏晴避开他的手,将一份“内分泌专科随访清单”递过去,轻声说:“不用,我能行——对了,今天上午有位甲状腺术后患者复查,你记得跟他说下量子模拟的最新康复方案。”
第一阶段:日常诊疗的从容——量子攻坚外的守护
七点整,门诊大厅的自助机前已排起长队,但秩序井然。330专科专区轮值的年轻医生在各区域引导,内分泌专科的护士站里,赵敏副院长正对着电脑整理量子模拟数据,看到苏晴走进来,笑着说:“你来得正好,昨天我们把‘多激素代谢模型’的参数又优化了一遍,术后患者的康复周期预计能再缩短3天,等会儿复查的患者刚好能用上。”
苏晴点头,刚坐下准备整理病历,突然感到一阵轻微的恶心,她连忙用手捂住嘴,赵敏敏锐地察觉到她的异常:“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去休息室躺会儿?这里有我盯着,没问题的。”苏晴摇摇头:“没事,可能是早上没吃好,过会儿就好了。”她刚说完,沈知行的消息就弹了出来:“复查患者已经到了,我在诊室等你,你慢慢来,别着急。”
八点半,沈知行的巡查来到量子实验室。李伟副院长正对着屏幕上的基因序列皱眉,看到沈知行,立刻迎上来:“您看这个罕见变异类型,量子模拟显示它与三种疾病相关,我们正在调取全球数据库的案例,预计今天就能出初步结论。”沈知行看着屏幕上飞速跳动的数据流,点头道:“你们做得很好,不用事事跟我汇报,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联系我——对了,苏晴最近可能有点累,你们要是有内分泌相关的问题,优先找赵敏副院长,别总麻烦她。”
九点整,苏晴来到内分泌诊室,沈知行正在给患者讲解康复方案。看到她进来,他立刻停下话头,递过一杯温水:“先喝口水,等会儿我来跟患者说,你在旁边坐着就行。”患者是位45岁的甲状腺髓样癌术后患者,听到量子模拟优化了康复方案,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还能赶上这么先进的技术!上次你们订婚我就来了,今天看到你们这么为患者着想,真是打心底里佩服。”
第二阶段:身体信号的察觉——藏在细节里的牵挂
中午十二点,全院早高峰诊疗顺利收尾,指挥中心的巨幕显示“上午接诊量2.7万人次,各专区零差错”。沈知行和苏晴坐在休息区吃午餐,苏晴看着餐盘里的清蒸鱼,突然没了胃口,只喝了几口小米粥就放下了筷子。
“怎么不吃了?这鱼是餐厅专区特意给你做的,你之前说爱吃。”沈知行放下筷子,目光里满是担忧。苏晴摇摇头:“不知道怎么了,最近总没胃口,还总觉得累。”沈知行突然想起什么,拉着她的手站起来:“走,我们去检验科做个检查,放心点。”
检验科的走廊里,苏晴坐在长椅上,看着沈知行跑前跑后地缴费、排队,心里暖暖的。“其实不用这么麻烦,可能就是最近太累了。”她轻声说,沈知行蹲在她面前,握住她的手:“不管是累的还是别的原因,查一下我才放心——你要是出事,我怎么跟明泽的患者交代,怎么跟我自己交代?”
下午两点,检查结果出来了。当检验科医生笑着说“恭喜,怀孕四周了”时,苏晴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眼泪瞬间落下。沈知行拿着化验单,手都在微微发抖,他紧紧抱住苏晴,声音里带着激动:“我们要有宝宝了,以后明泽的日常里,又多了一个小成员。”
苏晴靠在他怀里,轻声说:“以后量子实验室的事,还有科室的诊疗,你要多分担点,不能再让我累着了。”沈知行点头,在她额头印下一个轻吻:“放心,以后你就负责‘养胎’和简单的术后随访,其他的事交给我和330位专科副院长,保证让你和宝宝都好好的。”
第三阶段:全院的惊喜与守护——医疗日常里的温情
下午三点,沈知行和苏晴回到指挥中心,刚进门就看到林薇拿着一份“孕期保障方案”迎上来:“恭喜你们!这是我刚整理的,从饮食、作息到工作安排,都按孕期标准制定好了——以后苏晴老师的门诊减半,术后复查由年轻医生协助,量子实验室的会议不用再参加,重点休息。”
林薇的声音刚落,330位专科副院长的消息就接连弹进群里——赵敏副院长说:“内分泌专科的诊疗我全包了,苏晴老师放心养胎,有问题我随时汇报。”陈明副院长说:“我让后勤专区每天给苏晴老师准备孕期营养餐,保证营养均衡。”李伟副院长说:“量子实验室的内分泌相关模拟,我们会整理成精简报告,不用苏晴老师费心看原始数据。”
晚上六点,全院接诊量定格在5.5万人次,各专区开始收尾。沈知行和苏晴并肩走在医院的走廊里,护士站的护士们看到他们,纷纷笑着送上祝福,有的还递来自己准备的“孕期小手册”,上面写着“孕期注意事项”“缓解孕吐小妙招”。
儿科中心的病房里,刘敏副院长正抱着一位早产儿,看到他们,笑着说:“以后苏晴老师要是想‘提前实习’带宝宝,就来儿科中心,我们教你怎么哄宝宝、怎么测体温,保证让你成为‘超级妈妈’。”苏晴接过刘敏递来的小衣服,眼眶微微泛红:“谢谢大家,有你们在,我觉得特别安心。”
晚上七点,两人回到家,沈知行从冰箱里拿出餐厅专区准备的孕期营养餐,细心地加热好,递到苏晴面前:“今天的粥里加了红枣和桂圆,能缓解孕吐,你多喝点。”苏晴看着他忙碌的身影,突然觉得,比起量子实验室的技术突破,比起330科室的诊疗成功,此刻的平凡日常,才是最珍贵的幸福。
沈知行坐在她身边,翻开“医院运行日志”,在今天的记录最后写下:“明泽的日常,不仅有量子攻坚的突破,有330科室的守护,更有新生命到来的喜悦。未来,我们会在医疗的坚守中,守护好这份新的希望,让明泽的温暖,延续到更多人的生命里。”
窗外的夜色中,明泽医院的灯光像星星一样明亮,量子实验室的大屏上仍在闪烁着数据流,330个科室的医护人员还在整理今日的诊疗记录——而在这个充满温情的春日里,明泽的故事,正因为一个新生命的到来,翻开了最柔软、最动人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