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以“陛下亲览”为由奏请的秘密甄别,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在蒋瓛的亲自操刀下,一场针对“星槎”核心团队及其关联人员的、名为“恩赏核查”实则严密筛査的行动,在看似平静的赏赐与问询中悄然展开。行动极为隐秘,外界只道是陛下恩宠,殊荣加身。
然而,就在甄别进行到第三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从宫中传出——那位被蒋瓛线索隐隐指向的、负责部分宫廷采买的老太监,竟在其住处“悬梁自尽”!现场留下了一封语焉不详的“悔过书”,只言自己“年老昏聩,账目不清,无颜见陛下”,对其与宫外联系、尤其是与佛郎机商行的瓜葛,只字未提!
灭口!
对手的反应如此迅速、狠辣,直接掐断了最关键的一条线索!这非但不能证明清白,反而坐实了宫中确有内鬼,且能量不小,能在锦衣卫的眼皮底下行事!
消息传来,吴铭与蒋瓛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凝重。敌人比想象的更难对付,其潜伏之深、行事之决绝,远超预期。
就在这宫闱血案引发的暗流汹涌之际,“星槎”原型舰的建造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节点——主体龙骨与按照“麒麟力骨网”理念构建的内部加强结构即将合拢。 这是决定巨舰未来能否承受远洋风浪的关键一步,其结构强度必须经过最严格的检验。
按惯例,此类检验多在船厂由工匠完成。但吴铭深知“星槎”干系重大,内外窥伺者众,船厂虽戒备森严,却也难保万全。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得近乎疯狂的决定——奏请将这段已完成的关键船体骨架,秘密运入宫中,在陛下及重臣眼前,于武英殿前广场,进行一场公开的强度测试!
此议一出,举朝皆惊!
“荒唐!国之重器,岂同儿戏?岂有在殿前验看船骨之理?”
“武英殿乃庄严之地,岂容工匠秽物玷污?”
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但吴铭力排众议,他的理由简单而有力:“陛下!‘星槎’之骨,融汇格物新学,关乎国运海权!今内外流言纷扰,质疑此技之声未绝。若于陛下与百官眼前,以此新骨力抗千钧,则流言不攻自破,宵小慑服,亦可彰陛下支持格物、锐意开拓之决心!且宫中戒备远胜外间,可保万无一失!”
朱元璋沉吟良久。老太监的死让他心中疑云密布,他也想亲眼看看,这被吴铭和他那“麒麟子”寄予厚望的新式船骨,究竟有何不凡。最终,他拍板:“准!朕倒要看看,这‘麒麟骨’是否真如尔等所言,坚不可摧!”
是日,武英殿前广场戒备森严。
一段长达五丈、依照“星槎”原型舰等比例缩小制作、完整呈现了“麒麟力骨网”结构的木质船体骨架,被特制的车辆运抵,稳稳放置在广场中央。朱元璋端坐丹陛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复杂地聚焦于那奇特的、布满三角网状支撑的骨架上。吴铭与周大巧侍立一旁,吴麟因年幼,并未到场,但他的“理念”却将成为今日的主角。
测试开始。
首先是以巨木撞击,模拟海浪拍击。沉重的撞木在力士操控下,一次次轰击在骨架关键节点,发出沉闷的巨响,木屑微溅,但那骨架主体岿然不动,其内部复杂的三角形结构,仿佛将冲击力瞬间分散导引至整个框架!
百官中已有人面露惊容。
接着,测试进入最关键环节——千钧重压!
数条粗大的绳索绕过殿前石兽,连接在骨架上,另一端则由数十名精选的大力士拉动,模拟船只在风浪中承受的巨力扭曲。随着号令,力士们齐声发力,绳索瞬间绷紧,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嘎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盯着那看似纤细的木质骨架。
“咯吱……咯吱……”
骨架在巨大的拉力下开始微微变形,发出承受重压的呻吟,但其整体结构依旧稳固,那“麒麟力骨网”仿佛活了过来,将恐怖的拉力化为内部无数三角单元的均匀分担!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测试将顺利通过,那骨架已接近承受极限却依然未垮之时,异变突生!
一名位于拉绳队伍末尾、低着头的大力士,眼中骤然闪过一抹狠戾与决绝!他悄无声息地松开绳索,手腕一翻,一柄淬了毒的黝黑短刃滑入掌心,身形如鬼魅般猛地窜出,不是冲向骨架,而是直扑丹陛之上的朱元璋!其速度之快,动作之突兀,远超常人!
“护驾!!”近侍太监尖利的嘶喊声划破空气!
场面瞬间大乱!侍卫们反应过来,蜂拥而上,但那刺客身手极高,竟如游鱼般避开第一波拦截,毒刃直指御座!
千钧一发之际,站在朱元璋侧前方的吴铭,几乎是本能地,将手中一直握着的、用于指示骨架结构的包铜木尺,奋力掷向刺客!他并非武将,此举纯属情急下的反应。
“嗖!”
木尺破空,精准地打在了刺客持刀的手腕上!虽未造成重创,却让那毒刃的轨迹微微一偏!
就是这电光石火间的阻滞,给了侍卫宝贵的机会!数把钢刀同时劈下,血光迸现!刺客当场被格杀,但那偏转的毒刃,还是擦着朱元璋的袍袖边缘划过,将龙袍割开了一道口子!
静!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刺杀惊呆了!
朱元璋脸色铁青,看着袍袖上的裂口,又看看地上刺客的尸体,最后目光落在因为掷出木尺而有些脱力、被侍卫扶住的吴铭身上,眼神复杂难明。
“查!给咱查!这刺客是何人?如何混入力士队伍?受谁指使?!”朱元璋的声音冰冷得如同腊月寒风,“蒋瓛!若查不出,你提头来见!”
他转而看向广场中央,那经历了撞击与拉扯,虽略有变形却终究未曾散架的“麒麟骨”,又看了看吴铭,缓缓开口道:“此骨……甚坚。‘星槎’之建,不容有失。吴铭。”
“臣在。”
“即日起,‘星槎’工坊迁入西苑,由内廷禁军直接看守。一应事宜,由你全权负责,凡有阻碍者,无论品级,先斩后奏!”
金殿验骨,竟以一场惊心动魄的刺驾血案告终。 但“麒麟力骨网”的卓越性能,也在朱元璋和百官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这场失败的刺杀,不仅未能阻止“星槎”,反而因其目标直指皇帝,触动了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经,使得“星槎”计划获得了来自皇权的、前所未有的强力庇护与最高优先级。
吴铭知道,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但至少,“星槎”的龙骨,已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金殿刺驾的鲜血虽已擦净,但其引发的震动却远未平息。蒋瓛的锦衣卫如同梳子般将皇宫乃至整个金陵城梳理了数遍,又揪出了几名与那自杀老太监有过隐秘接触的低级内侍和宫外人员,线索依旧指向佛郎机商行,却在关键处再次断裂。对手的谨慎与狠辣,令人心惊。
然而,朱元璋的雷霆之怒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星槎”工坊整体迁入皇家西苑,由最精锐的御林军里三层外三层严密看守,所有物料、人员进出皆需经过数道盘查,真正成了铜墙铁壁。在这绝对安全的环境下,周大巧带领的工匠团队得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建造,进度一日千里。
巨大的船坞内,依据“麒麟力骨网”理念构建的船体骨架已然成型,流畅的线条与内部错综复杂的三角支撑结构,赋予了这艘尚未披上“外衣”的巨舰一种沉稳而充满力量的美感。接下来,便是铺设船板、安装甲板、建造舱室,以及最关键的——安装那套集大成者的“麒麟帆”系统。
但就在船体水密舱室进行最后密封测试时,一个棘手的技术难题出现了。由于船体线型为了追求速度而更为尖锐流畅,导致船首部分在承受风浪正面冲击时,其与主甲板连接的弧形区域(舷墙根部)应力异常集中,按照传统工艺密封,在模拟高压水枪冲击测试中,屡屡出现渗漏!
这是远洋航行绝对无法容忍的隐患!周大巧等人尝试了加厚木板、增加肋材、使用多种传统捻料(填充缝隙的材料)等方法,效果均不理想。工期因此受阻,气氛一时有些凝重。
吴铭闻讯,连续数日泡在西苑工坊,与工匠们一同研讨对策,却始终找不到完美方案。这并非设计理念问题,而是具体工艺和材料遇到了瓶颈。
这日傍晚,吴铭满身木屑油污,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府中,眉宇间带着化不开的愁绪。徐妙锦见他如此,心疼不已,却也不知如何安慰。晚膳时,吴铭食不知味,脑海中仍在反复推演着各种密封方案。
膳后,他信步走到后院,却见吴麟并未像往常一样在书房摆弄他的模型,而是蹲在院中的小池塘边,一动不动地看着什么。吴铭走近,发现儿子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下,几只田螺缓缓爬过池底岩石与池壁的连接处,那里生长着一些滑腻的水藻。
“麟儿,在看什么?”吴铭随口问道,并未指望能得到什么答案。
吴麟没有回头,伸出小手指着那岩石与池壁的接缝,以及覆盖在上面的水藻,模糊地说:“爹爹……水……进不来……滑滑的……粘住了……”
滑滑的?粘住了?
吴铭心中猛地一跳!他蹲下身,仔细观察。是啊,岩石与池壁的接缝并非严丝合缝,但那些滑腻的水藻和淤泥,却形成了一层富有弹性的、紧密附着在 irregular (不规则)表面的“密封层”,有效地阻止了池水渗入泥土!
一个念头如同火花般在他脑中迸现!为何一定要用坚硬的木材和捻料去死板地填充缝隙?能否制造一种具有流动性、可塑性强、能紧密附着在复杂曲面和缝隙中,固化后又有足够强度和弹性的“软密封”材料?!
他立刻联想到格物院之前研究猛火油柜时,曾尝试调配过几种具有黏性的助燃剂和堵漏剂!其中一种以鱼油、石灰和某种树胶混合而成的膏状物,似乎就具有类似的特性!
“麟儿!你又帮了爹爹大忙!”吴铭激动地抱起儿子转了个圈,也顾不上他身上的水渍,立刻冲回书房,铺开纸张,将“仿生密封”的思路急速写下,并重点提到了那种改良树胶鱼油膏的可能性。
翌日,天刚蒙蒙亮,吴铭便带着这份新的思路赶回西苑工坊。周大巧等人听闻,先是愕然,随即陷入沉思。他们立刻找来那种之前被搁置的膏状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发现其固化后确实兼具韧性与一定的强度,且附着力极佳。
经过数次调整配方,增加其耐水性和固化速度后,一种全新的、膏状的“麒麟胶” 被研制出来!工匠们将其精心填充、涂抹在船首舷墙根部那些应力集中的复杂接缝处。待其固化后,再次进行高压水枪测试——
滴水不漏!
甚至在水压冲击下,那富有弹性的“麒麟胶”还能微微变形,更好地分散应力,效果远超传统硬质捻料!
困扰多日的技术难题,竟因吴麟观察螺藻而得以解决!消息传开,工坊内所有参与建造的工匠,对那位年仅七岁、未曾露面的“小公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突破了这一最后的技术瓶颈,“星槎”原型舰的建造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巨大的、可多段调节角度的“麒麟帆”被精心安装上主副桅杆,复杂的帆索滑轮系统(部分灵感来源于吴麟早期关于省力机构的草图)遍布甲板。舱室隔断、火炮基座、生活设施、导航仪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安装、调试。
洪武二十年的春天,当西苑的垂柳抽出新绿时,这艘凝聚了无数人心血、融汇了跨时代技术与理念的巨舰,终于宣告建成!
它静静地停泊在西苑巨大的专用船坞内,流线型的船身修长而优雅,高耸的桅杆如同指向苍穹的利剑,那面独特的、蕴含着逆风航行奥秘的“麒麟帆”尚未升起,却已散发出令人心折的气势。船首,吴铭亲自为其命名,两个磅礴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破浪”!
星槎初成,麒麟观澜。一艘承载着大明走向深蓝梦想的巨舰,已做好了准备,即将迎来它命运的首次航行。而所有人都知道,这艘船的诞生,不仅仅意味着技术的突破,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由此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