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逆案尘埃落定,血腥的清洗之后,金陵城陷入一种诡异的平静。然而,所有人心中最沉重的巨石——皇帝朱元璋的病情,依旧毫无进展,如同悬在帝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太医署倾尽全力,用尽珍奇药材,也只能勉强维持着皇帝一丝微弱的生机。深宫依旧封锁,消息严密,但绝望的气氛却不可避免地蔓延开来。就连一度振作的太子朱标,也因忧惧交加,再次病倒,东宫政务几乎停摆。
吴铭依旧闭门不出,心中却如油煎火燎。历史的走向似乎因为这场阴谋而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陛下若真的就此龙驭上宾,仁弱的太子能否稳住局面?那些被暂时压下去的各方势力,是否会再次抬头?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等待中,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如同春雷般炸响——陛下醒了!
不是逐渐好转,而是在一个深夜骤然恢复意识,虽然极度虚弱,但确实清醒了!
消息最初只在最核心的小圈子里流传。徐达第一时间得知,立刻派人秘密通知了吴铭。
吴铭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中了那种混毒,昏迷月余,竟然还能醒来?老朱的生命力,简直顽强得可怕!
然而,徐达带来的后续消息却让他的心再次沉下。陛下虽然苏醒,但身体已遭重创,油尽灯枯,太医直言,已是回光返照之兆,时日无多。
苏醒后的朱元璋,表现出惊人的冷静和清醒。他没有立刻召见太子或群臣,而是先单独召见了毛骧,听取了关于逆案的全部汇报。
没有人知道毛骧在龙榻前说了什么,只知道他离开时,脸色苍白,如同虚脱。
次日,一道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口谕从深宫中传出:“召…扬州知府吴铭…即刻…入宫觐见…”
这道口谕,让所有关注宫中动向的人都愣住了。在如此关键时刻,陛下苏醒后首批召见的人,除了锦衣卫头子,竟然是一个区区四品知府?甚至连徐达、李善长等勋贵重臣都排在了后面?
吴铭接到口谕时,也是心中剧震。他不敢怠慢,立刻换上朝服,跟随内侍,再次踏入那戒备森严的紫禁城。
宫内气氛依旧肃杀,但隐约间似乎多了几分不同以往的凝重。领路的内侍低眉顺眼,一言不发,直到来到乾清宫寝殿外。
浓重的药味混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暮气息扑面而来。殿内光线昏暗,龙榻之上,那个曾经叱咤风云、令天下战栗的洪武大帝,此刻安静地躺着,瘦削得脱了形,唯有那双深陷的眼睛,依旧锐利如鹰,在黑暗中闪烁着令人心悸的光芒。
“臣…扬州知府吴铭,叩见陛下…”吴铭跪倒在龙榻前,声音不由自主地带上了一丝哽咽。无论他对这位皇帝有多少复杂的观感,此刻面对一个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老人,尤其是这位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巨人,心中仍不免涌起巨大的震撼和悲凉。
“起来…近前些…”朱元璋的声音嘶哑微弱,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吴铭起身,小心翼翼地上前几步,垂首立于榻前。
朱元璋仔细地、缓慢地打量着他,目光仿佛要穿透他的血肉,直抵灵魂深处。良久,他才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似乎耗费着极大的力气:“扬州…的事,咱…都知道了。你…做得…不错。”
“臣…惶恐。臣只是尽本分。”吴铭低声道。
“本分…”朱元璋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嘴角似乎扯动了一下,像是在笑,又像是在嘲弄,“多少人…忘了本分…包括…咱身边的人…”
他顿了顿,喘息了几下,继续道:“那份条陈…咱看了…有些意思…可惜…咱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吴铭心中一震,知道皇帝指的是他那份《扬州新政条陈》。
“太子…仁厚…”朱元璋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又有些深切的忧虑,“有些事…他做不来…也…压不住…”
吴铭屏住呼吸,不敢接话。他知道,皇帝接下来要说的,可能是真正的托孤之言!
“咱…叫你来…不是要听你说…那些虚的…”朱元璋的目光重新聚焦,死死盯住吴铭,“咱问你…若…若太子继位…依你之见…该如何…守住这大明江山?如何…让百姓…吃饱饭?”
这是一个沉重如山的问题!近乎于赤裸裸的询问治国之策,对象却只是一个年轻的知府!
吴铭感到巨大的压力,但也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深吸一口气,摒弃所有杂念,将自己思考已久的想法,用最直白的方式说了出来,略去了那些现代的词汇:
“回陛下,臣以为,首重‘稳定’与‘民生’。稳定非一味强硬镇压,而在‘公正’与‘透明’。清理吏治,建立清晰律法,使百官万民知所行止,则人心自安。”
“民生之要,在于‘轻徭薄赋’与‘鼓励生产’。清丈田亩,均平税负,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鼓励工商,畅通物流,但需以农为本,防止兼并。如此,仓廪实而知礼节,天下方可大治。”
“至于…边防外患,”吴铭顿了顿,“臣以为,内政修明,国力强盛,则外患自消。当前宜稳固边防,遣使交好,休养生息,而非急于…”他后面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反对盲目扩张。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没有评价吴铭的话是对是错,只是良久,才缓缓道:“…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对太子…”
他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旁边的老太监连忙上前伺候。咳了好一阵,他才平复下来,脸色更加灰败。
“吴铭…”他的声音更加微弱,却带着一种最后的锐利,“咱…给你一道…密旨…”
吴铭浑身一颤,猛地抬头。
“若…若太子…能稳住…你便…好好辅佐…将你在扬州…那一套…慢慢做起来…”
“但若…”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极度冷酷的光芒,“若有人…欺太子仁弱…妄图…颠覆朱家江山…你…可知该如何做?”
这已不是询问,而是考验,是命令!
吴铭感到一股寒意从头顶灌下。他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这是给了他一道无形的尚方宝剑,也是一个沉重的枷锁!
他跪伏在地,沉声道:“臣…明白!臣必竭尽所能,辅佐太子,安定社稷。若有不臣之心,臣…纵粉身碎骨,亦为陛下、为太子扫除奸佞!”
“好…好…”朱元璋似乎耗尽了所有力气,缓缓闭上眼睛,“记住…你的话…也记住…咱…今日…对你说的话…”
“你…退下吧…让…徐达…进来…”
“臣…告退…”吴铭叩首,缓缓退出寝殿。他的后背,已被冷汗彻底湿透。
走出乾清宫,午后的阳光刺得他眼睛发疼。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深邃的宫殿,仿佛还能感受到那双鹰隼般眼睛的注视。
龙榻惊语,托付深远。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命运已经彻底和大明王朝捆绑在一起。
皇帝的信任,太子的相对仁慈,未来的波澜壮阔,以及那深藏于密旨中的冰冷杀机…
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而在殿内,朱元璋对匆匆赶来的徐达,只说了最后一句话:“天德…那小子…是柄好刀…也是块…磨刀石…将来…替咱…看好了…”
徐达重重叩首,虎目含泪:“臣…遵旨!”
沉重的宫门,缓缓闭合。将一个时代的落幕,和另一个时代的序幕,悄然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