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也炼制“周天星辰阵旗”的过程,虽在隐秘中进行,但那凝聚星辰之力、引动法则共鸣的宏大景象,终究无法完全掩盖。尤其是阵旗初成时那冲霄的星辰光华与浩瀚威压,即便隔着遥远距离,依旧让月球基地内修为精深的修士和感知敏锐的顶尖科学家心生感应,为之震撼。
这震撼尚未平息,一个更为大胆、甚至堪称疯狂的构想,便从王也口中提出,并通过最高加密信道,直接呈送到了联盟最高军事委员会与“破壁”计划核心研究所的案头。
构想的名称为——“星际诛仙剑阵”。
当瓦西里耶夫上将和李振华教授在绝密会议室的全息屏幕上看到这行字时,即便以他们的定力,也不由得呼吸一窒。“诛仙”二字,在华夏修真传承中,代表着无上的杀伐与决绝,是传说中连仙神都能斩灭的恐怖存在。将这个概念与星际战争相结合,其背后蕴含的野心与魄力,令人心惊。
王也的构想阐述简洁而清晰:
“星海浩瀚,舰队如林。个体之力,阵法之威,虽可局部制胜,然难撼帝国主力之根本。需有一器,可聚零为整,化整为锋,于广袤星域间,布下天罗地网,一击而定乾坤。”
“故,仿上古诛仙剑阵之意,以特殊炼制之战舰为‘阵眼’,替代传统阵旗;以舰队协同能量网络为‘阵纹’,勾连诸‘剑’;以凝聚全军之势与周天星辰杀伐之力为‘剑意’,铸就绝杀之域。”
核心构想如下:
1. “剑体”(阵眼战舰): 并非普通的“长城级”战列舰,而是需要专门设计或改造的“剑阵专用舰”。这种战舰将极度强化其能量汇聚与传导能力,削弱部分常规火力与防护,其核心是一个巨大的、类似“五行破灭炮”但结构更复杂、要求更高的“剑魄生成与投射装置”。舰体材料需能承受极端能量负荷,并刻录有强化能量共鸣与空间锁定的特殊阵法。初步设想,至少需要四艘这样的“主剑舰”,对应“诛、戮、陷、绝”四大阵眼,若能增至十二艘、三十六艘乃至更多,则剑阵威力与变化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2. “剑脉”(能量网络): 借鉴“周天星辰阵旗”的灵络理念与“神念”指挥网络,构建一个连接所有“剑体”的超高强度、超高速能量与信息共享网络。此网络需能在极端干扰环境下稳定运行,确保所有“剑体”的能量波动同步率达到极致,宛若一体。
3. “剑意”(能量源与法则驱动): 能量来源将是多元的。包括但不限于:各“剑体”自身反应堆、“周天星辰阵旗”引动的星辰之力、战场上逸散的能量,甚至包括敌方攻击的部分能量、以及最关键的一—汇聚参战全体将士的战意与信念,并由王也这等强者亲自引导、融入其对杀戮、破灭法则的领悟,赋予其“诛仙”之意。
4. 剑阵效果(预期): 一旦剑阵布成,将在指定星域形成一片绝对的“剑域”。在此域内,空间将被一定程度封锁,限制敌舰跃迁与高速机动,能量环境变得极端狂暴且充满攻击,最终,由所有“剑体”汇聚的磅礴能量,将凝聚成一道或多道足以撕裂星辰、贯穿舰队的“诛仙剑罡”,对核心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其威力,理论上应远超单一“星球毁灭者”的主炮齐射。
……
瓦西里耶夫上将沉默良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他的眼神闪烁着激动与忧虑交织的光芒。“如果能成……这将是我们能从纸面上构想出的、最具威慑力的反击手段!但是,李教授,这……现实吗?”
李振华教授早已陷入了狂热的研究状态,他双眼放光地盯着全息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技术参数和能量模型模拟数据。
“将军,从理论上看,并非天方夜谭!”李教授语速极快,“王也道祖提供的能量共鸣模型和部分阵法原理,解决了许多我们之前无法突破的关键节点!您看这里——利用‘灵璇金’的超导特性结合‘太虚清气’构建的能量通道,可以极大降低远距离能量传输损耗!还有这个,‘剑魄’的凝聚方式,借鉴了修士凝聚法宝元灵的理念,但将其宏观化、能量化……妙啊!”
但他随即又皱紧了眉头:“难点太多了!首先,‘剑体’战舰的设计就是个大问题。它需要一种我们从未建造过的、极端特化的舰体结构,对材料学、能量工程学都是极限挑战。其次,能量网络的同步与稳定,尤其是在高强度干扰和攻击下,成功率恐怕……不容乐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能量源的强度和控制。将如此庞大的能量凝聚成‘剑罡’,还要精准控制其攻击,这需要何等精密的计算和强大的神识引导?除了王也道祖,恐怕无人能胜任主控之位。而且,一旦失控……”
后果不堪设想。凝聚了全军之力和星辰杀伐之气的能量在阵内失控爆炸,恐怕先毁灭的就是布阵的地球舰队自己。
“风险与收益并存。”瓦西里耶夫上将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锐利,“帝国主力舰队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常规手段,我们胜算渺茫。我们需要这种能够创造奇迹的‘非对称’武器!”
他猛地一拍桌子:“干!李教授,我以最高军事委员会的名义,授权你成立‘诛仙剑阵’专项论证小组,代号‘绝锋’!集中所有相关领域的最顶尖人才,调用最高权限资源,全力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关键技术预研!”
“我要你在最短时间内,给我一份详细的可行性报告,以及……如果可行,一套初步的、哪怕只是框架性的技术方案和时间表!”
“是!将军!”李振华教授霍然起身,脸上充满了技术挑战带来的兴奋与使命感。
很快,在月球基地最深处,一个保密等级堪比“伏羲”核心机密的“绝锋”项目组悄然成立。来自舰船设计、能量物理、阵法研究、材料学、灵能应用等领域的顶尖专家被紧急征调,签署了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后,投入到了这项近乎疯狂的构想论证之中。
大量的计算在“太虚”系统上运行,无数的模型被建立又推翻,关于能量共鸣、空间锁定、精神力量汇聚等课题的研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也的这个构想,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不仅激起了技术的狂澜,更是在战略层面上,为地球联军描绘出了一幅超越当前实力局限的、充满风险却也蕴含着一线曙光的终极反击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