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矩阵如同为地球文明铸造了一面坚盾,但王也与联盟高层深知,在广袤而残酷的星海中,仅靠防御无法赢得生存,更无法赢得未来。尤其是面对“肃正者”这种拥有高度机动性和空间技术的敌人,一支能够主动出击、争夺制天权、甚至能将战火引向敌人疆域的星际舰队,是必不可少的“利矛”。
在“盘古”计划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一项代号为 “星槎” 的庞大太空舰队建设计划,也在绝密状态下全速启动。其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打造出一支具备跨行星系作战能力、融合了尖端科技与无上玄法的地球联合舰队。
“星槎”计划的设计核心,并非简单模仿格伦塔或“肃正者”的科技路线,而是走一条独特的 “融科入玄,道法为核” 的路线。总设计师由王也亲自担任,艾琳娜、玄诚子、以及来自全球的各领域顶尖专家组成核心设计团队。
设计理念基于几点共识:
1. 能量至上: 宇宙战争的本质是能量的掌控与运用。舰队必须以更高效、更本源的能源为核心。
2. 维度优势: 单纯比拼科技水平,地球短期内难以超越“肃正者”。必须发挥修真文明在法则层面和多维感知上的独特优势,实现“不对称”对抗。
3. 灵活与韧性: 舰队需要兼具科技的精准高效与修真体系的应变与成长潜力。
基于此,第一代星际战舰的蓝图被精心勾勒出来。
“星槎”计划下的舰队,并非单一舰种,而是一个功能互补的体系:
· “烛龙”级侦察\/突击舰(轻型):
· 定位: 舰队耳目,高速斥候,游击尖兵。
· 技术特征: 借鉴“元初号”的成功经验并大幅优化。舰体更小(长约30米),大量使用从“肃正者”残骸中逆向得到的光学迷彩与灵能波动隐匿技术,结合道门“障眼法”与“遁形符”,使其具备极佳的隐身性能。装备超灵敏的“千里眼顺风耳”复合传感器阵列。武器系统主要为高速灵能机炮和“无影针”微型导弹,附带破法与精神干扰,强调瞬间爆发与快速脱离。
· 核心阵法: “小诸天星辰遁法”、“他心通感应阵”。
· “麒麟”级驱逐舰(中型):
· 定位: 舰队中坚,多功能主力,防御支柱。
· 技术特征: 舰长150米,是舰队中数量最多的舰种。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任务快速更换武器或功能模块。防御系统为强化版的“五行轮转护壁”。主武器为一座可发射多种能量属性光束,破邪、冰冻、瓦解的 “混元一气炮” ,以及数座速射灵能脉冲炮。可搭载数架小型突击艇或无人机。
· 核心阵法: “五行生克大阵”、“北斗七星聚灵阵”,为武器和护盾提供持续能量。
· “鲲鹏”级巡洋舰(重型):
· 定位: 火力平台,区域压制,小型舰队旗舰。
· 技术特征: 舰长超过300米,拥有厚重装甲和强大的护盾。最显着的特征是舰首那座巨大的、结合了格伦塔电磁轨道炮技术与修真界“番天印”理念的 “撼星锤” 超级重炮,一炮之威足以撕裂小型陨星。侧舷分布着密集的导弹发射井和能量炮塔。具备较强的舰队指挥和电子战\/道法干扰能力。
· 核心阵法: “不动明王金刚阵”(极致防御)、“周天星斗禁法”(大范围空间干扰)。
· “玄武”级战列舰(旗舰级):
· 定位: 移动堡垒,舰队核心,战略威慑。
· 技术特征: 舰长达到惊人的800米,是地球工程学的奇迹。其防御系统空前强大,除了“五行轮转护壁”的终极形态,还首次尝试应用了部分从“肃正者”活性金属中解析出的 “自适应纳米修复机器人” 技术,能实时修复损伤。武器系统包括多门“撼星锤”次级变体、超大功率的“混元一气炮”,以及正在研发中的、基于空间压缩技术的 “袖里乾坤”空间撕裂器(试验型)。舰内设有大型道宫,可供高阶修士修炼和施展大型联合道法。
· 核心阵法: “两仪微尘阵”(攻防一体,化微尘为宇宙)、“万仙阵”简化版(汇聚全舰修士之力)。
· “凤凰”级航空母舰(特殊):
· 定位: 舰载机平台,远程打击,支援中枢。
· 技术特征: 拥有巨大的飞行甲板和机库,主要战力来源于其搭载的各式有人\/无人战机、轰炸机、侦察机。这些小型飞行器大量运用了“烛龙”级的隐匿和突击技术。母舰本身防御较强,但攻击性武器较少,专注于指挥、后勤支援和释放\/回收舰载机。舰载机联队可执行侦察、骚扰、饱和攻击乃至自杀式袭击等多种任务。
· 核心阵法: “百鸟朝凤阵”(增强舰载机协同与能量恢复)、“涅盘重生系统”(紧急修复核心区域)。
蓝图既定,一场规模空前的建造狂潮在全球几个绝密太空船坞中掀起。
· 月球轨道,“广寒宫”船坞: 利用月球低重力环境和丰富矿藏,主要生产“烛龙”级和“麒麟”级舰船。巨大的3d灵能打印装置在真空中勾勒出舰船骨架,工程机器人如同工蚁般忙碌,将一块块预制好的、蚀刻着符文的装甲板焊接上去。
· 拉格朗日点,“天工坊”空间站: 这里是“鲲鹏”级和“玄武”级的诞生地。空间站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工厂,内部拥有模拟重力环境。来自地球的预制部件在这里进行总装,最核心的阵法铭刻和能量系统激活,则由随舰的高阶阵法师和工程师团队在绝对无尘、隔绝干扰的密室中完成。
· 地球同步轨道,“蓬莱”巨型船坞: 专门用于建造体型最为庞大的“凤凰”级航空母舰。其规模堪比一座小型城市,无数工程船如同萤火虫般环绕其飞行。
资源如同洪流般汇入这些船坞。提炼自小行星的稀有金属,经过丹炉真火淬炼的灵性材料,刻画着亿万符文的芯片,以及从“肃正者”残骸中逆向得到的部分零部件……所有的一切,都在为打造这支星空舰队而服务。
舰队的建设,不仅仅是造舰,更是人才的培养。一座座“星海军官学院”和“星空修士培训基地”在地球和月球基地建立。
未来的舰长和军官们,不仅需要学习复杂的舰船操作、星际导航、空间战术,还需要修炼特定的精神法门,以更好地与舰载AI和灵能系统协同。
飞行员们在高拟真的全息灵境中,进行着苛刻的失重环境下的狗斗和突击训练。
而随舰的修真者们,则需要学习如何在太空环境中有效施展道法,如何将自身真元与战舰能量系统结合,如何应对虚空中的各种诡异能量和精神侵蚀。
这是一支全新的军队,它要求它的成员既是科学家、工程师、战士,也必须是探索者和修行者。
王也的身影,不时出现在各大船坞和培训基地。他不仅检查进度,解决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为这些即将诞生的钢铁巨兽,注入一丝“灵性”与“道韵”。
他在“玄武”级的核心龙骨上,刻下承载“坚韧”与“守护”道韵的符文。
他在“烛龙”级的引擎喷射口,留下蕴含“迅捷”与“隐匿”法则的烙印。
他在“凤凰”级的指挥中心,布下能凝聚士气、稳定心神的“清心宁神大阵”。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使得地球舰队从一开始,就与冰冷纯粹的科技造物有了本质区别,它们更像是拥有部分生命特质和成长潜力的“法宝”集群。
数月之后,第一批“烛龙”级与“麒麟”级战舰缓缓驶出船坞,在近地轨道编组成型。它们流线型的舰体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与符文交织的冷冽光泽,如同初生的幼龙,虽未经历战火洗礼,却已展露出锋利的爪牙。
王也悬浮于昆仑号的观测台,凝视着这支初具雏形的舰队,眼中没有丝毫放松。
“盾已立,矛已铸。”他低声自语,“接下来,就是等待……以及,主动去寻找破局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