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把营地的影子拉得老长,刘双喜牵着栓柱的手走在土路上,孩子的小手软乎乎地攥着他的食指,时不时抬头问一句“爹,兔子会藏在草窝里吗”。刘双喜弯腰把栓柱抱起来,指了指远处坡上的酸枣丛:“等会儿咱就在那守着,兔子爱啃酸枣叶,准能等着。”
这是他们父子团聚后的第三个傍晚。自从认回栓柱,刘双喜总想着把三年错过的时光补回来,每天训练结束就带着孩子满山转,方才路过河边时,栓柱还蹲在滩上捏泥人,捏出个歪脸的小人说是“爹”,刘双喜蹲在旁边帮他捏出个圆耳朵,笑着说:“这是栓柱,跟爹在一块儿。”
风里飘来晚饭的香气,刘双喜抱着栓柱往回走,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揪着——三年前逃荒时,平安和保田都是半大的小伙子了,保田小一点,可听话着呢,他们也会缠着他要野枣吃。可是这吃人的年月,可恶的张老财,夺去了他们的生命。想到这儿,他把栓柱搂得更紧了,下巴抵着孩子的头顶,轻声说:“栓柱,以后爹再也不跟你分开了。”
刚走到营地门口,就看见王小英在灶台边忙活,蓝布围裙上沾着面粉,正把蒸好的窝头往竹篮里捡。刘花蹲在旁边帮着烧火,柴火“噼啪”响着,映得两人脸上暖烘烘的。见刘双喜回来,刘花直起腰笑:“双喜叔,可算把你盼回来了,冯团长刚还念叨你呢。”
刘双喜抱着栓柱走过去,王小英伸手接过孩子,擦了擦他脸上的泥渍:“又领着娃满山跑,看这裤子脏的。”说话时,她的语气里满是温柔,跟三年前那个只会躲在家里哭的女人判若两人。刘双喜知道,这两年王小英跟着队伍帮忙,吴新辉队长也教会了她不少,跟她说“女人也能顶半边天”,她才慢慢挺直了腰杆。
正说着,冯团长背着枪走过来,看见刘双喜就打趣:“老刘,以前你总跟我念叨‘活着没奔头’,现在好了,领着娃、守着媳妇,总算有个正经事干了!”刘双喜挠挠头笑,心里却热乎乎的——他确实想好了,以后跟着队伍好好干,等打跑了反动派,就带着王小英和栓柱回村里盖房,种几亩地,好好过日子。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营地就热闹起来。吴新辉吹了声哨子,战士们扛着铁掀、推着独轮车往冯家堡去——前几天冯家堡的老乡说想挖几孔新窑洞,吴星辉当即决定带战士们去帮忙。刘双喜背着工具走在队伍里,看见贺峻霖也在,胳膊上还缠着绷带,是上次仙人峡战斗时被弹片划伤的。
“贺队长,你胳膊还没好,咋也来干活?”刘双喜走过去问。贺峻霖笑着拍了拍胳膊:“没事,这点伤不碍事,早点把窑洞挖好,老乡们就能早点住进去。”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冯家堡的山坡上,冯栋、冯虎兄弟俩正等着,见队伍来了,赶紧递上水壶:“可把同志们盼来了,这土硬得很,正愁挖不动呢。”
吴新辉把队伍分成几组,一组负责挖窑洞,一组负责运土。刘双喜跟贺峻霖分到一组,钻进刚挖开的土洞子里,一铁掀下去,土块“哗啦啦”往下掉。贺峻霖虽然胳膊不方便,却也没闲着,用小铲子把洞壁修得平整。两人干了没一会儿,额头上就渗满了汗,洞里的土腥味混着汗味,却没人喊累。
晌午歇脚时,刘花提着药箱过来,看见贺峻霖就皱起眉:“跟你说让你缓好了再干,你咋不听?”说着就拉过他的胳膊,解开绷带查看伤口。贺峻霖嘿嘿笑:“这不是想让大家早点住新窑嘛,你看狗娃他们拉土多卖力。”刘双喜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狗娃和冯栋、冯虎推着架子车,一车车土往坡下运,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把衣服都浸湿了,却还笑着喊“再加把劲”。
刘花给贺峻霖换好药,又递给他一块窝头:“快吃点垫垫,下午可不许再这么拼了。”贺峻霖接过窝头,掰了一半给刘花:“你也吃,跑前跑后送药,比我们还累。”刘双喜看着两人的互动,忍不住笑——这俩孩子自从仙人峡战斗后就互相有了好感,吴新辉还跟他说,等打完这阵子仗,就帮他们办个简单的婚礼。
下午的太阳更毒了,晒得地面发烫。刘双喜钻进洞子继续挖,铁掀碰到石头,震得他虎口发麻。他想起以前逃荒时,别说挖窑洞,就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现在能跟着大家一起为老乡盖房子,心里别提多踏实了。正挖着,就听见外面传来栓柱的声音:“爹,娘让我给你送水来啦!”
刘双喜赶紧从洞子里出来,看见栓柱提着水壶,王小英跟在后面,手里还拿着个布包。“快歇歇,喝口水。”王小英递过水壶,又从布包里拿出两个煮鸡蛋,“给你和贺同志煮的,补充点力气。”贺峻霖接过鸡蛋,笑着说:“姨娘太客气了,这鸡蛋可是稀罕物。”
栓柱蹲在旁边,看着洞子里的土,好奇地问:“爹,这窑洞挖好能住人吗?”刘双喜摸了摸他的头:“当然能,等挖好了,咱们也能来住,冬天暖和,夏天凉快。”栓柱眼睛一亮:“那我能在窑洞里捏泥人吗?”“能,咋不能。”刘双喜笑着答应,心里却想着,以后一定要让栓柱过上安稳日子,再也不用像他小时候那样颠沛流离。
太阳快落山时,第一孔窑洞终于挖得差不多了。吴星辉站在洞口往里看,拍了拍手:“不错不错,再过两天就能封顶了!”老乡们围过来看,脸上都乐开了花,冯栋激动地说:“多谢同志们帮忙,这要是我们自己挖,还得半个月!”
大家收拾工具准备回去时,刘双喜看见贺峻霖还在洞子里忙活,赶紧走过去:“贺同志,该回去了,明天再干。”贺峻霖直起腰,拍了拍身上的土:“再把这里修修,明天就能挖第二孔了。”刘花走过来,拉着他的胳膊:“别干了,你看你脸上全是土,跟个泥人似的。”贺峻霖笑着擦了擦脸,却越擦越脏,逗得大家都笑了。
往回走的路上,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都拉得很长。狗娃推着空架子车,嘴里哼着山歌;冯栋兄弟俩跟在后面,商量着明天要多准备点茶水;刘双喜牵着王小英的手,栓柱走在中间,时不时蹦蹦跳跳地去摘路边的野花。
“你说,等咱们把反动派打跑了,是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住上这样的窑洞?”王小英轻声问。刘双喜点点头:“肯定能,到时候咱们也盖几孔窑洞,种上庄稼,栓柱能上学,你也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王小英笑了,眼里闪着光:“我还想跟着医疗队学更多本事,以后能帮着更多人看病。”
回到营地时,张大姐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小米粥冒着热气,红薯的甜香飘满了整个营地。大家围坐在饭桌旁,吃着饭,聊着天,说着挖窑洞的趣事。冯团长喝了口酒,笑着说:“咱们这日子,就是靠一铁掀一铁掀干出来的,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刘双喜看着身边的王小英和栓柱,又看了看周围的战友和老乡,心里满是温暖。他想起三年前那个在破庙里蜷缩着、害怕见不到天亮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日子——有亲人在身边,有战友并肩作战,还有一群可亲可敬的老乡,这样的日子,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晚饭过后,栓柱靠在刘双喜怀里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白天捏的泥人。刘双喜抱着孩子,坐在树荫下,看着远处的星空。王小英走过来,坐在他身边,轻声说:“今天累坏了吧?”刘双喜摇摇头:“不累,能为大家干点活,心里踏实。”
风轻轻吹过,带着夏夜的凉爽。刘双喜想起吴星辉白天说的话:“咱们红军打仗,就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有饭吃,有房住,孩子能长大。”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还会有很多困难,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跟战友们并肩作战,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第二天一早,刘双喜又跟着队伍去了冯家堡。太阳刚升起来,山坡上就传来了铁掀挖土的声音,夹杂着大家的笑声和吆喝声。贺峻霖胳膊上的绷带又紧了紧,继续在洞子里忙活;刘花提着药箱,时不时去看看大家的情况;狗娃和冯栋兄弟俩推着架子车,跑得更欢了。
刘双喜一铁掀一铁掀地挖着土,汗水滴在地上,很快就被晒干了。他抬头看向远处,只见炊烟从冯家堡的屋顶升起,像一条条细线,连向远方。他知道,这些窑洞不仅是老乡们的家,更是大家对未来的希望——等窑洞盖好了,就会有更多人在这里安家,在这里播种,在这里收获幸福。
中午时分,冯团长带着几个战士送来慰问品,有白面馒头,还有几罐咸菜。大家围坐在山坡上吃饭,冯团长看着正在挖洞的贺峻霖,笑着说:“贺队长,你这劲头,真是咱们红军的好榜样!”贺峻霖不好意思地笑:“都是应该做的,为了老百姓,再累也值。”
刘双喜咬了口馒头,看着身边的战友和老乡,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自己失去的平安和保田,想起那些饿死在逃荒路上的老乡,想起跟着红军以来的点点滴滴——是红军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给了他团聚的机会,现在,他也要为这份希望出一份力。
下午,第二孔窑洞也开始挖了。刘双喜跟吴新辉一组,两人配合默契,一铁掀一铁掀地把土扔出去。吴星辉擦了擦汗,笑着说:“双喜哥,你这力气可真不小,以前在家肯定是种地的好手。”刘双喜点点头:“以前种过几亩地,后来闹灾荒,地都荒了。”“等以后安定了,咱们再把地种起来,保证能有好收成。”吴新辉说。
太阳快落山时,大家停下来休息。刘花给贺峻霖换药,发现他的伤口有点红肿,忍不住嗔怪:“跟你说别这么拼,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伤口又肿了。”贺峻霖赶紧赔笑:“下次一定注意,下次一定注意。”周围的人都笑了,冯栋打趣:“贺队长,你可得听刘花同志的话,不然以后有你好受的。”
往回走的路上,栓柱跑过来,拉着刘双喜的手:“爹,今天窑洞挖得怎么样了?啥时候能住呀?”刘双喜弯腰抱起他:“快了,再过几天就能住了,到时候爹带你来看看。”栓柱高兴地拍手:“太好了,我要在窑洞里捏好多泥人,有爹,有娘,还有贺叔叔和刘花阿姨。”
回到营地,王小英已经把热水烧好了,让刘双喜洗了脸,又给他端来一碗小米粥。刘双喜喝着粥,看着王小英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感激——是这个女人,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没有放弃他;是这个女人,带着栓柱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现在,他们终于团聚了,他一定要用后半辈子好好待她。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继续帮冯家堡挖窑洞。越来越多的老乡也加入进来,有的送茶水,有的送干粮,有的还跟着一起挖土。山坡上热闹非凡,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刘双喜看着这一幕,心里越来越踏实——他知道,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第五天下午,最后一孔窑洞终于挖好了。老乡们在窑洞前放起了鞭炮,冯栋拿着酒壶,给每个战士倒了一碗酒:“同志们,谢谢你们,这几孔窑洞,就是咱们军民一家亲的见证!”大家举起酒碗,齐声说:“军民一家亲,打倒反动派!”
刘双喜喝了口酒,看着眼前的窑洞,又看了看身边的王小英和栓柱,眼眶突然湿润了。他想起三年前的颠沛流离,想起失去孩子的痛苦,想起遇到红军后的重生,再看看现在的日子——有亲人在身边,有战友并肩作战,有老乡的信任和支持,这样的日子,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安稳。
夕阳西下,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回营地。刘双喜牵着栓柱的手,走在最后面。栓柱回头看了看窑洞,小声问:“爹,以后咱们还会来这里吗?”刘双喜点点头:“会的,等春天来了,咱们要在这里种庄稼,秋天就收粮食,这是我们的新家。”
晚风轻轻吹过,带着泥土的清香。刘双喜抬头看向天空,只见星星已经开始闪烁,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跟战友们并肩作战,就一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到营地时,张大姐已经做好了晚饭,红烧肉的香味飘满了整个营地。大家围坐在饭桌旁,吃着饭,聊着天,说着挖窑洞的趣事。冯团长笑着说:“咱们这不仅打了胜仗,还挖了新窑洞,这都是大喜事,刘双喜笑了,心里想着,这窑洞里的暖阳,不仅暖了老乡的家,更暖了每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