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殿悬浮于虚无之海边缘,殿外鸿蒙紫气缭绕,偶有混沌气流擦过殿壁,却被一层无形道韵挡在三尺之外——那是龙宇以本源道力布下的“守道结界”,既护殿内安宁,也隔绝外界劫气侵扰。此时殿中“道衍台”上,龙宇一袭玄金龙纹道袍端坐,九爪金龙虚影在袍角若隐若现,万亿丈龙躯的本体虽未显化,可周身散逸的道威已让殿内陈设的混沌玉盏、鸿蒙铜钟都微微震颤,仿佛在呼应主人的推演之力。
道衍台中央,一枚直径丈许的圆盘正缓缓旋转,正是龙宇的本命法宝鸿蒙盘。圆盘表面刻满繁复道纹,有的如星河运转,有的似洪荒山川,还有的隐现人族生老病死的轨迹,此刻每一道纹路都亮起金芒,将龙宇周身笼罩在一片柔光之中。他双目微阖,眉心处起源珠的虚影闪烁,一缕缕本源道力自指尖溢出,缓缓注入鸿蒙盘——这是“溯运推演之法”,需以自身本源为引,穿梭时空脉络,窥见王朝气运的起灭。
“洪荒自盘古开天,三族争龙汉,巫妖斗兴衰,如今人族承运,商汤代夏而兴,当观其气运走向,定封神劫之节点。”龙宇心中默念,道力顺着鸿蒙盘的纹路游走,圆盘上的光影骤然变化:先是浮现出商汤灭夏时的场景——鸣条之战中,商军甲士手持青铜戈,在晨曦中冲锋,夏军溃败如潮,汤立于战车之上,身后“商”字大旗迎风招展,眉宇间满是“吊民伐罪”的凛然;接着画面流转,商汤定都亳城,召集群臣定礼制,命人开凿沟渠、教民耕种,市井间人声鼎沸,孩童在巷陌中追逐,老者倚门晒着粟米,一派国泰民安之景。
鸿蒙盘的金芒渐盛,道纹中浮现出“国运”二字的虚影,虚影旁跟着一串跳动的数字。龙宇凝神望去,只见数字从“一”开始递增,每增一数,画面便跳转一次:商太甲继位后昏庸误国,后在伊尹劝谏下悔过自新,亲耕籍田以劝农;商太戊任巫咸为相,修明政事,连桑谷共生的“妖兆”都化为“祥瑞”,诸侯纷纷来朝;商祖乙迁都邢城,避黄河水患,整顿军队,击退来犯的土方部落;商武丁启用傅说为相,“三年不语”后临朝理政,派妇好率军征伐羌方,拓地千里,商朝国力达至顶峰……
“自汤至武丁,商运已历三百余载,然盛极必衰,乃天道常理。”龙宇指尖道力微顿,鸿蒙盘的转速慢了下来,画面中的繁华景象渐渐蒙上一层淡灰——商武丁之后,商王祖庚、祖甲虽守成有余,却已不复武丁时的开拓之心;商廪辛、康丁继位后,沉迷祭祀,频繁用活人献祭,殷墟的祭祀坑中白骨累累,百姓渐生怨怼;商武乙更是“射天辱神”,以皮囊盛血挂于高处,引弓射之,称“射天”,此举触怒天庭,昊天曾派星宿仙官来起源殿诉苦,言商王不敬天道,恐引劫气上身。
就在此时,鸿蒙盘上的数字停在了“七百”,道纹中的“国运”二字开始闪烁,仿佛随时会碎裂。龙宇眉心微蹙,本源道力再增三分,画面骤然清晰:一座巍峨都城正在黄河之畔崛起,城墙以夯土筑就,高达三丈,城门上刻着“朝歌”二字,城内宫殿群连绵不绝,其中一座宫殿尤为奢华,梁柱以青铜包裹,屋顶铺着琉璃瓦,正是未来商纣的寝宫。可仔细看去,朝歌城的上空萦绕着一缕缕黑色气息,那是劫气的雏形,虽微弱,却如附骨之疽,正顺着城墙缝隙、宫殿门窗往城内渗透。
“纣王建朝歌,初为稳固王都,却不知此地乃洪荒劫气汇聚之隐地。”龙宇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带着一丝叹息。鸿蒙盘的画面继续流转:商纣帝辛年轻时的模样出现——他身材魁梧,手持青铜剑,率军平定东夷,将商朝疆域扩至东海之滨,那时的他眼神锐利,尚有明君之姿;可随着时间推移,他住进朝歌的奢华宫殿后,眼神渐渐变得浑浊,身边多了一位女子,女子身着华服,眉眼间带着魅惑之态,正是后来的妲己。
画面中,妲己手持玉杯,将酒递到商纣唇边,轻声说着什么,商纣听后放声大笑,随即下令扩建宫殿,名为“鹿台”;为了满足鹿台的建造需求,商纣加重赋税,百姓被迫卖儿鬻女,朝歌城外的流民越来越多,饿殍遍野;大臣比干劝谏,商纣却被妲己蛊惑,说比干有“七窍玲珑心”,可治妲己的“心痛之症”,竟下令挖去比干之心;微子启见商朝无望,带着祭器逃离朝歌,投奔西岐;太师闻仲率军在外平叛,却不知朝歌已乱成一团,劫气已从淡灰变为浓黑,笼罩了整个都城。
“朝歌建成之日,便是劫气爆发之始;纣王建鹿台、害忠臣之时,封神劫便会彻底降临。”龙宇缓缓睁开双眼,眉心的起源珠虚影消散,鸿蒙盘上的金芒褪去,恢复成古朴模样。他抬手一招,鸿蒙盘化作一道金光,飞入他的袖中,殿内的道威也随之收敛,混沌玉盏、鸿蒙铜钟不再震颤,只余空气中淡淡的道韵。
此时,殿外传来脚步声,玄空捧着一卷竹简走进来,竹简上写着《商族世系录》,是他整理的商朝历代君王的事迹。“师尊,弟子已将商朝自汤至武乙的世系整理完毕,特来呈给师尊。”玄空躬身行礼,将竹简递到龙宇面前,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道衍台,见台上残留着金芒,便知龙宇刚完成推演,“师尊可是刚推演了商朝国运?”
龙宇接过竹简,指尖在竹简上轻轻划过,上面的文字便随着他的道力浮现出虚影,与鸿蒙盘中的画面相互印证。“商运共计七百载,前三百载兴,中三百载守,后百载衰。”他抬头看向玄空,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道力,“纣王建朝歌后,劫气会加速汇聚,待鹿台建成、比干遇害,封神劫便会全面爆发,届时阐截相争、仙妖混战,洪荒大陆将不堪重负,这便是天道定数。”
玄空闻言,脸色微变,手中的竹简险些掉落:“师尊,那我等是否要提前干预?比如劝商纣停止建鹿台,或保下比干等忠臣?”他跟随龙宇多年,深知封神劫的惨烈远超巫妖劫,若能提前干预,或许能减少伤亡,延缓洪荒碎裂的时间。
龙宇摇了摇头,指尖道力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弧线,浮现出朝歌城的虚影,虚影中劫气缭绕,与商朝的国运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天道有常,劫数不可轻改。”他缓缓说道,“商朝的衰亡、封神劫的爆发,皆是人族承运过程中的必然,若强行干预,只会让劫气反噬,伤及更多无辜。我等能做的,便是记录劫中轨迹,护佑人族火种,待洪荒碎裂后,助三界六道定序。”
玄空沉默片刻,缓缓点头:“弟子明白了,定遵师尊之命,继续整理商族事迹,记录劫前征兆,为日后编修《封神劫纪》做准备。”他知道龙宇的考量,道尊虽为一切起源,却从不随意干涉天道,只在关键时刻护持生灵,比如当年为玄冥挡东皇钟、助后土化轮回,皆是顺应天道,而非逆天而行。
龙宇看着玄空,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抬手将一缕道力注入玄空体内,助他稳固修为:“你能悟透此理,甚好。明日你率源初七子赴朝歌一趟,暗中观察纣王建城动向,不可暴露身份,只需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便可。”他顿了顿,补充道,“若遇危难,可捏碎此符,我会即刻感应。”说着,一枚刻有龙纹的玉符飘到玄空面前,玉符上散逸着淡淡的本源道力,是龙宇以自身道力炼制的“传讯护身符”。
玄空接过玉符,躬身行礼:“弟子遵命,明日便率源初七子前往朝歌。”他将玉符收入怀中,捧着《商族世系录》缓缓退出殿外,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关闭,恢复了之前的宁静。
龙宇重新看向道衍台,指尖道力微动,鸿蒙盘再次浮现,这次圆盘上浮现出西岐的景象——周族首领季历正在田间劳作,身边跟着年幼的姬昌,父子二人与百姓一同耕种,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间。“商亡周兴,亦是天道轮回。”他轻声说道,鸿蒙盘上的西岐虚影渐渐与朝歌的虚影交织,一金一黑两道气息相互碰撞,预示着未来商周相争的格局,“封神劫起于朝歌,却终结于西岐,这便是劫数的脉络,也是人族文明的转折点。”
说着,龙宇缓缓起身,走到起源殿的窗前,窗外是虚无之海,海面上偶尔浮现出洪荒大陆的虚影,有龙汉初劫时三族厮杀的痕迹,有巫妖劫时祖巫与妖族大战的余波,还有如今商朝的繁华与隐忧。他抬手抚摸窗棂,指尖道力与虚无之海的道韵相连,仿佛在与天道对话:“七百载商运,不过弹指一挥间;封神劫乱,亦只是洪荒轮回中的一瞬。待三界六道立,人族自会在新的天地中繁衍生息,延续文明火种。”
鸿蒙盘在他身后缓缓旋转,道纹中浮现出“七百年”与“朝歌劫”的字样,渐渐融入虚无,仿佛从未出现过。起源殿的道韵再次弥漫开来,护持着这座独立于洪荒之外的圣殿,也护持着道尊龙宇对封神劫、对三界六道的推演与布局。而此时的朝歌城,纣王正下令加快鹿台建造,工匠们在烈日下劳作,汗水滴落在夯土中,与那渐渐汇聚的劫气交织在一起,预示着一场席卷洪荒的浩劫,即将拉开序幕。
第62集:龙宇推演:商运七百年,朝歌劫兆隐(中)
玄空退出起源殿后,龙宇并未收回鸿蒙盘,反而将本源道力再催三分。圆盘表面的道纹骤然亮起,原本定格的“七百年”数字旁,竟又浮现出细密的支流纹路,如同大树的根系般蔓延——这是“分运推演”,能窥见国运主干之外的隐线,那些足以影响劫数节奏的关键人物与事件。
“商运七百载,主干虽定,旁支却藏变数。”龙宇指尖轻点鸿蒙盘,一道金芒顺着支流纹路游走,画面瞬间切换到朝歌城外一处山谷。谷中雾气缭绕,隐约可见一座洞府,洞府门上刻着“苏护府”三字。洞内,一名少女正端坐案前,手持绢布刺绣,眉眼间带着几分纯真,正是尚未入宫的苏妲己。可仔细看去,少女眉心处有一缕极淡的黑气若隐若现,那黑气并非凡俗邪祟,而是源自洪荒深处的“劫煞之气”,与朝歌上空的劫气同源。
“妲己本是苏护之女,性本纯良,却因劫煞附体,成了封神劫的‘引劫之人’。”龙宇低声呢喃,道力再探,画面随之一变:苏护因不满商纣暴政,拒将妲己送入宫中,率部族反商;商纣震怒,派大军征讨苏护,苏部节节败退,眼看就要覆灭。危急时刻,一道黑影悄然潜入苏护府,以“保部族安危”为诱饵,劝苏护献女求和——那黑影身着黑袍,面容模糊,周身散逸的气息竟与当年龙汉初劫时的罗喉残部有几分相似。
“罗喉残部未灭,竟暗中搅弄商运,加速劫气爆发。”龙宇眼神微冷,指尖道力凝聚,鸿蒙盘中的黑影瞬间被金芒笼罩,显露出其真实身份——一名修炼了万年的狐妖,曾得罗喉残魂传法,擅长以媚术惑人、以劫气乱运。画面中,狐妖潜入妲己房中,趁其熟睡时将自身携带的劫煞之气注入妲己体内,妲己眉心的黑气骤然浓郁,原本纯真的眼神渐渐蒙上一层魅惑。
推演到此处,鸿蒙盘突然剧烈震颤,道纹中的金芒忽明忽暗,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抗拒推演。龙宇眉头微皱,眉心起源珠虚影再次亮起,一缕本源道力如利剑般刺入圆盘:“区区狐妖,也敢阻我推演?”金芒瞬间压制住反抗之力,画面继续流转——苏护献女后,妲己入宫,凭借狐妖赋予的媚术迅速获得商纣宠爱;她不仅惑纣王建鹿台、害忠臣,还暗中联络罗喉残部,在朝歌城内布下“聚劫阵”,将百姓的怨气、忠臣的戾气尽数转化为劫气,汇聚于鹿台之下。
“聚劫阵一成,朝歌便成劫气核心,封神劫再难逆转。”龙宇轻叹一声,道力转向另一处支流纹路,画面跳转至西岐:姬昌被商纣囚于羑里,正于狱中推演《周易》。他手持蓍草,闭目凝神,周身散逸着淡淡的“人道气运”,与商朝的“王朝气运”相互抗衡。突然,姬昌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色,喃喃自语:“商运将尽,劫气东来,周族当承天命,却需经‘七死七生’之劫……”
“姬昌悟透人道至理,《周易》不仅是卜筮之书,更是‘顺天应劫’之法。”龙宇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道力继续推演:姬昌被释回西岐后,广纳贤才,姜子牙在渭水之滨垂钓,以“愿者上钩”为由,等待姬昌寻访。画面中,姜子牙身着布衣,手持无钩鱼竿,望着渭水感叹:“商纣失德,天道厌弃,吾当助周伐商,应封神之劫,定三界秩序。”
就在此时,鸿蒙盘上的“商运七百年”数字开始倒计时,从“七百”渐渐减至“六百五十”“六百”……每减少一年,朝歌的劫气便浓郁一分,西岐的人道气运便强盛一分。龙宇凝神望去,只见倒计时减至“一百”时,画面定格在鹿台建成之日:商纣与妲己在鹿台设宴,命宫女、妃嫔赤身起舞,酒池肉林中,百姓的哀嚎、忠臣的怒骂从朝歌城外传来,鹿台之下的聚劫阵骤然爆发,浓黑的劫气直冲云霄,与洪荒深处的阐、截两教气运相撞,天地间电闪雷鸣,封神劫的序幕正式拉开。
“倒计时一百载,便是封神劫的‘劫前百年’,此间人事变迁,皆为劫数铺垫。”龙宇收回道力,鸿蒙盘转速渐缓,道纹中的画面渐渐消散,只余“七百年”与“一百载倒计时”的字样。他抬手将圆盘收入袖中,起身走到起源殿的“观天镜”前——镜面如秋水般平静,映照出洪荒大陆的全貌:商朝疆域东起东海,西至陇西,南达江汉,北抵燕山,境内城池林立,却也暗藏危机;西岐位于商朝西部,虽疆域较小,却民风淳朴,人道气运如朝阳般冉冉升起;阐教玉虚宫、截教碧游宫分别位于东海之滨、西海之畔,两教气运强盛,却也因“封神榜”之事隐隐对立。
“阐教尊‘顺天应人’,截教倡‘有教无类’,两教理念相悖,再加上罗喉残部搅局,封神劫注定惨烈。”龙宇望着观天镜中的景象,缓缓说道,“商纣失德,周族承命,看似是王朝更迭,实则是天道借商周之争,清理洪荒劫气,为三界六道的建立铺路。”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玄冥身着黑色祖巫战甲,手持“玄冥杖”走进殿内。她刚从洪荒归来,战甲上还残留着淡淡的劫气,眉宇间带着几分疲惫,却难掩眼中的关切:“宇,你推演商运良久,可有结果?”
龙宇转身看向玄冥,抬手以道力拂去她战甲上的劫气,语气柔和了几分:“商运共计七百载,如今已过六百载,剩余百年便是封神劫的铺垫期。纣王建朝歌、纳妲己后,劫气会加速汇聚,百年后鹿台建成之日,劫便正式爆发。”
玄冥闻言,眉头紧锁,手中的玄冥杖微微震颤:“我今日在洪荒巡查时,见朝歌城外流民遍野,商军还在四处抓捕百姓充当奴隶,用于建造鹿台。若再如此下去,百姓怨气积聚,劫气只会更盛。”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当年巫妖劫时,你为护我挡下东皇钟与太阳真火,如今封神劫更烈,你……”
龙宇握住玄冥的手,指尖道力传递着温暖与力量:“你放心,我已是道境,封神劫虽烈,却伤不了我。更何况,我推演到周族有姜子牙相助,阐、截两教虽会相争,却也会在劫中筛选‘封神之人’,为日后天庭建制、三界定序储备力量。”他看向观天镜中西岐的方向,继续说道,“待姬发伐商、商朝灭亡,洪荒大陆不堪劫气重负,便会碎裂成三界六道,那时起源殿便会脱离洪荒,独立于三界之外,护持生灵。”
玄冥望着龙宇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她轻轻点头:“既如此,我便多去洪荒巡查,一方面压制罗喉残部的作乱,另一方面护佑无辜百姓,尽量减少劫气带来的伤亡。”
龙宇微微一笑,抬手将一枚“定劫符”递到玄冥手中:“此符以我本源道力炼制,若遇危险,捏碎即可,我会即刻赶到。另外,你若见到帝俊与太一,可告知他们,让他们提前整顿御兽殿与兵器库,待封神劫爆发时,需他们率异兽、持法宝护持起源殿,防止劫气波及虚无之海。”
玄冥接过定劫符,收入怀中,躬身行礼:“我明白,这便去寻帝俊与太一。”说罢,她转身退出殿外,玄冥杖划过地面,留下一道淡淡的黑色道痕,很快便消散在殿内的道韵中。
龙宇重新看向观天镜,镜面中的商朝疆域已隐隐浮现出“破碎之兆”,而西岐的人道气运却越发强盛。他抬手以道力在镜面上轻轻一点,镜面中浮现出一行金色大字:“商亡周兴,劫碎洪荒,三界六道,自此始焉。”
“七百载商运,不过是天道轮回的一瞬;封神劫乱,亦是洪荒新生的开端。”龙宇轻声说道,周身道力与观天镜的道韵相融,仿佛与整个洪荒、整个虚无之海连成一体,“我虽为道境,却也需顺天应劫,护持生灵,待三界六道立,便守着起源殿,看人族文明在新的天地中延续、兴盛。”
此时,鸿蒙盘在他袖中微微颤动,仿佛在呼应他的话语,道纹中再次浮现出“七百年”与“一百载倒计时”的字样,如同洪荒的心跳,在起源殿中缓缓回响,预示着封神劫的脚步,正一步步临近。
第62集:龙宇推演:商运七百年,朝歌劫兆隐(下)
玄冥离开后,起源殿内恢复了宁静,唯有观天镜中的洪荒景象仍在缓缓流转。龙宇走到道衍台旁,再次取出鸿蒙盘,这一次,他要推演的并非商运主干,而是那些藏在“七百载”背后的“关键节点”——这些节点如同锁链上的锁扣,一旦触发,便会推动劫数加速,甚至改变局部劫局。
“商运七百年,关键节点有三:一是武丁中兴,商运达顶峰;二是武乙射天,商运始衰;三是纣王建朝歌,劫气爆发。”龙宇指尖道力注入鸿蒙盘,圆盘表面的道纹瞬间分为三股,每股道纹对应一个节点,浮现出相应的画面。
第一股道纹亮起,画面定格在商武丁时期:武丁身着王袍,立于朝堂之上,傅说手持竹简,正奏请“整顿吏治、发展农耕”;殿外,百姓在田间劳作,粟米满仓,商军手持青铜兵器,击退来犯的土方、鬼方部落,疆域不断扩大。画面中,商朝的“王朝气运”如同一轮烈日,高悬于朝歌上空,光芒万丈,连周边诸侯的气运都被其笼罩。
“武丁重用傅说、妇好,内修政事,外拓疆域,商运达至顶峰,此为‘盛极之节点’。”龙宇轻声说道,道力微转,画面随之一变:武丁晚年,因常年征战,商朝国力渐耗,他开始沉迷祭祀,频繁用牛羊甚至活人献祭,试图以“祀天”之法延续商运。可天道讲究“平衡”,过度祭祀不仅未能延续气运,反而让朝堂之上滋生出“迷信之风”,官员们不再专注于政事,而是热衷于求神问卜,商朝的气运开始出现裂痕。
“盛极而衰,非人力可改,武丁晚年的迷信之举,为商运衰败埋下伏笔。”龙宇轻叹一声,道力转向第二股道纹,画面跳转至商武乙时期:武乙手持弓箭,立于高台之上,身边侍从将皮囊盛血挂于杆顶;武乙拉弓搭箭,一箭射穿皮囊,鲜血滴落,他放声大笑:“天若有灵,为何不罚我?”台下官员皆面露惧色,却无人敢劝谏。
画面中,商朝的气运烈日开始暗淡,朝歌上空浮现出淡淡的乌云——那是天庭的“不满之气”。武乙射天之后,天庭便不再护持商朝,星宿仙官收回了对商朝的“星运加持”,商朝的疆域内开始出现旱灾、蝗灾,百姓颗粒无收,怨声载道。
“武乙不敬天道,触怒天庭,商运失去天道护持,此为‘衰始之节点’。”龙宇眼神凝重,道力再转,第三股道纹亮起,画面正是纣王建朝歌的场景:无数百姓被铁链捆绑着,在监工的皮鞭下夯筑城墙;朝歌城内,工匠们日夜赶工,青铜梁柱、琉璃瓦不断运入宫殿,鹿台的雏形渐渐显现;商纣站在城墙上,望着日益成型的都城,眼中满是贪婪与傲慢:“朝歌建成,我便是洪荒唯一的王,千秋万代,永不覆灭!”
可他不知,朝歌的选址恰好位于洪荒“劫气脉”的交汇处,城墙每增高一寸,劫气便汇聚一分;鹿台每建一层,聚劫阵的威力便增强一分。画面中,商朝的气运烈日已变得黯淡无光,朝歌上空的乌云完全笼罩了都城,浓黑的劫气从地下、从宫殿、从百姓的怨气中不断涌出,交织成一张巨大的“劫网”,将整个朝歌笼罩。
“纣王建朝歌,无意间激活了洪荒劫气脉,此为‘劫爆之节点’。”龙宇收回道力,鸿蒙盘渐渐恢复平静,道纹中的画面消散,只余三枚小小的节点印记,如同三颗黑色的星辰,嵌在“七百年”的国运主干上。
他抬手将鸿蒙盘收入袖中,走到起源殿的“藏经阁”前。阁门缓缓打开,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无数竹简、玉册,皆是玄空与源初七子记录的洪荒历史、修法典籍。龙宇走到最内侧的书架前,取出一卷空白玉册,以指尖道力在玉册上书写——他要将此次推演的商运脉络、关键节点尽数记录下来,留待日后玄空编修《封神劫纪》时使用。
“商汤灭夏,建商,都亳,历三十一王,享国七百年。前三百载,汤、太甲、太戊、武丁诸王建功立业,商运兴盛;中三百载,祖庚、祖甲、廪辛、康丁诸王守成有余,商运渐稳;后百载,武乙、文丁、帝乙、帝辛诸王失德,商运衰败,尤以帝辛建朝歌、纳妲己、害忠臣,引劫气爆发,终致封神劫起,商亡周兴。”
玉册上的金色文字随着龙宇的书写不断浮现,清晰地记录着商朝的兴衰脉络。写完最后一字,龙宇将玉册放回书架,命名为《商运七百年推演录》,与之前的《三皇五帝全史》《夏商本纪》并列。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源初七子的声音,他们奉玄空之命,前来向龙宇禀报赴朝歌的准备情况。龙宇走出藏经阁,见源初七子身着统一的鸿蒙宗服饰,手持法器,神色恭敬地站在殿内:“师尊,弟子等已备好法器、符箓,明日便随大长老赴朝歌,暗中观察纣王建城动向,绝不暴露身份。”
龙宇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七子:“你们此次赴朝歌,除记录建城动向外,还需留意三事:一是苏护部族的动向,观察妲己入宫前的变化;二是朝歌城内的罗喉残部,若遇其作乱,可暗中出手压制,但不可暴露鸿蒙宗身份;三是西岐与朝歌的往来,记录商周之间的矛盾变化。”
他抬手一挥,七枚“隐气符”飘到七子手中:“此符可隐匿你们的修为与气息,避免被朝歌的修仙者察觉。若遇危险,可捏碎符篆,玄空会即刻感应,我也会随时支援。”
七子接过隐气符,躬身行礼:“弟子遵命,定不负师尊所托!”说罢,他们转身退出殿外,开始最后的准备。
龙宇重新走到观天镜前,镜面中的朝歌城已灯火通明,工匠们仍在连夜赶工,鹿台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狰狞。他望着那座日益成型的都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这座都城既是商朝的象征,也是封神劫的导火索,更是洪荒碎裂、三界六道建立的“起点”。
“七百载商运将尽,封神劫即将降临,洪荒的命运,便在这百年间定局。”龙宇轻声说道,周身道力与观天镜的道韵相融,镜面中的画面渐渐模糊,最终恢复成平静的秋水模样。
起源殿外,虚无之海的波涛缓缓涌动,鸿蒙紫气缭绕,仿佛在守护这座见证洪荒兴衰的圣殿。龙宇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虚无之海,心中已有了布局:他将以鸿蒙盘为引,以起源殿为基,在封神劫中护持人族火种,待洪荒碎裂后,助三界六道定序,让生灵在新的天地中继续繁衍生息,延续洪荒的文明火种。
而此时的朝歌城,商纣正与妲己在宫中设宴,全然不知自己正一步步将商朝推向灭亡的深渊,更不知一场席卷洪荒的浩劫,已在他亲手建造的都城上空,悄然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