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洪荒异动,星轨错序
洪荒历三十七年,距龙汉初劫落幕已过三十余载。
彼时三族残烟未散,四海龙宫的断柱仍浸在咸涩海水中,南荒凤巢的焦土上偶有新生灵草破土,中洲麒麟崖的裂痕里还凝着未干的麟血。祖巫们分治十二域,帝江的空间法则裹着巫族战鼓的余响在荒原上流转;妖族在三十三天外筑就天庭,帝俊的太阳真火将东天染成金红,太一祭练东皇钟时的嗡鸣能震得西极魔渊的魔气簌簌发抖;人族在黄土高坡上搭起简陋的木舍,伏羲用藤蔓编织的八卦图挂在舍前,孩童们围着燧人氏点燃的篝火追逐,笑声混着烤肉的香气飘向洛水。
这本该是劫后休养生息的平和景象,却在孟春之日起了异兆。
先是东天的星辰乱了序。以往每日辰时必从汤谷升起的金乌星,忽然迟了三刻,光芒也弱了三分,洒在东荒的阳光竟带着一丝凉意。值守东天的妖族星官“角木蛟”慌慌张张闯入天庭,跪在凌霄殿的金砖上,声音发颤:“妖皇陛下,东皇陛下!东天七星偏移了!角宿、亢宿的星轨错了半丈,氐宿的星芒里还透着黑气!”
帝俊正捏着一枚龙汉初劫时缴获的龙鳞把玩,闻言手指一顿,龙鳞“咔”地裂了道细纹。他抬眼望向殿外,东天的霞光果然比往日黯淡,眉头当即皱起:“慌什么?星轨偶有偏移乃天道常事,许是龙汉初劫时灵脉震动所致。”
可话音刚落,殿外又冲进来一名妖将,盔甲上沾着冰晶,显然是从北境赶来:“陛下!北境幽冥谷上空出现了裂缝!黑黢黢的,能吞吸灵气,连玄冥祖巫的寒冰法则都压不住!”
太一握着东皇钟的手猛地收紧,钟身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震得殿内烛火乱颤:“裂缝?多大的裂缝?”
“足有百丈宽!”妖将伏地叩首,“里面还传来呜呜的风声,像是有东西要钻出来!玄冥祖巫已率巫族战士围在那里,让小的来禀陛下,问是否要联手探查!”
帝俊与太一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龙汉初劫后,洪荒空间本就不稳,若真出现百丈宽的空间裂缝,一旦引动更深处的混沌气流,后果不堪设想。
同一时刻,西极万寿山的五庄观里,镇元子正坐在人参果树下打坐,忽然睁开眼,手指掐诀推演。他掌心的先天八卦图转得飞快,却在触及某个节点时猛地破碎,一丝鲜血从他嘴角溢出。
“不对劲。”镇元子起身望向天际,西极的天空本该是澄澈的湛蓝色,此刻却在云层深处透着一抹极淡的灰黑色,像是被墨汁染过的棉絮。他伸手一招,一枚人参果从树上飘到掌心,果皮上的纹路竟隐隐泛着红光——这是天地灵气紊乱、大劫将临的征兆。
“玄空道友说过,龙汉初劫只是洪荒劫数的开端,难不成……更大的灾祸要来了?”镇元子喃喃自语,指尖的人参果轻轻颤动,像是在呼应天际的异动。
而在洛水之畔,女娲正坐在一块青石上,看着人族孩童用树枝在泥地上画圈。她刚成圣不久,身上的功德金光尚未完全内敛,周身萦绕着淡淡的七彩光晕,连拂过她发丝的风都带着温和的灵气。可就在金乌星迟升的那一刻,她忽然心头一紧,像是被无形的手攥住了心脏。
“娲皇娘娘,您怎么了?”旁边的人族女子“姜嫄”见她脸色发白,连忙递过一碗温水。姜嫄是女娲造人时最早诞生的人族之一,因心思细腻,常伴女娲左右。
女娲没有接水,而是抬头望向天空。她成圣后与天道相连,对洪荒的本源波动比任何生灵都敏感。此刻她能清晰地感觉到,笼罩洪荒的“天”——那层由盘古脊梁所化、承载星辰运转的天幕,竟在某个看不见的角落出现了“裂痕”。不是空间裂缝那般具象的缺口,而是本源层面的“损伤”,像是一件织锦被抽走了最核心的丝线,正慢慢变得松散。
“天……要裂了。”女娲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她伸出手,指尖凝聚起一缕功德金光,缓缓指向天际。金光穿过云层,在高空化作一面透明的水镜,水镜中映出的景象让她瞳孔骤缩——
只见洪荒天幕的最顶端,靠近混沌的地方,有一道若隐若现的灰黑色缝隙,细如发丝,却在不断吞噬着周围的先天灵气。缝隙周围的星辰轨迹已经扭曲,原本该按序运转的星宿像是迷路的孩童,在天幕下乱转。更可怕的是,缝隙中还在渗出极淡的混沌气流,那股气流带着毁灭一切的气息,一旦大量涌入洪荒,整个世界都可能被搅碎。
姜嫄凑过来,只看到水镜中一片模糊的灰雾,不解地问:“娘娘,那是什么?”
“是天幕的裂痕。”女娲收回手,水镜消散在空气中,她的脸色比刚才更沉,“龙汉初劫时,三族大战撼动了洪荒本源,连带着天幕也受了损伤。那时天道还能勉强支撑,可如今……裂痕在扩大,若不及时修补,用不了百年,整个洪荒都会被混沌气流吞噬。”
“那……那怎么办?”姜嫄吓得声音发抖。她虽只是普通的人族,却也知道混沌气流的可怕——龙汉初劫时,曾有一缕混沌气流泄露,瞬间就将东荒的一座山峰化为齑粉。
女娲没有回答,而是起身望向不周山的方向。盘古开天时,以自身脊梁化为不周山,支撑着整个天幕。如今天幕受损,不周山的气息也变得有些紊乱。她知道,要修补天幕,必须找到一种能承载天道本源、融合五行法则的灵材,而这种灵材,便是传说中的“五色石”。
“我要去寻五色石,炼石补天。”女娲转过身,目光扫过洛水畔的人族村落,孩童们的笑声、妇女们的织布声、男人们耕种的吆喝声,这些鲜活的景象让她心中的决心更盛,“洪荒不能毁,人族也不能亡。”
二、遍寻灵脉,五行觅石
次日清晨,女娲身着七彩圣袍,手持女娲鼎,踏上了寻找五色石的旅程。
五色石并非天然存在的奇石,而是需要集齐五行本源灵材,再以圣人之力融合凝练而成。其中,赤石需取南方火脉的“赤金石”,青石需取东方木脉的“青木髓”,黄石需取中央土脉的“息壤晶”,白石需取西方金脉的“寒月玉”,黑石需取北方水脉的“玄水精”。这五种灵材皆是先天孕育,龙汉初劫时大多受损,如今要寻到足够量的灵材,绝非易事。
女娲的第一站,是南方南荒的南明火山。这里曾是凤族的领地,龙汉初劫时,凤皇率朱雀军在此与龙族大战,火山喷发,将周围百里化为火海。如今凤族残部虽已迁走,火山深处的南明离火却依旧燃烧,是洪荒最炽热的火脉所在地。
刚靠近南明火山,一股灼热的气流就扑面而来,地面的岩石被烤得发红,连空气都扭曲成了波浪状。女娲周身的功德金光自动展开,形成一层防护罩,将热浪隔绝在外。她一步步走向火山口,脚下的红土发出“滋滋”的声响,仿佛下一秒就要融化。
火山口内,岩浆翻滚,暗红色的岩浆中不时喷涌出金色的火焰——那便是南明离火。女娲站在火山边缘,目光穿透岩浆,望向火山底部。在那里,她能感应到一丝微弱的赤金石气息,却被一股强大的火灵之力包裹着。
“出来吧。”女娲轻声开口,声音带着圣人的威严,却又不失温和,“我知道你在此守护火脉。”
话音刚落,岩浆中忽然升起一道火红的身影。那身影通体由火焰构成,形似飞鸟,翅膀展开时,竟有百丈宽,正是南明火山的先天火灵“赤鸾”。赤鸾是凤族的旁支,龙汉初劫时凤皇战死,它便留在此地守护火脉,一晃就是三十余年。
“你是谁?为何闯入我的领地?”赤鸾的声音带着火焰的爆裂声,眼神中满是警惕。它曾见过太多因觊觎南明离火而来的生灵,大多是为了争夺灵材,甚至不惜破坏火脉。
“吾乃女娲,刚证圣人位。”女娲缓缓说道,周身的功德金光柔和了许多,“此次前来,是为寻赤金石,炼石补天。”
“补天?”赤鸾愣了一下,随即嗤笑一声,“天那么大,怎么会裂?你不过是想骗我的赤金石罢了!龙汉初劫时,那些生灵为了灵材,什么谎话都说得出来!”
女娲没有生气,而是抬手再次凝聚水镜,将天幕裂痕的景象映在赤鸾面前:“你看,天幕已出现裂痕,若不修补,混沌气流涌入,不仅是南明火山,整个洪荒都会被毁灭。到那时,你的火脉,你的家园,都将不复存在。”
赤鸾盯着水镜中的裂痕,眼神渐渐变了。它活了数万年,对天地灵气的变化比普通生灵更敏感,这些年,它也感觉到火脉的灵气在慢慢流失,只是不知道原因。如今看到天幕裂痕,它才明白,原来洪荒真的面临着灭顶之灾。
“可是……赤金石是火脉的核心,若被取走,南明离火会减弱,火脉也会受损。”赤鸾的声音低沉了许多,带着一丝犹豫。它守护火脉多年,早已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我不会取走全部。”女娲说道,“只需一小块赤金石,足够凝练赤石即可。而且,我会以功德之力滋养火脉,弥补你的损失。”说着,她伸出手,一缕七彩的功德金光缓缓飘向赤鸾。
赤鸾感受到功德金光中的温和力量,知道那是能滋养生灵和灵脉的至宝。它沉默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我信你。跟我来。”
赤鸾转身飞入岩浆,女娲紧随其后。火山底部,岩浆更炽热,却在赤鸾的带领下,自动分开一条通道。通道尽头,是一块通体赤红的岩石,约莫丈许高,表面泛着金色的光泽,正是赤金石。赤金石周围,环绕着浓郁的火属性灵气,正是南明火脉的核心。
“这就是赤金石。”赤鸾停在赤金石旁,“你取吧,不过要小心,它与火脉相连,取的时候不能太用力。”
女娲点点头,伸出手,指尖凝聚起一缕柔和的圣人之力,轻轻触向赤金石。圣人之力缓缓渗入赤金石,将它与火脉的联系暂时切断,然后小心翼翼地切下一块拳头大小的赤金石。
就在赤金石被切下的瞬间,周围的岩浆波动了一下,南明离火的光芒也暗了一分。女娲立刻将早已准备好的功德金光注入火脉,金光融入岩浆,原本波动的岩浆渐渐稳定,南明离火的光芒也恢复了原样。
“多谢。”赤鸾看着恢复稳定的火脉,对女娲的态度恭敬了许多,“若补天需要帮忙,你随时可以来寻我。”
女娲接过赤金石,放入女娲鼎中,轻声道:“多谢。若补天成功,我必护南明火脉周全。”
离开南明火山,女娲的第二站是东方东荒的青木林。这里曾是巫族句芒的领地,句芒掌木之法则,将青木林培育成洪荒最茂盛的木脉。龙汉初劫时,句芒虽战死,青木林却在巫族的守护下保存了下来,如今依旧郁郁葱葱,参天的古木遮天蔽日,枝叶间还萦绕着淡淡的木属性灵气。
女娲走进青木林,脚下的落叶软软的,空气中满是草木的清香。她能清晰地感应到,青木林的核心处,有一股浓郁的青木髓气息。可就在她靠近核心时,一道绿色的身影忽然从树上跳了下来,挡在她面前。
那身影是一名少年,身着绿衣,头发是淡绿色的,眼睛像两颗碧绿的宝石,正是青木林的先天木灵“青禾”。青禾是句芒当年亲手培育的木灵,句芒战死后,他便一直守护着青木林。
“你是谁?为何来我的青木林?”青禾的声音清脆,却带着一丝警惕。他曾见过妖族的人来这里砍伐古木,所以对陌生生灵格外防备。
“吾乃女娲,为寻青木髓而来,炼石补天。”女娲再次解释,同时将天幕裂痕的景象映在青禾面前。
青禾盯着水镜中的裂痕,小脸渐渐严肃起来。他虽年幼,却也知道天幕对洪荒的重要性。“可是……青木髓是青木林的核心,取走它,古木会枯萎的。”青禾小声说道,眼神中满是不舍。
“我只需一小块,不会影响青木林的根本。”女娲温和地说,“而且,我会以功德之力滋养古木,让它们长得更茂盛。”
青禾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好吧,我带你去。不过你要说话算话,不能伤害青木林。”
青禾带着女娲走向青木林的核心,那里有一棵参天的古木,树干粗壮,需要十几人才能合抱。古木的树干上,有一处泛着淡绿色的光泽,正是青木髓所在的位置。
“就是这里了。”青禾指着那处光泽,“青木髓就在树干里,你要小心取,不然会伤到古树的。”
女娲点点头,指尖凝聚起圣人之力,轻轻触向古木的树干。圣人之力缓缓渗入,将青木髓与树干的联系切断,然后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小块青木髓——那是一团淡绿色的液体,散发着浓郁的木属性灵气,入手微凉,像是蕴含着生命的力量。
取出青木髓后,女娲立刻将功德金光注入古木。金光融入树干,古木的枝叶瞬间变得更绿了,甚至开出了一朵朵淡绿色的小花,空气中的草木清香也更浓郁了。
“你看,古树没事,还长得更好了。”女娲笑着对青禾说。
青禾看着开花的古木,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好了!女娲娘娘,你一定要补好天,不能让青木林被毁。”
“放心吧。”女娲将青木髓放入女娲鼎中,与赤金石放在一起,“我会的。”
接下来的日子,女娲又先后去了中央中洲的息壤平原、西方西极的寒月山、北方北境的玄冥冰海,分别寻到了息壤晶、寒月玉和玄水精。每一次寻找,都并非一帆风顺——在息壤平原,她遇到了守护息壤的土灵“黄垚”,黄垚因龙汉初劫时灵脉被麒麟族破坏,对所有生灵都充满敌意,女娲费了好大的功夫才说服它;在寒月山,寒月玉藏在万年冰川之下,冰川中栖息着上古冰兽“玄冰熊”,女娲与玄冰熊大战一场,才得以取走寒月玉;在玄冥冰海,玄水精被玄冥祖巫的寒冰法则封印着,女娲亲自去幽冥谷拜访玄冥,说明来意后,玄冥才解开封印,将玄水精赠予她。
当女娲集齐赤金石、青木髓、息壤晶、寒月玉、玄水精五种灵材,回到洛水之畔时,已是三个月后。她将五种灵材放入女娲鼎中,看着鼎中五彩斑斓的灵材,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她能感觉到,这五种普通的先天灵材,虽然蕴含五行法则,却不足以承载天幕的本源之力。若用它们炼制成五色石,最多只能暂时堵住裂痕,用不了多久,裂痕依旧会扩大。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女娲坐在女娲鼎旁,看着鼎中静静躺着的灵材,眉头紧锁。她曾推演过无数次,却始终找不到更合适的灵材。洪荒的先天灵材本就稀少,经历龙汉初劫后,更是所剩无几,哪里还有能承载天道本源的灵材?
就在女娲陷入沉思时,远在昆仑虚深处的起源殿中,龙宇忽然睁开了眼睛。
龙宇的本体沉于起源殿中央的虚无之海中,万亿丈的龙躯上,鳞片泛着淡淡的银光,每一片鳞片都像是蕴含着一个小世界。他闭关于起源殿已三十余载,一直在修复龙汉初劫时损耗的本源,同时推演洪荒的未来。此刻,他忽然感应到了女娲的困境——那是一种对天道本源的无力感,一种想要守护却找不到方法的焦虑。
“女娲……”龙宇低声自语,指尖凝聚起一缕起源力,在空中化作一面水镜。水镜中,映出女娲坐在洛水畔,眉头紧锁的模样,旁边的女娲鼎中,五种灵材泛着微弱的光芒。
龙宇的目光穿透水镜,望向洪荒天幕的裂痕。他比女娲更清楚裂痕的严重性——那不仅仅是天幕的损伤,更是洪荒本源的“缺口”。盘古开天以来,洪荒本源一直在缓慢流失,龙汉初劫加速了这个过程,如今天幕裂痕的出现,更是让本源流失的速度翻倍。若不及时修补,用不了百年,洪荒就会沦为一片死寂的废墟。
“普通的五色石,确实不够。”龙宇轻声说道。他知道,要修补天幕裂痕,必须用蕴含“起源之力”的灵材——起源力是比先天灵气更本源的力量,是盘古开天时混沌之气演化而来,能够承载天道本源,甚至修复受损的本源。
而他,恰好能以起源力凝练出“混沌五色石”。
龙宇缓缓起身,龙躯微动,虚无之海中的起源力开始朝着他的掌心汇聚。起源力是透明的,却带着一种包容万物的气息,汇聚时,周围的空间都泛起了涟漪,起源殿中的鸿蒙盘、逆道剑等至宝也纷纷发出微光,像是在呼应这股力量。
“以吾之源,凝混沌之石;以石补天,护洪荒之基。”龙宇轻声念道,掌心的起源力开始旋转,渐渐形成一个五彩的光球。光球中,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不断交织,正是五行法则的体现,而在五种颜色的核心,是一丝淡淡的银色——那便是起源力的本源。
凝练混沌五色石,并非易事。它需要将起源力与五行法则完美融合,既要保留起源力的本源之力,又要让五行法则能够与天幕的本源相契合。龙宇的指尖不断注入起源力,光球的颜色越来越浓郁,体积也越来越大,从最初的拳头大小,渐渐涨到了丈许高。
过程中,起源殿的温度不断升高,虚无之海的海水沸腾起来,化作漫天的水汽。鸿蒙盘缓缓旋转,释放出稳定空间的力量,防止起源力失控;逆道剑悬在半空,剑身上的纹路亮起,像是在守护着凝练过程。
七天七夜后,当第一缕阳光透过起源殿的穹顶照进来时,龙宇终于停止了注入起源力。此刻,他掌心的光球已经变成了一块通体五彩的石头——那便是混沌五色石。石头约莫丈许高,表面光滑,五种颜色交织成复杂的纹路,纹路中泛着淡淡的银光,散发着包容万物的气息。轻轻一触,便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磅礴本源之力,比普通的先天至宝还要强大。
“成了。”龙宇看着手中的混沌五色石,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有了这块石头,女娲便能成功补天,洪荒也能暂时脱离危机。
他抬手一招,鸿蒙盘飞到掌心。龙宇将混沌五色石放在鸿蒙盘上,然后注入一丝起源力。鸿蒙盘瞬间亮起,发出一阵柔和的光芒,光芒中,一道空间通道缓缓打开——这通道直接连接着洛水畔,是用鸿蒙盘的空间法则构建的,能够让他瞬间抵达女娲身边。
“女娲,接好。”龙宇轻声说道,手指轻轻一推,混沌五色石便顺着空间通道飞了出去。
三、鸿蒙通道,源尊赠石
洛水畔,女娲正坐在女娲鼎旁,思索着如何增强五色石的本源之力。忽然,她感觉到周围的空间波动了一下,一股强大却又温和的气息扑面而来。
她猛地抬头,只见身前的空间忽然裂开一道缝隙,缝隙中泛着淡淡的银光,像是连接着另一个世界。紧接着,一块五彩的石头从缝隙中飞了出来,缓缓落在她面前的青石上。
那便是混沌五色石。
刚一落地,混沌五色石就散发出一股磅礴的本源之力,周围的空气瞬间变得粘稠起来,洛水的水流也放慢了速度,连远处人族孩童的笑声都仿佛被拉长了。石头表面的五彩纹路不断流转,核心的银光闪烁,像是有生命一般。
女娲的瞳孔骤缩,她能清晰地感觉到,这块石头中蕴含的力量,比她集齐的五种灵材加起来还要强大,甚至比她成圣时获得的功德之力还要本源。这是一种她从未见过的力量,却又让她感到无比熟悉——像是与洪荒的本源同出一源。
“这是……”女娲伸出手,想要触摸混沌五色石,却又有些犹豫。她能感觉到,这块石头的力量太过强大,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动周围的灵气紊乱。
就在这时,一道温和的声音忽然在她耳边响起,像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却又清晰地落在她的耳中:“此乃混沌五色石,以起源力凝练而成,可承载天道本源,助你补天。”
女娲猛地转身,望向空间缝隙的方向。缝隙中,她能看到一道模糊的身影——那身影极其庞大,通体覆盖着银色的鳞片,龙首高昂,一双金色的眼眸像是蕴含着星辰大海,正是隐世于昆仑虚的源尊龙宇。
“你是……龙宇?”女娲的声音带着一丝惊讶。她曾在龙汉初劫时听说过龙宇的名字,玄空曾在紫霄宫讲道时提到过,昆仑虚有一位隐世的至尊,实力深不可测,曾在西极挡下太一的东皇钟,护过玄冥祖巫。却没想到,这位至尊会主动现身,还赠予她如此珍贵的灵材。
“正是。”龙宇的声音再次响起,空间缝隙中的身影渐渐清晰了一些,却依旧被一层银光笼罩着,看不清全貌,“天幕裂痕关乎洪荒存亡,普通五色石不足以修补,此石可助你一臂之力。”
“为何帮我?”女娲忍不住问道。她与龙宇素不相识,甚至从未见过面,龙宇却赠予她如此珍贵的混沌五色石,这让她有些不解。
龙宇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却又无比郑重:“吾守洪荒数万年,见证过盘古开天,也经历过龙汉初劫。洪荒若毁,吾亦无处可去。更何况,你造人有功,心怀苍生,此等大义,值得吾出手相助。”
女娲沉默了。她看着面前的混沌五色石,又望向空间缝隙中的龙宇,心中百感交集。龙汉初劫时,生灵们为了争夺灵材、气运,不惜自相残杀,甚至勾结魔族;而如今,这位隐世的至尊,却为了守护洪荒,毫不犹豫地赠予她如此珍贵的灵材,这份胸襟,让她无比敬佩。
“多谢源尊。”女娲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若补天成功,女娲必记源尊之恩,日后若有需要,女娲定当相助。”
“无需多礼。”龙宇的声音温和了许多,“补天之事,刻不容缓。混沌五色石已与你的女娲鼎相连,你只需以圣人之力引动其中的起源力,便可将其炼化为补天石。切记,补天之时,需将石置于天幕裂痕的核心,起源力会自动与天道本源融合,修补裂痕。”
“我明白。”女娲点点头,伸手触摸混沌五色石。这一次,她没有犹豫,指尖刚一触碰到石头,一股温暖的力量就顺着指尖传入她的体内。那股力量与她的圣人之力完美融合,甚至还在滋养着她的本源,让她的修为都有了一丝松动。
“此石不仅可补天,还能助你稳固圣位。”龙宇的声音再次响起,“补天之后,若有剩余的起源力,你可吸收之,对你日后悟道大有裨益。”
“多谢源尊指点。”女娲心中更是感激。她能感觉到,龙宇不仅赠予她灵材,还在暗中提点她,这份恩情,她记下了。
空间缝隙中的身影渐渐变得模糊起来,龙宇的声音也越来越远:“吾已为你稳固了周围的空间,你可安心炼石。补天之时,若遇危险,可以心神呼唤吾,吾会出手相助。”
话音落下,空间缝隙缓缓闭合,周围的空间恢复了正常,只有混沌五色石依旧静静地躺在青石上,散发着淡淡的五彩光芒。
女娲看着闭合的空间缝隙,又低头看着混沌五色石,心中的决心更盛。她抬手一招,女娲鼎缓缓飞到混沌五色石上方,鼎口朝下,一股柔和的吸力将混沌五色石吸入鼎中。
紧接着,女娲盘膝坐下,双手结印,圣人之力源源不断地注入女娲鼎中。鼎身瞬间亮起七彩光芒,与鼎中混沌五色石的五彩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绚丽的光柱,直冲云霄。
光柱穿透云层,照亮了整个洛水流域,甚至连远在三十三天外的天庭、昆仑虚的鸿蒙宗、北境的幽冥谷,都能看到这道光柱。
天庭中,帝俊和太一望着洛水方向的光柱,脸色凝重。太一握着东皇钟的手紧了紧,沉声道:“那是女娲的气息,还有一股……从未见过的强大力量。她在做什么?”
帝俊摇了摇头,眼中满是疑惑:“不清楚。但那股力量太过强大,比鸿钧道祖的气息还要本源。看来,洪荒中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存在。”
鸿蒙宗中,玄空正坐在藏经阁中整理《龙汉初劫全史》,看到洛水方向的光柱,他猛地起身,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是道尊的起源力!还有女娲娘娘的圣人之力!看来,补天之事有希望了。”
他转身对身旁的源七子说道:“传令下去,鸿蒙宗弟子即日起加强戒备,守护昆仑虚,不得让任何人打扰女娲娘娘炼石。”
“是!”源七子齐声应道,眼中满是敬佩。他们能感觉到,那股起源力正是来自龙宇,这位隐世的至尊,始终在默默守护着洪荒。
北境幽冥谷中,玄冥正坐在寒冰泉边修炼,看到洛水方向的光柱,她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熟悉的气息。那股气息,与龙汉初劫时挡下东皇钟虚影的金龙气息一模一样。
“是他……”玄冥喃喃自语,心中泛起一丝涟漪。她能感觉到,光柱中的力量正在守护着洪荒,而那个赠予她冰魄神晶、在西极护她周全的金龙,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世界。
洛水畔,女娲的炼石还在继续。女娲鼎中的混沌五色石,在圣人之力的催动下,正慢慢融化,化作一团五彩的液体。液体中,起源力与五行法则不断融合,渐渐形成一块完美的补天石。
女娲能感觉到,补天石的力量正在不断增强,比她预想的还要强大。她知道,有了这块补天石,修补天幕裂痕不再是难题。
而在昆仑虚的起源殿中,龙宇望着洛水方向的光柱,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他知道,女娲一定能成功补天,洪荒也能暂时脱离危机。
只是,他心中也清楚,补天只是暂时的。龙汉初劫落幕,巫妖并立的时代已经到来,巫妖劫的暗流正在涌动。而罗睺的残魂还在西极魔渊中蛰伏,万年后或许还会卷土重来。
“洪荒的劫数,还未结束啊。”龙宇轻声自语,转身回到虚无之海,继续闭关。他需要尽快恢复本源,为即将到来的巫妖劫做准备。
洛水畔的光柱,依旧在闪耀。它像是一道希望的光芒,照亮了劫后的洪荒,也照亮了所有生灵心中的期盼。女娲坐在光柱中央,神情专注,她知道,她肩上承载的,不仅是补天的重任,更是整个洪荒的未来。
四、石成待补,洪荒盼安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个月。
洛水畔的光柱依旧闪耀,只是比最初时柔和了许多。女娲盘膝坐在光柱中央,周身的圣人之力已经与女娲鼎完全融合,鼎中的补天石也已基本成型。
此刻,女娲鼎中,一块通体五彩的石头静静悬浮着。这块石头约莫两丈高,表面光滑,五彩纹路交织成盘古开天的图案,核心的银光更加浓郁,散发着磅礴的本源之力。与最初的混沌五色石相比,它的力量更加凝练,也更加契合天道法则——这便是最终的补天石。
女娲缓缓收回圣人之力,女娲鼎的光芒渐渐减弱,最终恢复了原样。她抬手一招,补天石从鼎中飞出,缓缓落在她面前的青石上。
刚一落地,补天石就自动释放出一层五彩的防护罩,将周围的空间稳定下来。洛水的水流恢复了正常,空气中的灵气也变得温和起来,不再像之前那般粘稠。
女娲站起身,走到补天石旁,轻轻抚摸着石头的表面。入手温润,像是触摸着一块暖玉,却又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强大力量。她能清晰地感觉到,补天石与天幕的本源已经产生了共鸣,只要将它置于裂痕核心,便能瞬间融合天道,修补裂痕。
“终于成了。”女娲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一个多月来,她不眠不休地炼石,圣人之力消耗了大半,却也让她对天道法则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尤其是在融合起源力的过程中,她隐约触摸到了更本源的“道”,若日后加以领悟,或许能在圣人之境上再进一步。
“娲皇娘娘!”远处传来一阵呼喊声,女娲抬头望去,只见姜嫄带着一群人族孩童跑了过来。孩子们手中拿着采摘的野果,脸上满是好奇地看着补天石。
“娘娘,这就是您炼的补天石吗?好漂亮啊!”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小男孩仰着脑袋,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补天石,伸手想要触摸,却又怕弄坏了。
女娲笑着点点头,轻轻握住小男孩的手,将他的手放在补天石上:“别怕,它很温和。”
小男孩的手刚一触碰到补天石,一股温暖的力量就顺着他的手掌传入体内,让他忍不住“哇”了一声:“好舒服啊!娘娘,有了它,天就不会裂了吗?”
“嗯。”女娲点点头,目光扫过周围的人族孩童,他们的脸上满是纯真和期盼,让她心中充满了力量,“有了它,天就不会裂了,你们也能安心地在这里生活了。”
孩子们欢呼起来,围着补天石跑圈,笑声在洛水畔回荡。姜嫄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感激:“娘娘,谢谢您。若不是您,我们人族……”
“无需多言。”女娲打断了她的话,“守护洪荒,守护人族,是我该做的。”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女娲抬头望去,只见一群先天神只朝着洛水畔走来,为首的正是镇元子,身后还跟着三清、伏羲等人。
“娲皇娘娘,恭喜炼石成功!”镇元子率先走上前,对着女娲拱了拱手,眼中满是敬佩。他能感觉到补天石中蕴含的强大力量,知道女娲此次定然能成功补天。
“镇元子道友客气了。”女娲笑着回应,“此次炼石,多亏了一位前辈相助,否则我也难以成功。”
三清走上前,老子抚着胡须,温和地说:“娲皇娘娘心怀苍生,不惜耗费圣人之力炼石补天,这份大义,吾等敬佩。若补天之时需要相助,吾等定当尽力。”
元始和通天也纷纷点头,表示愿意相助。他们虽已立教,却也知道天幕裂痕关乎洪荒存亡,若不修补,他们的教派也难以存续。
伏羲走到女娲身边,看着补天石,眼中满是欣慰:“妹妹,你做到了。我推演过,有了这块补天石,补天成功率可达九成。”
女娲笑着点点头:“多亏了你的推演,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
众先天神只围着补天石,议论纷纷,眼中满是希望。他们大多经历过龙汉初劫,深知洪荒毁灭的可怕,如今看到补天石,心中的担忧也减轻了许多。
“诸位道友。”女娲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圣人的威严,“补天之事,刻不容缓。三日之后,我将前往天幕裂痕处,以补天石修补裂痕。届时,还需诸位道友相助,稳定洪荒的灵气,防止混沌气流趁机涌入。”
“吾等遵命!”众先天神只齐声应道,眼中满是坚定。
接下来的三天,洪荒各地都在为补天做准备。巫族中,帝江率十二祖巫前往不周山,以十二都天神煞阵稳定天幕下方的空间;妖族中,帝俊和太一率妖族大军驻守东天,防止星辰轨迹再次紊乱;鸿蒙宗中,玄空率源七子布下七星聚源阵,汇聚洪荒的灵气,为女娲提供支援;人族中,伏羲带领人族百姓搭建祭坛,为女娲祈祷。
整个洪荒,都笼罩在一种既紧张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中。生灵们纷纷抬头望向天空,期待着补天成功的那一刻。
三日之后,洛水畔。
女娲身着七彩圣袍,手持补天石,缓缓升空。她的周身环绕着功德金光,身后跟着三清、镇元子、伏羲等先天神只。他们朝着天幕裂痕的方向飞去,身后留下一道绚丽的光影。
飞行途中,女娲能看到下方的洪荒生灵们正朝着她的方向跪拜,口中呼喊着“娲皇娘娘”。他们的眼中满是期盼,那眼神让女娲心中的责任感更盛。
“放心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女娲在心中默念,速度更快了几分。
很快,他们就抵达了天幕裂痕的下方。抬头望去,天幕上的裂痕已经扩大到了千丈宽,灰黑色的缝隙中,混沌气流不断渗出,周围的星辰轨迹扭曲不堪,空气都带着一股毁灭的气息。
“诸位道友,开始吧。”女娲深吸一口气,对身后的先天神只说道。
“好!”众先天神只齐声应道,纷纷释放出自己的力量。老子的太极图展开,形成一道白色的光幕,稳定住周围的空间;元始的盘古幡挥动,金色的气流将混沌气流隔绝在外;通天的诛仙四剑雏形展开,形成一道剑气屏障,防止混沌气流扩散;镇元子释放出人参果树的本源之力,滋养着周围的灵气;伏羲展开八卦图,推演着补天的最佳时机。
女娲看着众先天神只的动作,眼中满是感激。她深吸一口气,举起手中的补天石,将圣人之力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
补天石瞬间亮起五彩光芒,光芒直冲天际,与天幕裂痕的灰黑色缝隙碰撞在一起。“轰”的一声巨响,整个洪荒都震动了一下,天幕上的裂痕开始剧烈波动,像是在抗拒补天石的融合。
“坚持住!”女娲大喝一声,将更多的圣人之力注入补天石。补天石的光芒更盛,核心的银光穿透裂痕,与天幕的本源连接在一起。
就在这时,裂痕中忽然涌出大量的混沌气流,朝着女娲袭来。那股气流带着毁灭的气息,连圣人的防护罩都有些抵挡不住。
“不好!”镇元子惊呼一声,想要上前相助,却被混沌气流逼退。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道银色的光芒忽然从昆仑虚方向飞来,瞬间落在女娲身边,形成一道银色的防护罩,将混沌气流隔绝在外。
女娲心中一暖,她知道,这是龙宇在暗中相助。
“多谢源尊。”女娲在心中默念,再次加大圣人之力的输出。
补天石的光芒与银色防护罩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更强大的力量,缓缓注入天幕裂痕中。裂痕中的混沌气流渐渐被压制,灰黑色的缝隙开始慢慢缩小,周围扭曲的星辰轨迹也渐渐恢复正常。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女娲的圣人之力消耗越来越大,脸色也变得苍白起来。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手中的补天石依旧散发着五彩光芒,不断修补着天幕的裂痕。
众先天神只也在全力相助,他们的力量不断注入女娲的防护罩,为她分担压力。
终于,在一个时辰后,天幕上的裂痕彻底消失,灰黑色的缝隙被五彩的光芒填补,周围的星辰轨迹恢复了正常,混沌气流也彻底被隔绝在外。
补天成功了!
女娲缓缓收回圣人之力,手中的补天石已经变得暗淡无光,其中的起源力和五行法则都已融入天幕,完成了它的使命。她看着恢复正常的天幕,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众先天神只也纷纷停下动作,看着恢复澄澈的天空,眼中满是激动。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镇元子激动地喊道,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是啊,成功了。”老子也露出了笑容,抚着胡须的手微微颤抖。
下方的洪荒生灵们看到天幕恢复正常,也纷纷欢呼起来,哭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女娲缓缓降落,落在众先天神只身边。她刚一落地,就感觉到一股温和的力量从昆仑虚方向传来,注入她的体内。那是龙宇的起源力,正在帮她恢复消耗的圣人之力。
“多谢源尊。”女娲再次在心中默念,眼中满是感激。
她知道,补天虽然成功了,但洪荒的劫数还未结束。巫妖劫的暗流依旧在涌动,罗睺的残魂还在蛰伏,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等着整个洪荒。
但此刻,她不再迷茫。因为她知道,在这片洪荒中,不仅有她在守护,还有龙宇那样的隐世至尊,还有三清、镇元子、伏羲等先天神只,还有无数心怀苍生的生灵。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无论未来遇到多大的劫数,都能挺过去。
女娲抬头望向昆仑虚的方向,眼中满是坚定。她知道,新的时代,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