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屏上的标题像一道惊雷,劈得大唐君臣心头一震——【他一手开创盛世,又亲手将其毁灭。
唯一的问题是:活太久了。若少活20年,他甚至可能与李世民争“千古一帝”的位置。】
“谁?”
李世民握着酒杯的手猛地收紧,酒液溅在龙袍上,他却浑然不觉。活太久毁了盛世?这说法闻所未闻。
帝王哪个不想长命百岁,多守几年江山?怎么到了这人身上,长寿反倒成了罪过?
【画面骤然切换,不再是长安的繁华,而是断壁残垣:朱雀大街上,流民蜷缩在破庙里,饿殍横陈;曾经车水马龙的西市,如今只剩烧焦的牌坊,乌鸦在梁上哀啼。
旁白的声音带着沉重:“这是安史之乱后的长安。曾经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已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噗——” 李世民一口酒喷了出来,脸色瞬间惨白。
是长安!真的是长安!那熟悉的朱雀大街,那他亲手规划的坊市布局,此刻竟成了人间炼狱。
他想起自己为大唐付出的心血——玄武门的血,渭水之盟的辱,贞观之治的勤,好不容易让长安成了天下中心,怎么会变成这样?
“不……不可能……”
李世民的声音发颤,手指死死抠着案几,指节泛白。长孙皇后连忙上前,轻轻按住他的手,柔声安慰:“陛下,莫急,先看看是谁,究竟发生了何事。您为大唐呕心沥血,长安不会轻易变成这样的。”
她比谁都清楚,李世民对长安的感情——那是他的根,是他毕生守护的荣耀。
【解说声缓缓揭开答案:“让大唐从巅峰跌落的,是安史之乱。
而这场动乱的始作俑者,是唐玄宗李隆基——大唐在位最久的皇帝。他用前半生缔造了‘开元盛世’,比贞观之治更盛;又用后半生,亲手将这盛世踹进了深渊。从巅峰到没落,不过28年。”】
“李隆基?”
李世民念着这个名字,眼神骤然变得锐利如刀,“好,好一个李隆基!是你这个瘪犊子!”
他猛地一拍案,龙椅都晃了晃,“朕的大唐,朕的长安,竟毁在你手里!”
他想起自己对子孙的教诲:“守业比创业难,勤政一日不可懈怠。” 难道这李隆基,把他的话当耳旁风了?
【画面切到李隆基初登基时的场景:年轻的帝王身着龙袍,站在太极殿上,眼神明亮,锐气逼人。旁白道:“李隆基刚登基时,可不是后来的昏君。
他诛杀韦后、太平公主,终结了武则天以来的宫廷内乱;重用姚崇、宋璟等贤相,整顿吏治,淘汰冗官;改革税制,兴修水利,让粮食连年丰收;对外击败吐蕃、突厥,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那时的大唐,人口突破八千万,长安成了百万人口的国际都市,波斯的商人、日本的留学生、西域的艺人挤满了坊市。
杜甫诗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说的就是他缔造的盛世。”】
李世民的怒气稍缓,眉头却依旧紧锁。年轻时的李隆基,倒有几分他当年的影子——杀伐果断,重用贤能,励精图治。这样的人,怎么会变成毁了大唐的罪人?
【画面陡转,变成了华清宫的奢靡:年老的李隆基抱着杨贵妃,在霓裳羽衣曲中醉生梦死。
旁白的声音冷了下来:“问题出在‘活太久’。李隆基在位44年,晚年的他,早已没了年轻时的锐气。
他沉迷享乐,将朝政丢给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他重用胡人安禄山,让其兼任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却浑然不觉危险。”】
【“他不是没能力,是太自信——总觉得自己能掌控一切,就像年轻时平定韦后之乱那样。
他沉迷在‘开元盛世’的功劳簿上,听不进任何谏言。有人说安禄山要反,他斥为‘诬告’;有人劝他收回节度使兵权,他笑说‘小题大做’。”】
“愚蠢!”
李世民低吼。他最懂“居安思危”的道理,贞观年间,哪怕天下太平,他也常召魏征等谏臣“挑错”,从不敢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李隆基倒好,手握盛世却自毁长城,把兵权给了安禄山这种野心家,这不是自信,是自负!
朱元璋在旁看得直摇头:“活太久不可怕,怕的是活太久,脑子锈了,心也贪了。这李隆基,就是典型——前半生用脑子治国,后半生用欲望败家。”
刘邦咂咂嘴:“要是他在开元盛世时就驾崩,那名声,绝对能盖过李世民。可惜啊,多活那20年,把自己活成了笑话。”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隆基已经71岁。” 解说声带着惋惜,“他慌乱之下,杀了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又逼得哥舒翰出战,导致潼关失守。
最后,他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马嵬坡下,杨贵妃被赐死,他也成了太上皇。等他再回到长安时,繁华早已成空。”】
李世民看着画面里马嵬坡的哭嚎,看着长安的断壁残垣,心里像被刀剜一样疼。那是他的长安啊!是他让李靖、李绩浴血守护的大唐啊!怎么就被一个“活太久”的子孙,折腾成了这副模样?
“若他少活20年……” 李世民喃喃道。若李隆基在50岁时驾崩,留下的便是完整的开元盛世,历史会称他为“一代明君”,与自己并肩。
可他偏要多活20年,把前半生的功绩全败光,落得个“毁了大唐”的骂名。
长孙皇后轻轻叹了口气:“陛下,或许这就是帝王的难处——长命是福,却也可能是祸。关键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是否能守一辈子初心。”
李世民沉默了。他想起自己晚年,也曾因为魏征去世而少了谏臣,差点在继承人问题上犯错。若非及时醒悟,会不会也成了李隆基第二?
“传旨。” 李世民的声音恢复了沉稳,“让太子李承乾、诸王及百官,都来观此视频。告诉他们:
朕不管你们活多久,只要坐在这个位置上一天,就必须勤政、纳谏、知敬畏——莫学李隆基,前功尽弃,遗臭万年!”
各朝代的帝王们,此刻都陷入了沉思。
嬴政想起自己刚得的20年寿命,心里多了份警惕——长寿是恩赐,若不能守住初心,便是灾难。
曹操摸着胡须,对曹丕道:“看到了吗?哪怕你有开国之功,晚年一懈怠,就可能满盘皆输。”
刘备则对诸葛亮道:“孔明,朕若有朝一日懈怠了,你尽管骂,哪怕骂得朕下不来台。”
月光洒在他身上,像一层寒霜。他知道,盛世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一代又一代帝王,用一辈子的勤政和敬畏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