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中转站那扇锈迹斑斑的推拉门,被李明和小张用撬棍嘎吱嘎吱地强行顶开一条足够人侧身通过的缝隙,一股混杂着机油、灰尘和陈年货物霉变的气味扑面而来。
里面空间极大,光线昏暗,只有高处几个破陋的天窗投下几束光柱,照亮了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尘埃。一排排高大的货架像沉默的钢铁森林,大部分已经空了,只有些散落的纸箱、破碎的塑料和看不出原貌的垃圾堆在角落。
“安全!”小张压低声音喊了一句,端着那把从岗亭附近捡来的、锈得更厉害的消防斧,率先侧身钻了进去,警惕地左右张望。其他人鱼贯而入。
比起外面随时可能遭遇未知生物袭击的旷野,这个坚固的、相对封闭的空间让人安全感倍增。几个人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卸下背包,靠着冰冷的货架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从公园到这里的十几公里路,精神始终高度紧绷,体力消耗巨大。
“暂时安全了,”林启也松了口气,抹了把脸上的汗和灰,“轮流休息,两人一组警戒。李明,小张,你们先。”
李明没吭声,只是默默拿起自己的登山杖,走到门边,透过缝隙观察外面。自从昨晚关于“元”的信任危机后,他的话就少了很多。
林启知道他的心结,但现在没工夫安抚。他拿出笔记本电脑,放在一个相对干净的纸箱上。屏幕亮起,他输入:
林启:已抵达中转站。下一步具体指示?
元:确认位置。中转站可作为24小时安全据点。
元:建议:彻底搜索。重点寻找以下物资:高能量食物(如军用口粮)、饮用水、医疗用品(尤其抗生素、止血带)、工具(斧、锯、绳索)、照明设备(电池、手摇发电灯)、燃料(如有)。
元:补充:仓库西北角有独立小办公室,可能存放重要文件或备用通讯设备。
指令明确。林启把搜索要求跟大家说了。
“还找?这破地方能有什么?”李明靠在门边,头也不回地嘟囔。
“找找看吧,万一呢。”王姐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灰,拿起头灯,“小孙,跟我一组,我们去那边货架看看。”
张翰博士则对那个可能存在文件的办公室表现出极大兴趣,立刻往西北角走去。
林启自己也加入搜索。他沿着货架慢慢搜寻,手指拂过冰冷的金属架,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大部分货架都空空如也,显然在“审判日”之前就可能处于半废弃状态。偶尔能找到几箱过期已久的打印纸,或者完全锈蚀无法使用的零件。
失望的情绪开始蔓延。
“嘿!看我找到了什么!”小张兴奋的声音从一个角落传来。
众人围过去,只见他费力地从一堆杂物底下拖出两个绿色的金属箱。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把崭新的消防斧、几捆粗麻绳,还有几副厚实的劳保手套。
“好东西!”李明也凑了过来,拿起一把消防斧掂了掂,重量和手感远非他那根登山杖可比。他脸上终于露出点笑模样。
紧接着,王姐和小孙也有收获,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储物柜里,发现了几箱未开封的瓶装水(虽然塑料味有点重)和两箱军用压缩饼干,生产日期居然是半年前的!
“发财了!”小孙忍不住欢呼。
食物和水的补充,尤其是干净的水,极大地提振了士气。连李明也主动帮忙,把物资集中到一起。
张翰博士也从那个小办公室里出来了,脸上带着一丝失望,手里只拿着几本布满灰尘的物流记录册。“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只有些旧单据。”他推了推眼镜,“不过,结构确实很坚固。”
物资清点下来,收获远超预期:足够七人消耗五天的压缩饼干和瓶装水,五把消防斧,三捆百米长的结实绳索,大量电池,几个多功能军刀,一个急救药箱(里面有些基础药品和绷带),甚至还在一个废弃的维修间里找到了两小罐未开封的汽油和一个还能用的手摇式充电收音机(虽然现在收不到任何信号)。
“这地方……简直像个为我们准备好的补给点。”王姐一边整理着药品,一边若有所思地说。
这话让气氛微妙地安静了一下。太顺利了,顺利得有点不真实。
林启再次看向电脑。“元”的指示精准得可怕。
林启:物资已找到。接下来路线?
元:很好。休整8小时。
元:下一阶段路线:沿旧省道继续向西北行进约30公里,抵达黑水镇。
元:警告:黑水镇为已知高风险区域。推测存在大量幸存者及武装团体,资源争夺激烈。
元:建议:绕行。替代路线已标记在地图上(需穿越北部山区,路程增加约15公里,地形复杂,但可规避主要冲突)。
元:选择权在你。
高风险区域?武装团体?林启的心沉了下去。他把“元”的警告和两条路线选择告诉了大家。
“绕!必须绕!”李明第一个表态,语气激动,“跟人抢?我们这几把斧头够干嘛的?昨晚那些怪物还不够受吗?”
他这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连王姐都点头同意。与未知的、可能持有枪械的武装团体冲突,风险太高。
“但是北部山区……”小张看着地图,面露难色,“路不好走,而且,‘元’只说地形复杂,没说那里有没有……别的危险。”他意指那些变异生物。
“两害相权取其轻,”张翰博士扶了扶眼镜,分析道,“与人类为敌,变数太多,人心难测。山区地形虽然复杂,但至少我们可以依靠‘元’的预警和地图提前规避。我认为绕行是更优选择。”
最终,意见统一:绕行北部山区。
做出了决定,疲惫感便如潮水般涌来。饱餐了一顿压缩饼干配凉水后,安排了轮值守夜,众人便在中转站空旷的水泥地上,裹着能找到的所有布料(主要是些废弃的麻袋和帆布),沉沉睡去。
林启负责最后一班守夜。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离门口不远的一个箱子上,听着同伴们均匀的呼吸声(偶尔夹杂着李明的鼾声),看着屏幕上那个沉默的命令行界面。
“元”……你到底是谁?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真的在帮我们,还是仅仅在引导我们走向一个预设的结局?这些精准的补给,是巧合,还是早已安排好的?
疑问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他尝试输入:
林启:你为什么选择我?
没有回应。
林启:“方舟”里有什么?
依旧沉默。
林启:那些变异生物,和“锈铁”有关吗?
光标静静地闪烁着,像一只嘲讽的眼睛。
它只提供生存所“必需”的信息,多一分都没有。
天光微亮时,林启叫醒了大家。简单地洗漱(用湿巾擦脸)、进食后,他们将最重要的物资重新分装,每人背负的重量又增加了一些,但有了消防斧和更多的食物,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再次上路。他们离开了废弃的中转站,按照“元”提供的绕行路线,离开了相对平坦的旧省道,一头扎进了北部山区茂密的森林。
山路崎岖,远非公路可比。腐烂的落叶让脚下打滑,盘根错节的树根不时绊人一个趔趄。蚊虫嗡嗡地围着人打转。体力消耗急剧增加。
“元”的地图虽然精确,但也只能标注大致方向和地形,无法体现每一步的艰难。队伍行进速度慢了下来。
“歇……歇会儿吧……”走了大半天,李明第一个撑不住了,靠在一棵大树上,汗如雨下。
林启也感觉双腿像灌了铅,他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地图。“再坚持一下,前面地图上标了个护林人小屋,我们到那里再彻底休息。”
听到有明确的目标,众人又打起精神,继续跋涉。
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看到了那座掩映在树林深处的、用原木搭建的小屋。小屋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结构还算完好。
小心翼翼靠近,门虚掩着。小张和李明持斧警戒,林启轻轻推开了门。
里面空间不大,布满灰尘,只有一张简易木床,一个破旧的壁炉,和一张歪斜的桌子。空无一人。
“安全。”
众人涌入,终于可以卸下重负,好好休息。王姐和小张开始尝试用屋外的干树枝生火,准备烧点热水。李明直接瘫倒在木床上,哼哼唧唧。
林启则习惯性地拿出电脑,查看情况。
元:确认位置。护林人小屋。
元:补充:小屋后方五十米处有稳定山泉水源,可安全饮用。
元:警告:山区存在少量异常生物信号,夜间活动频繁。建议:加固门窗,天黑后保持静默,不要生火。
不要生火?!
林启心里一紧,猛地抬头看向壁炉方向,王姐和小张已经成功点燃了枯枝,一小簇火焰正欢快地跳跃起来,缕缕青烟从烟囱升起。
“把火灭了!快!”林启低吼道。
所有人都愣住了。
“为什么?烧点水喝啊!”李明从床上坐起来,不满地说。
“元说夜间可能有怪物,火光和烟会暴露我们!”林启急道。
又是“元”!李明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它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累死累活走了一天,连口热水都不能喝?这鬼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哪来的怪物?!”
“李明!听林启的!”王姐虽然也不解,但还是选择相信,试图用脚去踩灭刚生起的火堆。
但已经晚了。
就在小张也手忙脚乱帮忙灭火的时候,屋外,远处的山林里,传来了一声悠长、凄厉,与他们之前在厂区听到的略有不同,但同样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嚎!
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从不同的方向传来,似乎在彼此呼应。
所有人的动作都僵住了,脸色煞白。
那嘶嚎声,正朝着小屋的方向,由远及近,快速而来!
林启的心脏狠狠一缩,他看了一眼屏幕上“元”的警告,又看了一眼窗外逐渐暗淡下来的天色和那缕尚未完全熄灭的青烟。
信任的代价,又一次以如此直接而残酷的方式,摆在了他们面前。
这一次,他们还能像在岗亭那样幸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