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星洲,已经有了春意。
叶修静静地站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门前,他的目光缓缓上移,最终落在了那座占地近两百平米的灰白色建筑上。
清晨的阳光洒在建筑的外墙上,使得银河-III型超级计算机的外壳在晨光中泛着金属冷光。
那冷光反射着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冰冷而神秘的感觉。
与此同时,通风管道发出的低沉嗡鸣如同巨兽的呼吸一般,内部蕴含的超级力量仿佛蓄势待发一样。
就在叶修凝视着这座建筑的时候,一只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转过头,看到了俞维杰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老人的眼角虽然有岁月的痕迹,但却藏不住那掩不住的骄傲。
“愣着干什么?”俞维杰笑着说,“进去看看你的‘孩子’吧。”
叶修点了点头,跟着俞维杰一起走向那扇厚重的防静电门。门缓缓地开启,发出一阵轻微的嗡嗡声,仿佛是在欢迎他们的到来。
走进机房,叶修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机房内,排列成矩阵的机柜整齐地排列着,就像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
每个机柜上都有无数的各色指示灯在幽暗中明灭,这些指示灯闪烁的频率和规律似乎都蕴含着某种深意。
叶修的手指轻轻抚过机柜表面的散热孔,一股热风扑面而来。
这股热风裹挟着集成电路特有的气味,让他感到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
“单机柜峰值运算速度每秒171亿次。”总设计师卢锡城站在控制台前,他的声音在机房内回荡。
他的镜片后的眼睛闪闪发亮,透露出对这台超级计算机的自豪和信心。
“整体理论峰值——”卢锡城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用一种略微激动的语气说道,“每秒175亿次!”
这个数字让叶修呼吸一滞。前世1997年服役的银河-III原型机,峰值不过每秒130亿次。
\"多亏了你提出的异构计算架构。\"卢锡城指向机柜群中央的黑色模块,\"我们用90纳米工艺造了512颗专用协处理器,把气象预报算法的效率提升了37%。\"
控制台屏幕上正运行着台风路径模拟程序。
原本需要八小时的计算任务,此刻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进——1997年刚生成的台风\"芸妮\",其七十二小时预测路径在三十秒内完成了迭代。
\"这里还有惊喜。\"俞维杰突然调出另一个界面。屏幕上闪过\"军民融合示范工程\"的字样,随即展开全国电网调度模拟图。
\"华北电力调度中心已经试用一个月了。\"老人指着不断刷新的负荷数据,\"去年冬天再没发生过拉闸限电。\"
叶修凑近屏幕。在电网拓扑图的角落,有个不起眼的闪烁红点——
那是大亚湾核电站的实时监控数据。前世2003年,这里的传感器故障曾导致一场虚惊。
\"我们给每个关键节点都加了冗余校验。\"卢锡城仿佛看穿他的思绪,\"用的就是你专利里那个三模表决算法。\"
机房深处突然传来欢呼。一群穿白大褂的研究员正围在某台终端前,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分子结构图。
\"中科院药物所的同志。\"卢锡城笑着解释,\"他们在做抗疟疾新药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原本需要三个月的计算量...\"
他竖起三根手指,\"现在只要三天。\"
叶修想起前世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时的演讲。
如果当年有这样的算力支持,青蒿素类药物的研发会不会提前十年?
参观结束时,俞维杰带他走进一间小会议室。投影幕布上显示着《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建设规划》,落款日期是1997年3月1日。
\"长沙、天津、深圳、济南...\"叶修数着规划中的五个中心,\"比原计划多了两个。\"
\"因为算力过剩。\"俞维杰从公文包取出份文件,\"90纳米生产线量产速度超出预期,下季度就能开始生产商用芯片。\"
他指着某行加粗的文字,\"联想集团打算用我们的异构计算架构做新一代服务器。\"
文件最后一页是财政部批文。叶修看到那个数字时瞳孔骤缩——20亿元军民融合专项基金,相当于当年国防科研经费的15%。
\"这笔钱会用来做三件事。\"俞维杰的钢笔在纸上勾画,\"
第一,在五所高校建并行计算实验室;第二,开发民用版编程工具链;第三...\"老人突然笑了,\"给你那个小女朋友的量子项目追加经费。\"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如同一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在超算中心那座宏伟的建筑外墙上。
阳光的照射使得原本平整的墙面呈现出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幅抽象画。
站在窗边的叶修,凝视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
他想起了前世那个被技术封锁的艰难年代,我国的科学家们在巴统禁令的重重限制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
然而,他们并没有被打倒,而是用最原始的工具——算盘,一点一点地验证着数据,坚持不懈地追求科学的真理。
如今,他身处这个先进的超算中心,耳边传来机房里传来的嗡嗡声,那是超级计算机在高速运转的声音。
这声音,仿佛是对那段艰苦历史的最有力回应,也是对无数科学家们辛勤努力的最好证明。
叶修缓缓转过身,离开了窗边。他沿着来时的路,慢慢走回招待所。
路过一个报亭时,他停下脚步,买了一份当天的《日报》。报纸的头版右下角,有一则不太起眼的简讯引起了他的注意:
“我国自主研制的银河-III超级计算机通过验收,将应用于气象预报、新药研发等领域。”
叶修看着这则简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不仅是我国科技实力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对那些曾经为国家科技事业默默奉献的人们的最好回报。
他把报纸折好塞进口袋。芯片吊坠贴着胸口发烫,里面存储的不仅是那天的气象数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秘密——在量子加密层之下,藏着段只有俞青姝能解开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