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金陵、扬州、镇江相继失守,朝廷的军队就与太平军形成了默契。
钦差大臣向荣,率主力驻扎于金陵城东紫金山以南至七桥瓮一线,
共设19座营垒,负责正面围困天京,并防太平军东出苏、常。
钦差大臣琦善,率军驻扎扬州郊外,重点防御太平军北上,
并堵截扬州与瓜洲之间的联系。
防线西起仪征新城,东至运河边的施家桥,形成对扬州的包围态势。
一开始,李世安以为这两位钦差要与太平军大战,他也要被迫参与其中。
可是实际上,
这两个大营好像围困了一个寂寞,就在李世安赴任不到一个月。
太平军两路大军打了出去。
一路北伐军:
由恢复后的林凤祥、李开芳率2万精锐自扬州出发,目标京师。
一路西征军:
胡以晃、赖汉英率1万余人溯江西进,控制安庆、九江、江城等上游。
……
时间一晃来到清文宗三年七月。
江南巡抚衙门内,年轻的巡抚李世安眉头微皱,半倚在太师椅上。
身旁的幕僚赵烈文和黄绍恒分坐两侧,室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
李世安轻抿一口茶,缓缓开口道:“我上任之初,本以为向荣、琦善两位钦差会和太平军拼个你死我活。”
“没想到我上任都三个月了,这江南、江北大营形同虚设。”
“太平军北伐、西征两路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咱们派去配合攻打镇江和扬州的练勇也只是做做样子,没有功劳。”
“不过,要说向荣和琦善养寇自重,我还真有点不信,他们毕竟是朝廷钦命的钦差,哪能做出这种事?”
赵烈文身子微微前倾,眼神中闪烁着洞察世事的光芒,说道:
“大帅,容我细细分析。你看向荣,他率主力驻扎在孝陵卫、金陵城东紫金山以南至七桥瓮一线,设了19座营垒。”
“其目的自然是围困太平天国都城天京,消灭太平军这个政权。”
“可他那点兵力摆明了不可能,他手下又不是曾经满万不可敌的骑兵。”
“要说他养寇自重不完全准确,但也确实有保存实力,畏战不前的嫌疑。”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责怪他,毕竟江南大营的战略目的,是阻止太平军进一步扩张,防御太平军进攻我苏南…”
“西征方面,他也先后派遣了6000兵力,也因此造成大营兵力空虚…”
“他勉强也算尽力了,毕竟他如果全力阻止西征,有可能得不偿失。”
“即使他能阻止西征,却也有可能把太平军放进我苏南地区。”
“到时候他不仅无功,反而有罪。”
“以向荣的老谋深算,不可能看不清这一点,也就不可能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太平军指挥官自然也明白这一点。”
“所以,双方就此形成默契。”
“太平军意思很明显…”
“我给你一个向朝廷交差的机会,你也别耽误我西征,不然死磕。”
“确实如此!”
李世安看了看地图,点点头,“太平军西征,是为了保证天京的粮道,向荣如果全力阻止,太平军必然死磕。”
“向荣年过六旬,患有足疾,在不能亲自上阵,内部矛盾重重的情况下,下令全力阻止西征,只怕是自己先崩了…”
“站在向荣的角度来讲,于公于私,这都是最好的办法…”
“真要责怪,那也只能怪朝廷的军队腐烂溃败严重,失去了应有战斗力!”
“不止如此!”赵烈文继续附和道:“从我们军统收集的资料来看…”
“截止上个月,户部指拨大营二百三十八万两白银,实收仅一百四十八万两,已支付军饷一百零五万两…。”
“尚存的43万两,只能维持到这个月,这也是他不敢全力的原因之一。”
“以太平军的宣传攻势,一旦这些事情宣扬出去,只怕是不战自溃…”
黄绍恒微微点头,摸了摸下巴上稀疏的胡须,接着说道:“赵兄弟说得在理。再看琦善,驻军扬州郊外。”
“说是防御太平军北上,堵截扬州与瓜洲之间的联系。”
“可他那防线松松垮垮,太平军北伐军轻轻松松就从扬州出发了。”
“琦善“老而无志”…”
“早已没有了进取之心,终日在扬州城外的袁姓花园里享乐!”
“他也是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和手里的兵权,不得不放太平军一马。”
李世安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抱在胸前,也陷入了沉思:
“你们这么一说,倒也有点道理。但这毕竟只是咱们的猜测。”
“不过这太平军还真是厉害,北伐军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自扬州出发后一路北上,都快逼近直隶了。“
“西征军由胡以晃、赖汉英带领,溯江西进,已经控制了安庆、九江等上游要地,天京的粮道算是稳了。”
赵烈文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大人,事实就摆在眼前,他们不作为,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今这天下大乱,朝廷腐败不堪,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与太平军达成某种默契,这也是必然趋势。”
李世安眼神闪烁,似乎想到了什么,站起身来,在屋内缓缓踱步,
说道:“不管他们是不是养寇自重,这对咱们来说倒也不失为一个机会。”
“朝廷被太平军搞得焦头烂额,咱们正好可以趁着这段时间休养生息。”
“至于朝廷和太平军怎么斗,就让他们斗去吧,咱们就冷眼旁观。”
黄绍恒和赵烈文相视一笑,起身说道:“大帅英明。咱们就按兵不动。”
屋内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三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一丝野心和期待。
突然,
李世安好似想到什么,便说道:“这段时间忙着处理政务,没太注意咱们赚了多少钱,军队发展怎么样了…”
赵烈文心领神会,说:“大帅,此次在魔都督造银元,成果颇丰。”
“数月之间,共计铸造银元达百万块。在商业运作之下,获利十万两。”
“所铸安抚银与墨西哥银元等价,于市场之上极受欢迎。无论是洋人商贾,还是本地百姓,皆对其认可有加。”
“照此情形,银元铸造之事大可继续进行,往后获利必然更为可观。”
“另外,借朝廷允许以盐代饷之机,实行捆绑销售盐之策…”
“那免税部分收益也有五万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