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忙碌持续了整整五天。这五天里,李渔每天都和村民们一起在田里劳作,割稻、打谷、晒粮,样样都干。虽然身体疲惫,但看着打谷场上堆积如山的稻谷,听着村民们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他的心里始终充满了充实与喜悦。
第五天傍晚,最后一批稻谷被运到谷仓,今年的秋收终于圆满结束了。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互相道贺,空气中弥漫着轻松而欢快的气息。
“终于忙完了!”林婉儿伸了个懒腰,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兴奋,“晚上我们去谷堆上赏月吧?我娘说今天的月亮特别圆。”
“好啊。”李渔笑着答应。经过这几天的相处,他和村民们的关系更加亲近,也越来越喜欢这种简单而热闹的生活。
晚饭过后,李渔和林婉儿来到村头的谷场。谷场上堆满了金黄的谷堆,像一座座小山。几个孩子在谷堆间追逐打闹,发出阵阵清脆的笑声。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聊天,有的下棋,还有的在哼唱着不知名的小调,一派祥和的景象。
李渔和林婉儿找了个干净的谷堆坐下,抬头看着天上的圆月。月亮又大又圆,像一个银色的玉盘,洒下清冷的光辉,将谷场照得如同白昼。晚风吹过,带来阵阵稻花香,舒服极了。
“李渔哥,你看那月亮上的影子,像不像一棵桂花树?”林婉儿指着月亮,兴奋地说。
李渔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月亮上的阴影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还真像,说不定上面真有桂花树呢。”
“我娘说,月亮上住着嫦娥仙子,还有一只玉兔呢。”林婉儿仰着小脸,眼睛里充满了憧憬,“你说,仙子会不会也在看着我们啊?”
“说不定会呢。”李渔笑着说,“看到我们丰收了,她肯定也为我们高兴。”
两人靠在谷堆上,聊着天,说着笑话,偶尔有风吹过,谷堆上的稻谷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他们伴奏。李渔看着林婉儿被月光照亮的侧脸,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藏着星星,心里忽然觉得很平静,很温暖。
“对了李渔哥,”林婉儿忽然想起什么,“戏班子后天就来了,我们要不要提前去占个好位置?”
“好啊,去哪里占位置?”李渔问道。
“就在村头的老槐树下,那里地势高,看得清楚。”林婉儿说,“到时候我们可以带些瓜子和糖果,边吃边看。”
“嗯,听你的。”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直到孩子们都被家长叫回家睡觉,谷场上渐渐安静下来,才起身往回走。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温馨而美好。
回到清风观,玄尘道长还在院子里打坐。看到李渔回来,问道:“今天玩得开心吗?”
“嗯,很开心。”李渔在他身边坐下,“师父,您说这世上真的有嫦娥仙子吗?”
玄尘道长笑了笑:“天地之大,无奇不有。或许有,或许没有,重要的不是真假,而是那份对美好的向往。”
李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师父的话总是蕴含着深意。
接下来的两天,村里都在为戏班的到来做准备。有人在老槐树下搭起了简易的戏台,有人去镇上买了糖果瓜子,孩子们更是天天跑到村口张望,盼着戏班子快点来。
李渔也帮着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用灵识探查戏台的搭建是否稳固,帮忙搬运一些重物。他的灵识如今已经能覆盖七丈范围,探查起这些事情来格外方便。
第二天下午,村口终于传来了锣鼓声和孩子们的欢呼声——戏班子到了!
李渔和林婉儿连忙跑到村口,只见一群穿着戏服、背着道具的人正浩浩荡荡地走进来,为首的是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男子,应该是戏班的班主。他们身后跟着几个打扮得花团锦簇的旦角,还有几个身材魁梧的武生,引得村民们纷纷围上来看热闹。
“来了来了!戏班子真的来了!”林婉儿兴奋地拉着李渔的胳膊,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班主很会说话,笑着和村民们打招呼,承诺一定会好好表演,让大家尽兴。村民们也热情地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给他们端茶送水,场面十分热闹。
李渔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心里也充满了期待。他还从没看过真正的戏,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林婉儿拉着李渔,挤到戏台前,找了个视野好的位置。“我们就在这里站着,晚上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了。”
“好。”李渔笑着说。
夕阳西下,戏班的人开始在戏台上忙碌起来,调试乐器,整理戏服。村民们也陆续来到戏台前,搬着小板凳,占好位置,等待着演出的开始。
空气中弥漫着期待的气息,李渔看着身边兴奋的林婉儿,看着周围脸上洋溢着笑容的村民们,心里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真好。
他知道,精彩的戏即将开锣,而他的修行之路,也会像这出戏一样,充满了未知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