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戊戌政变的硝烟还未散尽。慈禧太后以“病重”为名,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表面上是惩戒皇帝“听信谗言,变法乱政”,实则有着更深的恐惧——一种只有她和腕间血玉镯才知道的恐惧。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午后,慈禧亲自押送光绪前往瀛台。当她的手抓住光绪手臂时,腕上的血玉镯突然剧烈震动,几乎要挣脱而出。更可怕的是,镯子传来的不是往常的控制感,而是一种被灼烧的痛楚!
“呃...”慈禧痛呼出声,下意识地甩开光绪的手。
光绪茫然不解:“亲爸爸怎么了?”
慈禧强忍惊骇,死死盯着这个她从小抚养大的皇帝。就在刚才接触的瞬间,她分明听到镯灵在脑中尖叫:“反噬!他是来反噬的!”
瀛台涵元殿内阴冷潮湿,光绪被安置在这里“养病”。慈禧特意命人加装铁窗,增派守卫,对外宣称是防止“乱党惊驾”,实则是她自己内心恐惧的表现。
当夜,慈禧召来李莲英,屏退左右后颤声问:“你可觉得...皇帝有什么不同?”
李莲英谄媚道:“皇上不过是受了康梁蛊惑,如今已经知错了。”
慈禧摇头,下意识地抚摸腕间玉镯:“不...不是这个。今日押送他去瀛台时,这镯子...这镯子好像很怕他。”
李莲英目瞪口呆:“老佛爷说笑了,这圣物怎会...”
“是真的!”慈禧打断他,“而且你发现没有,皇帝从小到大,每次接近哀家,这镯子就会异常。以前只当是巧合,如今想来...”
她想起光绪幼年时,每次抱他,玉镯就会发烫;光绪读书时,每每有励精图治之念,她就会莫名心悸;甚至光绪大婚时,那场噩梦也绝非偶然!
最让她恐惧的是,戊戌变法期间,每当光绪颁布新政,她的头痛就会加剧。而每当她想要严惩皇帝时,玉镯就会传来强烈的阻止意念——仿佛在保护光绪!
“难道...”一个可怕的念头在她心中升起,“皇帝才是诅咒的克星?”
这时,腕间玉镯突然发烫,镯灵的声音在她脑中响起:“没错!他就是那个命中注定要破解诅咒的人!必须困住他!否则我们都要完蛋!”
慈禧大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镯灵恨声道:“当年布扬古诅咒时,就有萨满预言:百年之后,会有爱新觉罗嫡系血脉身负破咒使命。如今看来,就是这小子!”
慈禧想起光绪的种种异常:他从小体弱多病,却总能逢凶化吉;他看似懦弱,却总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毅力;最重要的是,他身边总会聚集一些能人异士——从翁同龢到康有为,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
“那...那该怎么办?”慈禧第一次感到如此恐惧。
镯灵阴冷地说:“困住他!削弱他!让他接触不到外界,特别是那些能帮助他的人!只要不让他有机会觉醒,我们就安全。”
从此,慈禧对光绪的囚禁变本加厉。她不仅将瀛台变成水牢,还特意在光绪食物中下药,让他终日昏沉无力。更恶毒的是,她命人日夜监视,只要光绪有读书习字之举,立即制止。
然而诡异的是,无论慈禧如何打压,光绪身上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抵抗。有一次,慈禧亲自前往瀛台“探病”,却发现所有守卫都在打瞌睡,而光绪正精神奕奕地阅读《资治通鉴》!
“你们这些废物!”慈禧大怒,处罚了所有守卫。
但当她质问光绪时,光绪却茫然道:“儿臣只是睡不着,随便翻翻...”
慈禧注意到,光绪说这话时,腕间的玉镯突然冰凉——这是极度恐惧的表现!
更让她不安的是,光绪虽然被囚,但朝中要求“皇上亲政”的呼声从未停止。甚至有人暗中传言,说皇上是真龙天子,有神灵护体,太后不敢加害。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逃前夕,慈禧决定处死珍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现珍妃能增强光绪的“反诅咒”能力。每当珍妃探视光绪后,玉镯就会虚弱数日!
甚至在珍妃被推入井中的瞬间,慈禧分明看到光绪在瀛台方向突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金光!那金光直射而来,将她腕间的玉镯击出一道裂痕!
“妖孽!果然是妖孽!”慈禧又惊又怒,对光绪的恐惧更深一层。
西逃路上,慈禧时刻将光绪带在身边,美其名曰“保护圣驾”,实则是方便监控。她发现,越是离北京远,光绪就越虚弱,玉镯的力量就越强。这才明白:光绪的“反诅咒”能力与紫禁城的龙气息息相关。
回銮之后,慈禧立即将光绪重新囚禁在瀛台,并加派更多守卫。她还特意请喇嘛在瀛台周围布下法阵,美其名曰“保佑皇上安康”,实则是镇压那股反抗力量。
直到临终,慈禧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光绪。她再三叮嘱溥仪的生父载沣:“皇帝不可轻纵...他有...有妖性...”却不敢说出真相。
而光绪帝,至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何被如此忌惮。他只知道这个他称为“亲爸爸”的女人,看他的眼神中总是带着一种莫名的恐惧——那种恐惧,比他这个皇帝对太后的恐惧还要深刻。
长白山的寒风中,回荡着镯灵不甘的嘶吼:“只差一步...只差一步就能彻底消灭他了...”
但历史没有给它们这个机会。光绪和慈禧几乎同时走向生命终点,这场持续了数十年的诅咒与反诅咒之争,最终以另一种方式画上了句号。
而那只血玉镯,则在慈禧死后神秘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只留下一个永远的谜团:如果光绪帝没有被囚禁,他是否真能打破那个百年诅咒?大清的命运,又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