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大秦”的豪言犹在耳畔,咸阳宫里的激情尚未平息,但嬴政却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高、更远的地方。朝堂上的疆域图再大,也只是勾勒了已知的陆地与海洋,那苍穹之上,星空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奥秘?
这种渴望,随着他《帝王长生诀》的修为日益精深,变得愈发强烈。丹田内那粒“芝麻丹”已渐有花生米大小,运转之间,能隐隐感应到天地间更宏大的气息流动。他时常于夜深人静时,独立于章台宫之高台,仰望璀璨星河,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悸动与…渺小感。
凡间的疆土再辽阔,似乎也填不满这位千古一帝日益膨胀的雄心。
这日,他将林昊单独召至兰池宫深处一间新辟的静室。室内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星图(林昊根据系统资料和当前观测勉强绘制),地上摆放着一些用于观测星象的简陋青铜仪器。
“林爱卿,”嬴政负手立于星图之下,目光仿佛要穿透绢帛,直抵星空深处,“朕近日修炼,神游物外,偶有所感。觉这天地之广,似远超舆图所载。日月星辰,运行有常,然其上可有宫阙?可有仙神?朕…欲知之。”
林昊心里咯噔一下。来了来了,陛下的征途果然是星辰大海!但这步子迈得是不是有点太大了?地上还没完全搞定呢!
他小心翼翼道:“陛下圣感无差。前辈典籍中确有记载,日月星辰,皆乃巨大星体,悬于虚空,其之大,远超想象。其上是否有仙神宫阙…臣不敢妄断。然其运行轨迹,蕴含至理,或可观测利用。”
“星体?虚空?”嬴政对这些新词很感兴趣,“比朕之大秦如何?”
林昊斟酌着比喻:“陛下,若将我大秦比作一粒微尘,则其中一星,便如…如这整个咸阳宫般巨大,甚至更大。虚空之广,更是无可计量。”
嬴政闻言,沉默了片刻,眼中非但没有畏惧,反而爆发出更加炽热的光芒:“如此广阔天地!朕若困守此间,纵然一统四海,与坐井观天何异?!林爱卿,你前辈既能窥此天机,可有…登天望星之法?”
登天?!林昊差点咬到舌头。陛下您这已经不是膨胀,是要爆炸了啊!
“陛下,登天…难,难如上青天!”林昊赶紧泼冷水(虽然没啥用),“虚空之中,无气无息,酷寒炽热交替,非肉身所能承受。纵有前辈大能,亦需凭借无上法器,方可遨游星海。”
“法器?”嬴政立刻抓住了重点,“何种法器?可能炼制?”
林昊硬着头皮,开始描述一个基于他前世科幻概念和系统商城最离谱图纸结合起来的、虚无缥缈的构想:“此法器,或可称为‘星槎’、‘飞舟’。需以坚不可摧之灵材为壳,以庞大能量为核心,刻划无数御空、护体、聚灵之符文,方能抵御虚空恶劣,穿梭星海之间…其炼制之难,耗费之巨,恐…恐倾举国之力,亦未必能成其一…”
他本意是想用巨大的困难让陛下知难而退。
谁知嬴政听完,眼中光芒更盛,非但没有退缩,反而露出了那种遇到挑战时的极度兴奋:“倾举国之力?哈哈!好!朕有举国之力!便倾之又如何?!若能窥得星空之秘,纵耗尽府库,亦在所不惜!”
林昊:“……”得,白说了。
“此事便交由你!”嬴政一锤定音,“你全权负责!需要什么?灵材?工匠?尽管开口!朕要让少府、将作监、乃至全军,优先供应你所需一切!先从…从观测星辰,绘制星图开始!再研制那‘星槎’之雏形!”
于是,一个比东海巡使府、西域都护府更加庞大、更加烧钱、更加看起来像天方夜谭的项目——“巡天监”和“星槎工程”,在嬴政的强力推动下,如同一个吞金巨兽,开始启动。
林昊欲哭无泪地接下了这个“星空项目部经理”的职位。他首先得搞定观测。他从系统兑换了【简易望远镜制作原理(琉璃版)】和【基础天文观测指南】,丢给了公输仇和将作监的工匠。
工匠们看着那要求打磨出光滑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纸,差点集体崩溃。这比打磨符文玉板难多了!但陛下的死命令压下来,只能硬着头皮上。浪费了无数琉璃料(好不容易从西域搞来的),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勉强磨制出了几副效果差强人意的望远镜。
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被架设在了咸阳郊外一座高山上。当林昊陪着嬴政,第一次通过那简陋的镜筒望向月球时,看到的只是模糊不清的环形山阴影,但已足以让嬴政震撼不已!
“月轮之上,竟如此坑洼不平?!非是广寒仙宫?”嬴政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陛下,星辰之大,地貌之奇,远超想象。”林昊在一旁解释道,顺便灌输一些基础天文知识。
随着观测的深入,星辰运行的规律被一点点记录,一幅更精确的星图逐渐绘成。嬴政对此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几乎每隔几天就要询问观测进展,对星空的认识也越来越脱离传统的“天人感应”学说,变得更加…科学(修仙版)。
与此同时,“星槎工程”也迈出了离谱的第一步——理论研究。
林昊召集了公输仇、各行业大匠、甚至还有几个对符文和格物之理理解最深的“道试”尖子生,组成了一个“星槎研发小组”。
会议室内,林昊在黑板上(系统兑换的)画着谁也看不懂的草图:“诸位,星槎之核心,在于‘动力’!需一种能产生巨大推力,克服大地引力之法…”
“或可借鉴蒸汽之力,然其力微弱,且虚空无氧,难以燃烧…”一个工匠提出。
“或可用符文汇聚天地灵气,喷薄而出?”一个道试尖子生异想天开。
“然虚空无灵气!”另一人反驳。
“或可自带灵源?如巨型灵石?”
“何处寻如此巨大灵石?”
讨论经常陷入这种死循环。林昊不得不一次次从系统兑换一些基础的物理学、工程学概念(经过修仙滤镜包装)来引导他们,比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能量守恒”(灵气守恒?)等等。
研发小组的成员们听得如痴如醉,又头痛欲裂。他们的世界观不断被摧毁又重建。
最终,一个极其大胆(且不靠谱)的初步方案被提了出来:建造一个巨大的、刻满“御空符”、“坚固符”、“聚灵符”的金属球体(星槎雏形),内部安装一个超大型的、由灵石驱动的“灵气喷流引擎”(概念机),通过向后猛烈喷出高度压缩的灵气流,产生反推力,推动星槎升空…
这个方案漏洞百出,但至少…有个方向了不是?
嬴政听了汇报,竟然大为赞赏:“善!便依此思路!先造一小型验证之物!”
于是,少府的资源开始疯狂向这个无底洞倾斜。大量的金属被熔炼,最好的灵玉被雕琢成实验性的“灵气喷流核心”(效果感人),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刻画着各种实验性符文。
第一个小型验证机——“窜天猴一号”,在咸阳远郊的实验场进行了首次试飞。
那是一个脑袋大小、布满符文的铜球,下面连接着一个复杂的、不断震颤的灵气喷口。
点火(激活符文)!
嗡——!!!
一声刺耳的尖啸!铜球猛地向上窜起…然后像个喝醉酒的兔子一样,在空中歪歪扭扭地乱飞了十几丈远,最后灵气耗尽,冒着黑烟(符文过载烧焦)一头栽了下来,砸出一个浅坑。
实验失败。
但嬴政远远地看着,非但没有失望,反而眼中精光爆闪:“能飞!虽姿态不稳,然确能飞起!此路可行!改进!继续改进!加大灵石!优化符文!”
林昊看着那冒烟的铜球和陛下兴奋的脸,捂住了额头。
星辰大海的第一步,真是…一步一个坑啊。
但他知道,这看似荒谬的尝试,正在将大秦的科技(修仙)树,点向一个前所未有的诡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