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福晋兄长接旨赴水师任职后,果然不负所望——他不仅绘制出详细的台湾周边海域地形图,标注出暗礁、潮汐规律,还向提督建议“借季风之力,从鹿耳门水道突袭”,这一计策与康熙的作战思路不谋而合。消息传回宫中,康熙特意召来弘历,笑着将地形图递给他:“你举荐的人立了大功,这张图能帮将士们少走很多弯路。”
弘历捧着地形图,手指在“鹿耳门”的标记上轻轻划过,奶声奶气地问:“皇爷爷,是不是有了这张图,大船就能很快到台湾,让那里的百姓早点回家?”康熙点头,将他抱到膝上,指着图中台湾岛的位置:“对,等收复了台湾,那里的百姓就能和我们一样,有安稳的日子过,再也不用受分离之苦。”
一旁的胤禛与英台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感慨。退朝后,英台对胤禛道:“从前总担心弘历年纪小,不懂朝堂复杂,如今才明白,皇阿玛要教他的,从来不是算计,而是‘以民为本’的初心。他举荐十四福晋兄长,看似偶然,实则是把‘能帮百姓’放在了第一位。”胤禛握住她的手,眼中带着认同:“往后我处理政务,也要多学弘历这份纯粹,莫被过往恩怨遮住了双眼。”
随着水师筹备日渐完善,康熙下旨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正式启动收复台湾的军事行动。出征前,康熙带着弘历亲临福建水师大营,为将士们践行。弘历看着身着铠甲的将士们整齐列队,突然跑上前,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平安扣递给施琅:“将军,这个给你,能保平安,早点把台湾收回来。”
施琅接过平安扣,单膝跪地:“臣定不负陛下与小阿哥所托,誓收台湾,还海疆安宁!”营帐外,鼓声震天,战船扬帆,将士们齐声高呼“收复台湾,护我大清”,声音传遍海岸,连海浪仿佛都随之激荡。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施琅率领水师船队浩浩荡荡驶向大海,帆影在阳光下连成一片;康熙牵着弘历的手站在岸边,目送船队远去,弘历突然举起小手挥舞:“将军加油,早点回来!”康熙眼中满是欣慰,轻声对身边的胤禛道:“这江山,将来交到弘历手中,朕放心。”
虫洞的光芒渐渐与海面的阳光交融,温暖而坚定,像是在为驶向台湾的水师船队祝福,也为这份跨越三代的“护疆守土”信念,画上一段充满希望的注脚——从康熙谋划布局,到胤禛稳固朝局,再到弘历稚心荐贤,大清的江山传承,早已在“护民、守土”的初心中共鸣。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海疆誓师”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水师出征、弘历赠平安扣的场景,并展示了施琅所用的帅旗复刻品。游客们看到三代人共盼台湾回归的画面,纷纷感叹:“收复台湾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一代代人对‘家国一统’的执念。从康熙的运筹,到弘历的纯真期盼,这份对完整江山的守护,早已刻进民族的血脉里。”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上水师扬帆、弘历赠平安扣的画面印记就会与展柜中“台湾海域地形图”的复刻品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那段藏在海疆风云与家国情怀背后的往事——真正的江山完整,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用初心、用行动去守护;而这份守护,无关年龄,无关身份,只关乎心中那份“让百姓团圆、让国土无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