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农场的雪地上还残留着一层薄霜,阳光穿透稀薄的云层洒下来,落在两栋宿舍楼和仓库的楼顶。
黑色的太阳能板整齐排列在屋顶,在光线下泛着哑光,边缘的固定支架用防锈螺丝牢牢锁死,没有一丝歪斜。
林风、赵冰冰、李玉芳站在宿舍楼前的空地上,王玥背着工具包,手里握着万用表,正蹲在太阳能板的线路接口旁检查。
参与大棚建设的女性幸存者们都聚集在旁边,有人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放下的扳手、胶带,眼神里满是期待,紧紧盯着几人的动作,等着验收结果。
王玥将万用表的表笔精准接触到线路接口,屏幕上的数字稳定跳动后,她也放心了。
“林大哥,冰冰姐,太阳能板供电正常,输出功率能满足两个大棚的供暖需求,剩余电量还能覆盖农场的基础用电,像宿舍照明、仓库通风这些应该都够用。”
林风点头,抬头扫过楼顶的太阳能板,又转向李玉芳:“大棚那边你再去确认下,骨架和保温层别出问题,尤其是抗风柱和po膜接缝。”
三人随即走向第一个大棚,李玉芳率先走到棚体侧面,伸出手敲了敲主梁钢管,发出沉闷的咚咚声。
“主梁用的是Φ50mm的热镀锌钢管,副梁是Φ35mm的,抗风柱埋深1.5米,刚好在冻土层以下,符合之前定的标准,就算刮强风也不会晃。”
她又走到po膜接缝处,手指顺着密封胶带摸了一圈,“胶带都粘牢了,没有翘边的地方,不会漏风;墙体夹层里的聚苯板也都塞实了,固定得很稳,零下30c的环境下,保温效果肯定能达标。”
她推开大棚的侧门,里面的供暖线路预留接口清晰地固定在副梁上,穿线盒排列整齐,没有破坏保温层。
“线路预留得规范,后续装供暖设备直接接就行,不用改动骨架,省不少事。”
旁边的幸存者们听到验收合格的消息,紧绷的肩膀瞬间放松,有人小声议论:“太好了,没白熬这么多天,总算合格了!”
“以后能种蔬菜了,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赵冰冰转向众人,声音清晰:“大家这段时间辛苦了,验收全部合格,你们的考核都算及格,后续会按农场正式成员安排住宿和物资,放心。”
人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欢呼声,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验收结束后,李玉芳拉着林风走到农场边缘的空地上,手里攥着之前整理好的大棚技术方案文件夹,语气带着几分急切。
“林先生,大棚已经完工了,技术方案我也留给赵小姐了,里面写了后续维护的注意事项,比如怎么检查po膜有没有破损、供暖设备怎么调试,我想今天就回杨家村。徐长官那边还等着我汇报大棚建设的情况,要是回去晚了,她该担心了。”
林风摆了摆手,语气认真:“现在走太早了,不行。首轮种植是关键,你必须留下指导。”
“我们刚把种子从仓库里解冻,都是末世前留存的优质种,之前做过发芽率测试,发芽率85%以上,但播种深度、行距株距,还有前期的温控,都得精准操作”
“白菜种子播深多1厘米就可能闷在土里不发芽,小麦行距太密会影响分蘖,稍微出错,之前的大棚建设就全白费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等蔬菜出苗,大概7到10天,确认长势稳定了,我亲自开雪地车送你回杨家村。到时候还能顺带跟徐婉核对之前说好的粮食交易细节,比如后续用什么物资折算、怎么交接,比你现在单独回去稳妥得多。你一个人走郊区小路,要是遇到从市区扩散来的丧尸,太不安全了。”
李玉芳低头看着手里的文件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封面。
她知道林风说的是实话,首轮种植要是出了问题,她回去也没法跟徐婉交代,而且单独返程的风险确实大。
权衡了几秒后,她抬头点头:“那行,我留下,等出苗稳定了再走。不过我得用对讲机跟徐长官说一声,让她别担心。”
林风点头:“应该的,对讲机在赵冰冰那边,你去找她拿,信号没问题。”
下午2点,林风在农场广场召集了考核合格的幸存者,她们是专门负责种植的小组,手里都拿着小铲子、锄头,整齐地站在广场中央。
林风站在台阶上,手里拿着两个鼓鼓的布袋,里面装着待播的种子。
“今天召集大家,是安排播种的准备工作。我们这次种两种抗寒作物:400平方米种抗寒白菜,600平方米种耐寒小麦。”
他举起手里的布袋,“这些种子都是末世前留存的优质种,颗粒饱满,之前已经做过发芽率测试,发芽率85%以上,大家放心用。”
李玉芳走到旁边,地上放着一块小黑板,她用粉笔在上面画着播种示意图,边画边讲解。
“大家注意参数,白菜种子的播深是1到2厘米,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不能太密,不然长出来的白菜会挤在一起,叶片展开不开,影响产量;小麦的播深要深一点,3到5厘米,行距15厘米,播完之后必须覆盖黑色地膜,地膜能保墒,还能提高地温2到3c,促进种子发芽。”
她放下粉笔,用手比划着挖沟的深度:“播种的时候,先用小铲子挖直沟,沟深按种子类型来,然后均匀撒种,撒完用细土盖好,再盖地膜,地膜边缘要用土块压牢,别被风吹起来。”
赵冰冰拿着事先拟好的分工名单,走上前补充。
“现在分三组,每组5人。”
“第一组负责播种,明天带好小铲子、种子袋,严格按李指导说的参数来,播完一行自己先检查一遍。”
“第二组负责盖地膜,今天下午就去仓库领地膜和压膜用的土块,明天播完一片就盖一片,别耽误。”
“第三组负责调试大棚温控系统,现在就去大棚里装温湿度传感器,设定好温度阈值,白天控制在15到20c,夜间不能低于5c,要是温度低于5c,让系统自动启动供暖设备,别等温度降下来再补救。”
分组结束后,赵冰冰让人把两台小型翻土机推过来,加满油后还能正常使用。
“今天下午的任务是翻土,把大棚里的土地全部翻一遍,打碎土块、清理杂草和石头。翻土机不够,剩下的人用锄头翻,务必把土面弄平整,别留大疙瘩,不然种子埋进去接触不到细土,发芽率会降低。”
种植组的成员们立刻行动起来,两人一组推着翻土机走进大棚,机器的轰鸣声在棚内回荡,翻起的土壤带着湿润的气息。
没分到机器的人则拿着锄头,跟在翻土机后面,弯腰把翻出来的大土块敲碎,还有人专门负责捡拾土里的石头和杂物,装进旁边的竹筐里。
一直忙到傍晚6点,大棚里的土地终于全部翻完。
土面平整松软,没有大土块和杂物,赵冰冰走进大棚检查了一圈,满意地点头:“今天就到这里,大家回去休息,明天早上7点准时到大棚集合,开始播种。”
种植组的成员们收拾好工具,陆续走出大棚,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
她们知道,这一播下去,用不了多久,大棚里就能长出绿油油的蔬菜和小麦,农场的粮食供应也能稳定下来。
大棚里的温湿度传感器已经装好,屏幕上跳动着当前的温度和湿度,供暖设备的线路也接好了,一切都在为次日的播种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