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兰可不知道顾廷烨对她的猜测,这段时间,她被无尽的考核包围,根本无暇他顾。
五年的学习,勇毅侯府终于开始检验教学成果。
第一日,步射考试,使用1石弓,射出10箭,按照当朝武举考试,命中3箭视为合格。
但勇毅侯府安排的步射考试分为两种,第一种固定靶,第二种移动靶,对于墨兰这个有神识和内功加持的高手来说,百发百中,轻轻松松拿到满分。
第二日,马射考试,也就是在马上用7斗弓射箭,此外还需要在马上灵活使用刀、枪、剑、戟等五种格斗武艺,墨兰依旧表现出色,拿到满分。
第三日,技勇考试,包括拉硬弓、舞刀、掇石分别测试力量、灵活度、爆发力。
墨兰直接选择最重的武器,进行测试,1石硬弓轻松拉开,120斤大刀挥舞的虎虎生风,300斤石块更是跟玩似得,被她抛来抛去。
按照当朝的武举考试标准,墨兰的武艺测试部分全部拿到满分,后面几天主考官增加了难度和内容,每日又拉来数名久经沙场的将士,在勇毅侯府的演武场进行模拟战场考试。
考试内容很有针对性,几乎都是针对辽国,包括如何用步制骑,这一项是针对辽国战马多,骑兵为主,大宋却以步兵为主的情况;还有对战体型比自身魁梧数倍的敌人,这一项还是针对辽国士兵体格相对健壮的问题……
这些考试自然难不倒墨兰,无论对手多么强劲,敌人多么狡诈,模拟的作战环境多恶劣,墨兰总能找到致胜的方法。
最后一日武艺考核结束,墨兰又一次拿到满分,演武场外围,一中年人高声大喝:“好,好,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少年,少年?”墨兰这会只想骂人,这几天换着人,变着法的考核她一人,最后却将她的性别弄混了,怎能让人不生气。
她循声望去,想要看看是谁这么没眼色。
就见一体格健壮,相貌不凡,精神矍铄的中年男人,那浑身金灿灿的龙气已经昭示了此人的身份,就是当朝官家赵祯。
墨兰眯了眯眼睛,发现她身上的龙气虽还算浓郁,可比起她之前见过的帝王,已呈现颓败之势,无论是那龙气幻化的金龙大小、气势都小上许多。
想到这位仁善的帝王,因为没有子嗣,在朝堂之上被文官集团和宗室裹挟,最后又因邕王和兖王叛乱,元气大伤。
末了,又因无子只能将皇位传给禹州的赵宗全,赵宗全夫妻又在剧情控制下做出一系列恶心人的事情。
她心中暗暗叹了口气,通过这么多年的训练和这几日的考核,看得出来,官家虽然因为朝堂文官的退缩,不得已向辽国妥协,可自始至终,他从未放弃收复山河、驱逐辽国的想法。
可惜了,按照剧情时间,这位官家最多也就七八年可活,除非他现在就开始准备驱逐辽国。
否则,等再过几年,官家身体慢慢变老,朝堂上的拉帮结派只会更加严重,官家再有雄心壮志,一切都将是一场空。
主考官拍了拍墨兰的肩膀,露出这些天第一个笑容:“跟上。”
墨兰看着那道雷厉风行的背影,心中早就对这位主考官的身份有了猜测,就凭他那张脸和原主记忆中遥遥见过一面的英国国有七八分相似,就能猜到他应当也是国公府的人。
远处站在官家身边的叔祖父见她不动,又碍于官家在场不能大喊大叫,只能缩到一边疯狂朝她招手。
墨兰见到小老头一边蹦跶一边挥手,朝他点点头,立刻小跑着追上主考官,两人一起来到官家面前。
主考官下跪行礼:“微臣张英给官家请安。”
墨兰也赶紧下跪请安:“臣女盛墨兰给官家请安。”
赵祯捋了捋胡须,和蔼道:“赶紧起来吧,盛卿有福了,盛四姑娘有将军之才。”
墨兰起身,这才瞄到被众人挤到后面的盛宏,一脸与有荣焉谦虚道:“官家谬赞。”
赵祯摆摆手,看向墨兰,语气温润:
“英国公一直盛赞四姑娘武学天赋高,庄大儒也常常说起四姑娘聪慧,在兵法一道见解独到,不知四姑娘对于大宋受制于辽国和西夏,有何破解之道?”
好吧,破案了,她的主考官就是英国公,怪不得庄老先生最近给她布置的功课,大部分都是关于对辽作战的题目,原来是官家的要求。
官家提出的问题,她早就和庄老先生探讨过无数次,大宋现在最大的短板有四个:
第一,因为“澶渊之盟”大宋每年都要向辽国缴纳岁币以换取短暂的和平,如果主动撕毁盟约,不但会增加军费,在外辽国肯定会疯狂进攻,超爷内外也会剧烈反对。
第二,西夏这些年经常骚扰大宋边境,肯定会趁此时机偷袭,到时候大宋可能腹背受敌。
第三,北伐所需要动用的军队、粮草、军械都是巨大的天文数字,从现在经济情况来说,宋朝并不能支持长期大规模战争。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宋朝失去的燕云十六州是天然的养马地和步兵屏障,而辽国也因此,兵强马壮,也就导致辽国以骑兵为主,我军以步兵为主,主动进攻时,漫长的后勤线极易被骑兵袭击,机动性差。
………………
墨兰最后道:“虽然,现实情况来说,我们如果对大辽出兵,不但会打破当下的平衡,最终胜率也不高。”
在场的,除了盛宏和赵祯,几乎都是勋贵或军队出来的,对于当前的局面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只是听到墨兰说出来,每个人心中还是无比沉重,赵祯更是眉头紧锁,盛宏生怕墨兰的话触怒龙颜,一个劲擦汗。
可是墨兰却没有停下来,继续道:“虽然困难重重,但按照现在的局面,一年年向大辽缴纳岁币,削减大宋军费,其实就是不断消耗大宋国力,长此以往,辽国甚至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吞并大宋。”
这话可谓是胆大至极,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盛宏更是拉着她请罪:“小女言语无状,请陛下恕罪。”
赵祯面色冷冽,目光扫过所有人,最后落到那个眼神坚定的十二岁姑娘身上,叹息一声,整个人都苍老了几分,“终于有人说真话了,盛卿无需担忧,朕并未生气。”
他只是心痛、担忧、绝望,心痛这样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都明白的道理,可满朝文武大臣却不明白,每每他想要强硬抗辽,朝堂之上都是一片反对之声。
这一年年辽国的胃口越来越大,缴纳的岁币越来越多,军费的开支越来越少,朝中的大臣越来越退缩,一切就好像一把无形的推手,将大宋的未来推向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