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平对朱传武说:\"你这副官屈才了。不过建议也可以向方副团长提?\"见朱传武脸红沉默,许平猜到文人相轻的 病。他话锋一转:\"我会向楚团长转达你的想法。这不是争功,而是战略共识。或许方副团长和楚团长早考虑过此事,只是需要权衡——先攻大沽镇与鬼子先攻,本质上差别不大。\"
“鬼子盯上大沽镇,就是看中它的战略价值。原本这地方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现在不同了——这里是山区通往平原的咽喉,秋收时运粮的必经之路!”
“谁先占下这个点,对鬼子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打着秋收的幌子,实则准备扫荡,这招够狠!粮食固然要紧,但更关键的是后续的报复行动。”
“缺粮对黑云寨和358团不算致命,但对八路武装却是生死攸关。所以别看大家想法不同,方副团长的盘算可比你想得更深,多出两层意思,懂吗?”
朱传武缓缓摇头,起身向许平敬了个军礼:“大当家的话我大概听明白了。谈不上信不信,只是觉得您是否另有打算?”
许平咧嘴一笑,摆了摆手:“算是吧,不过这只是其中一环。眼下局势瞬息万变,鬼子的计划要应对,咱们能周旋的余地也得争取。”
“直说吧,鬼子打大沽镇是为扫荡铺路,这总没错吧?”
“要是358团的楚团长和方副团长琢磨着借鬼子之手除掉八路武装……他们该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这种小算盘不如挑明了说。鬼子真正忌惮的不是晋绥军,也不是我黑云寨,而是大沽镇背后的三支八路武装!”
“所以我帮谁?原则很清楚——第一打鬼子,第二帮真抗日的队伍。358团若真心抗日好说,若耍花招就别怪我不讲情面。”
“另外听说358团内部最近不太平,特殊时期冒出些蹊跷事……”
朱传武眉头一皱,觉出话里有话。许平笑道:“你这副官未必清楚。楚团长兵力分散,具体原因我还在查。”
“去团部?现在为时尚早。说不定不见团部就能遇上楚团长,信不信?”
这话说得云山雾罩。朱传武暗想:若真如此,方副团长何必留我当联络官?您既说无需团部就能见楚团长,我这差事岂不是多此一举?
朱传武心中疑惑,他与许平的交谈并非故弄玄虚,只是就当前局势展开讨论。然而许平的见解让他感到此人眼界非凡——即便自己对楚云飞知之甚深,但相较那位方副团长,许平显然更胜一筹。
他甚至隐隐觉得,或许连楚云飞都难以匹敌眼前之人。单凭目前所见所闻,朱传武判断许平的才能恐怕连少帅都望尘莫及。只是不知此人能否与当年 风云的老帅相提并论?
这实在难以断言。老帅的智慧远非寻常人情世故可比,他那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的名言,世人能参透半分已属难得。这位从清末到抗战前夕的风云人物,最终在中陨落。彼时朱传武刚入伍不久,尚未进入帅府,仅作为少帅麾下新兵听闻噩耗。
十年光阴转瞬即逝。这十年军旅生涯既未将他磨成兵痞,也未造就真正英雄。他在西北驻守五六年间,终日演练操训,虽消磨了些许锐气,却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
严格来说,他算不得正经副官。当各路势力纷纷招兵买马时,他始终未改初心。直至少帅被羁押,失去精神支柱的他毅然投身抗日队伍,甘愿从普通士兵重新开始。
命运弄人,他最终竟在晋绥军358团当上了副官。虽在方副团长麾下颇感压抑,但想到只要能继续抗日,便也释然。
谁知遇见许平后,这份平静竟被打破。
许平挥手示意:\"走,下去看看。\"二人巡视训练场与农田时,不断有人向许平问好,称呼五花八门——寨主、大当家,甚至直呼\"老许\"。朱传武见状低声问道:\"这般随意的称呼,是否因山区环境使然?\"
许平点头道:“确实如此。山上地势险峻,能开垦的地块都已利用。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被改造成训练场和营地,但凡能种庄稼的地都种上了粮食。”
\"但这些农田分布零散,不像南方规整的梯田。我们不得不想些办法,训练只能在大小不一的梯田间展开。不过这样也有弊端——\"
\"大规模火力演习就成了难题。所以实战演练必须反复模拟,每个细节都要精准把控。从会客厅到游廊,连假山的布局都经过精心设计,说白了就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朱传武这才恍然大悟。
他原以为许平只是为了高度还原战场,连敌人巷战、指挥所、岗楼等细节都不放过。现在看来,更多是迫于现实条件。
朱传武皱眉问道:\"这么说来,训练时很容易误伤庄稼?\"
\"没错。\"许平承认道,\"所以实战演练要结合具体作战计划。我们 擅长游击战,比如偷袭鬼子该怎么打?\"
\"除了大规模行动,平时就得多练些小战术。虽然现在能让战士们吃饱穿暖,正常训练,但真要跟鬼子硬拼,往往两三个人才能对付一个。\"
\"必须采取蚕食策略。大沽镇外围,不管是你们358团还是我们黑云寨、新一团、新二团、 团,都在用这招对付鬼子。\"
\"所以鬼子很头疼。大部队驻守大沽镇没意义,除非保护秋收。平时驻扎施展不开,只能撤出。派少量日军或伪军驻防效果又差,这才导致大沽镇长期空虚。\"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按你刚才的分析,大沽镇很可能成为鬼子进攻我们的前沿指挥部。真要这样,这个指挥部可能会存在五六个月!\"
\"什么?\"朱传武压低声音惊呼,\"大当家的,您觉得会持续这么久?\"
许平摆了摆手,眉头微蹙道:\"这有什么难的?既然你都看到鬼子在铁路公路频繁调动运输,这种大规模行动还少得了吗?\"
\"既然少不了,他们想干什么其实并不复杂。关键是我们怎么在这过程中保全自己,这才是问题!\"
\"时间紧迫,只剩半个月。这半个月可不是游山玩水的时候,既要准备秋收储粮,又要加固山上的防御工事。\"
\"还得制定作战计划,联络你们358团,还有新一团、新二团,包括 团!\"
\"我们要攥紧拳头,给鬼子致命一击,争取到撤退的有利时机!\"
朱传武皱眉问道:\"大当家的,咱们非得撤退不可吗?\"
许平举例道:\"就拿现在来说,我们两三个人才能对付一个鬼子。就算358团不用炮火支援,光靠步兵作战,你觉得战况会怎样?\"
朱传武叹道:\"恐怕得三五个人才能对付一个。\"
许平点头:\"之前偷袭还行,百十号人干掉五六个鬼子不成问题。要是遇到满载二三百人的卡车,出动半个团也能解决。\"
\"可要是卡车一辆接一辆,摩托、炮车都来了,一夜之间大沽镇驻扎五千鬼子,谁能吃得下?\"
\"大沽镇突然进驻五千鬼子,每个团要对付一千人,新一团、新二团、 团,包括你们358团,哪个团能轻松应对?\"
\"再加上三千到六千伪军配合,上万人一夜之间集结到大沽镇,目的何在?这不正是你们副团长和团长担心的事吗?\"
朱传武神色凝重:\"您的意思是...鬼子要发动大规模扫荡?\"
许平摆手道:\"秋收是个好借口,具体就不多说了。走,带你转转。\"
他领着朱传武穿过农田,来到训练场。士兵们有的在休息,有的在河边洗漱嬉戏,还有的在帮老乡挑水干活。
朱传武看着这番景象,欲言又止。这哪像部队,简直跟老百姓成了一家人。
许平摆了摆手,笑着对朱传武说:\"对外他们是,对内我们就是抗日武装。这支队伍深受老百姓爱戴,因为大家都知道它能保护山里人不被欺负!\"
\"更重要的是它能打鬼子。我们和老百姓互帮互助是常事,在我这儿讲究官兵平等,普通士兵和老百姓也是一样的。\"
\"真要商量重要军务时,老百姓都会主动给我们打掩护、让路,这就是我们建立的信任。\"
朱传武感叹道:\"在您这儿真是大开眼界,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这让我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啊!看来我得对大当家刮目相看了。\"
许平摇头道:\"这只是暂时的。等过几年鬼子势弱,就像老虎没了爪牙,我们就能堂堂正正下山进驻大沽镇。到时候不仅能保护百姓种地,还能一步步向县城推进,逼得鬼子投降滚蛋!\"
朱传武听得眼前一亮。虽然相信最终能赶走鬼子,但许平这个步步为营的计划确实别出心裁——先带百姓下山站稳脚跟,再夺回平原,把鬼子困在县城里。这么一来,鬼子的末日可不就指日可待了?
他笑着对许平说:\"大当家这不是空想,而是切实可行的好计策!说不定很快就能实现把鬼子赶出中国的目标。\"
许平爽朗大笑:\"没错!我们既要胸怀远大理想,也要脚踏实地。眼下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百姓。不过山上虽易守难攻,真要对付鬼子的大举进攻,我还得好好谋划。\"
两人一路走过山间田野,还参观了百姓的住处——有依山而建的草木房、石板房,还有就地取材的窑洞。直到夕阳西下,许平招呼道:\"走,一起吃个便饭。我就不跟你客套摆什么宴席了。\"
朱传武眉头微蹙,望向许平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尴尬。他迟疑片刻开口道:\"大当家的若真把我当自己人...不,这话不该这么说...\"
许平咧嘴一笑,随意地摆了摆手:\"若是方副团长或楚团长亲至,我自当郑重其事。但眼下情形不同,对你我这般推心置腹之人,反倒不必拘泥形式。\"
正说话间,一个歪戴帽子的喽啰慌慌张张从会客厅方向跑来,满头大汗地停在许平面前。
\"报...报告...\"
许平皱眉示意他镇定。那小头目喘着气道:\"丁伟团长来了!\"
\"新一团的丁团长?\"许平面露诧异,\"楚团长前脚刚走,他后脚就到,莫不是两人事先碰过头?\"
小喽啰挠头补充:\"不止丁团长,孔捷团长也跟着来了!\"
许平翻了个白眼,对朱传武叹道:\"这下麻烦,本想与你 言欢,这两个家伙分明是来蹭饭的!定是在山下遇见楚团长,听说我这管饭就赶着上山打秋风了!\"
朱传武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心想这黑云寨倒成了香饽饽。他立正敬礼道:\"大当家先忙正事,我在此等候便是。\"
许平连连摆手:\"你既是方副团长的联络官,有些事还需仰仗。这样...\"他转向小头目,\"你带朱联络官去用饭。\"
朱传武推辞道:\"军中之人不讲究,与弟兄们同食即可。\"
许平笑着问小头目:\"今日伙食如何?\"
那小头目突然挺直腰板,朝许平敬了个似模似样的军礼。朱传武目光微动,看出此人虽无真本事,却深谙迎来送往之道——那军礼看似滑稽,实则暗藏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