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军区后勤装备部武器销售代表,沙邦国,这名头听着气派,干起来只想骂娘。
他负责的,不是啥尖端装备,而是共和国庞大身躯上,一块沉重的、生了锈的历史伤疤——那些深埋地下,堆砌山腹,望不到边际的冷战钢铁坟场。
这坟场的由来,得往北看。
二战硝烟散尽,新生的共和国正是发展时期,北方的“老大哥”就变了脸。
1964年双方围绕国际共运领导权展开理论对抗,从而伴随政治关系恶化,领土争议成为直接对抗领域:
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中苏19世纪不平等条约划定边界线遗留4.7万平方公里争议区。
直到1969年3月,珍宝岛武装冲突,造成双方数百人伤亡,苏联随后进行核威胁。
我国紧急发动全国战备运动,两国进入准战争状态。
苏联钢铁洪流在边境线上虎视眈眈,坦克履带的轧轧声仿佛就在耳边。
核弹的阴影,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低头?没门。
国家咬紧牙关,把能搜刮到的每一吨钢铁、每一斤炸药,都铸成了指向北方的矛与盾。
目标简单粗暴:武装起800个齐装满员的预备役师和民兵师!加上野战军共计有1000万雄狮!
战争一旦爆发,野战军顶在第一线,野战军如果打光了预备役填进去,预备役拼完了民兵上。
用无边无际的人海和钢铁洪流,把任何来犯之敌彻底淹没在西伯利亚的冻土或者华北的平原上。
于是,全国上下,兵工厂的机器轰鸣震天响,昼夜不停。
56式半自动步枪仿SKS半自动步枪,全长1025mm,带刺刀1330mm,重3.85kg,口径7.62x39mm,弹匣容量10发,有效射程400m,初速735m\/s。
该枪结构异常简单可靠,精度在同类武器中较好,保养要求极低。木制枪身和枪托,皮实耐操。半自动射击,火力持续性不如自动步枪,但节省弹药,易于控制,射击精度高。
产量那可以说是海量,这款枪从开始生产到撤除生产线停产,接近生产了一亿支。它们是计划中淹没敌人步兵线的基石。优势是极其廉价,训练简单,可靠得像块石头。缺点是射速慢,火力压制弱,就是比栓动步枪还是优势明显,三八大盖在它面前那就是找虐。
56式自动步枪,又称56式冲锋枪,仿AK-47的产品,是中苏蜜月期由苏联提供图纸和生产线,在国内量产。
56式自动步枪枪托展开全长874mm,枪托折叠长654mm,空重4.3kg,口径7.62x39mm,弹匣容量30发,理论射速600发\/分,有效射程300-400m。
该枪继承了AK系列的极致可靠性,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正常开火。火力猛烈,结构简单,易于生产、维护和训练。冲压机匣降低了成本。
产量超过1100万支。
它们是巷战、近战的火力支柱。优势:泼水般的火力,无与伦比的可靠性,价格极其低廉。
67式木柄手榴弹,那就更是不得了了。
这种手榴弹全长约204mm,全重约600g,装药量约38gtNt,杀伤半径约7-10m,延时引信约3-4秒。
67式手榴弹结构极其简单,铸铁弹体,木柄便于投掷和握持。生产容易,成本极低。是典型的防御\/进攻两用手榴弹。
产量更是达到骇人听闻的5亿枚以上。分摊到计划中的庞大武装力量(现役+预备役+民兵)头上,人均也能分到50颗!
优势是便宜到令人发指,生产、储存、使用都极其简单。不过投掷距离受体力限制。
56半以及56式冲锋枪配套弹药是7.62x39mm中间威力步枪弹。
特点其中间威力步枪弹,后坐力适中,威力足够对付无防护目标。生产工艺成熟,成本低廉。
产量更是海量,数百万支56半和56冲,足以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除了这些主力,还有庞大的衍生品。
63式自动步枪,这是一款华国自行设计改进的产品。
这款自动步枪全长1033mm,重3.8kg,口径7.62x39mm,弹匣容量20发,理论射速750发\/分,分快慢机可选单、连发,有效射程400m。
其特点是试图结合56半的精度和56冲的连发火力。设计初衷是作为步兵班精确火力点。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回转闭锁枪机。
但是设计存在缺陷,如导气管易堵、快慢机故障率高,生产和装备数量远小于56半\/冲,但仍有相当数量生产并封存。其性能不稳定,口碑远不如56冲,更不受国际买家待见,成为库存中更难处理的“鸡肋”。
69式40毫米火箭筒,也是由苏联提供图纸和生产线仿RpG-7,俗称“40火”。
40火筒重5.6kg,战斗状态全长910mm,口径40mm,早期型号破甲厚度约110mm\/65°,有效射程300m-400m(对移动目标)\/400m-600m(对固定目标),火箭弹重约2.25kg。
这是我们华国版“游击神器”。
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威力可观,能对付坦克、装甲车、工事。
单兵携带,是反装甲和攻坚利器。
生产数量巨大,广泛装备部队及民兵。冷战结束后,大量退役封存。
优势也很明显,威力大,使用灵活,价格便宜。缺点是精度一般,射程近,对现代主战坦克正面威胁小。
但是打碉堡和轻装甲目标,如鬼子的小豆丁坦克那就是绝对利器。
然而,历史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预料中的钢铁洪流对撞并未发生。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北方的战争阴云最终没有化作倾盆暴雨。
那数百万计的步枪、冲锋枪、自动步枪、火箭筒,堆积如山的手榴弹和以亿计的子弹,刚刚走下生产线,带着崭新的枪油味,就被直接送进了遍布全国的秘密仓库和挖空的山体洞库。
因为北方老大哥垮台了!
它们冰冷的枪管未曾瞄准过真正的敌人,未曾沾染硝烟,便在黑暗中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沉睡,成为那个特殊年代沉默的见证。
时光无情流逝,世界早已天翻地覆。
曾经,战乱频繁的非洲大陆是这些“老家伙”最后的归宿。
那些穷得叮当响的地方武装、部落民兵,买不起西方昂贵的武器。
华国仓库里这些皮实耐操、便宜得像白捡的“56冲”、“40火”,成了黑非洲军火市场的硬通货。
“56冲”几乎成了非洲冲突的代名词之一。
沙邦国这批“销售代表”,就是靠着给黑叔叔们“清库存”混饭吃。
价格低得令人心酸,但好歹能运出去一点,腾出点库容,给国家换回点微薄的外汇,自己也能勉强交差。
可最近几年,连这最后的口粮都断了。
非洲竟然也出人意料地迎来了几块相对和平的绿洲。
一些国家结束了绵延数十年的内战,一些大军阀被剿灭或被招安。
更重要的是,人家也开始追求“现代化”了。
要么自己搞点土作坊仿制AKm\/AK-74,要么勒紧裤腰带攒钱直接买俄式、美式的新家伙,最次也要淘换点东欧库存的AK-74。
谁还看得上华国仓库里这些老掉牙的56半、56冲、63式?
连黑叔叔都嫌它们土气、火力持续性不够、没有皮卡汀尼导轨,装不了时髦的红点镜、全息镜和战术手电。
“卖?卖个锤子!”沙邦国不止一次在酒桌上拍着桌子骂娘,唾沫星子横飞。
“现在去谈生意,人家开口就问有没有带导轨的AK-12、有没有m4、有没有无人机!谁要你这些爷爷辈的烧火棍?白送人家都嫌占地方、运费贵!”
压在他头上的,是领导越来越阴沉的脸色和日益频繁的催促;
是仓库管理员雪片般飞来的报告——“xx号库房承重梁出现结构性裂痕,急需加固!”;
是审计部门冷冰冰的质询函——“关于战备仓库无效资产长期占用巨额仓储经费及维护成本的说明”……
武器销售代表?沙邦国觉得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废铁处理员”,还是个业绩惨淡、随时可能被一脚踢开、发配去天涯海角守岛库的倒霉蛋。
直到今天晚上,在“川妹子”火锅店翻滚的红油雾气里,他看着对面多年不见的战友萧然,还有那个漂亮得不像话的俄国妞娜塔莎。
当萧然平静地吐出那两个字:“我要。”时,沙邦国没感到惊喜,只有一种被从天而降的金砖砸懵了的眩晕感,脚指头生疼,脑子嗡嗡响。
他像抓住汪洋中唯一浮木的溺水者,死死盯着萧然,声音都变了调:“真……真的?不开玩笑?你要多少?56冲?56半?63式?40火?67式手榴弹?老82毫米迫?62轻坦零件包?只要你开口!只要仓库里有的!只要你能拉走!价格?好说!绝对他妈的白菜价!比白菜还便宜!废铁价再打骨折!打粉碎性骨折!”
萧然只是拿起啤酒瓶,给他那见底的杯子重新倒满,泡沫溢了出来。“先吃。吃饱了,回头细谈。”
细谈!
必须细谈!
沙邦国的心在火锅灼热的水汽和辛辣的酒气里砰砰狂跳,几乎要撞出胸膛。
管他萧然要这些老古董是去拍史诗级战争片当道具、是卖给哪个怀旧主题乐园。
只要能把这压得他喘不过气、随时可能把他职业生涯彻底埋葬的“钢铁坟场”清掉那么一部分,哪怕只是一小部分!
只要能让他沙邦国交上差、保住饭碗、不再被领导指着鼻子骂“废物”!
那萧然就是他亲爹!是祖宗!
价格?根本不是问题!
废铁价?
那是对这些“宝贝”的侮辱!
得是废铁回收站友情赞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