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的阳光把客厅染得暖烘烘的,姜晓趴在茶几上,手指点着《现代汉语》课本上的 “外卖” 两个字,眉头皱得跟拧麻花似的。旁边的智英早就背着电脑包去上班了,谢辉端着刚热好的牛奶走过来,一低头就看见她课本上画满了小问号,连 “外” 字的右边都被画成了小鱿鱼的形状。
“这是跟‘外卖’杠上了?” 谢辉把牛奶放在她手边,弯腰看她的课本,“昨天不是还说记住了吗,怎么今天又忘了?”
姜晓抬头,脸颊有点红,把课本往他面前推了推:“我记混了,‘外卖’和‘外面’长得太像了,昨天背的时候还清楚,今天一醒就分不清了。而且‘点外卖’的‘点’,不是还有‘点头’的意思吗?怎么跟吃的扯上关系了?”
谢辉坐在她旁边的地毯上,拿过课本翻到对应的页码,想了个她能听懂的办法:“你这么想,‘点’外卖就像在鱿鱼游戏里选游戏项目,你在手机上选想吃的生煎包、红烧肉,就跟选‘一二三木头人’还是‘椪糖’似的,选好之后别人就给你送过来,这就是‘点外卖’。至于‘外面’,就是你去学校的路上,能看到树、商店的地方,跟家里的‘里面’反过来,懂了不?”
姜晓眼睛一亮,瞬间就通了,伸手在课本上画了个小煎包在 “外卖” 旁边:“我懂了!就像我选生煎包,商家给我送过来,就是‘点外卖’;我走出家门去学校,就是去‘外面’!”
“聪明!” 谢辉揉了揉她的头发,把自己的手机递过去,“正好,今天教你用智能手机点外卖,咱们中午就不点食堂了,点你爱吃的张记生煎,实战练习比光看书管用。”
姜晓接过手机,手指有点发紧 —— 之前在首尔用的都是按键手机,智能机只在鱿鱼游戏后台见过管理员用,自己从来没碰过。她盯着屏幕上花花绿绿的图标,小声问:“这个绿色的小气泡是什么?还有黄色的这个,上面画着个筷子。”
“绿色的是微信,能跟人聊天;黄色这个就是外卖 App,咱们点生煎就用它。” 谢辉凑过去,手把手教她解锁手机,“你看,指纹放在这里就能打开,跟你之前用小宇宙戒指差不多,都是用自己的东西解锁。”
姜晓试着把手指放在指纹键上,手机 “咔嗒” 一声亮了,她兴奋地抬头看谢辉:“真的打开了!好神奇!”
谢辉笑着点头,教她点开外卖 App:“先搜‘张记生煎’,你看,输入名字之后点搜索,就能找到这家店了。” 他让姜晓自己动手输字,看着她手指在屏幕上慢慢戳,“外 —— 卖 —— 张 —— 记 —— 生 —— 煎”,每个字都要确认半天,输错了还会自己着急地抿嘴,跟个认真做题的小学生似的。
好不容易搜到张记生煎,姜晓盯着菜单眼睛都直了 —— 除了生煎包,还有豆浆、粢饭团,甚至还有她上次说想吃的甜年糕。她指着甜年糕问:“这个能点吗?我想尝尝。”
“当然能,” 谢辉让她自己点,“点这个‘+’号就能加进购物车,跟你之前在超市把零食放进篮子里一样。”
姜晓小心翼翼地点了两下 “+”,把甜年糕加进去,又加了两笼生煎、两杯豆浆,刚要下单,突然抬头问:“这个‘辣度’是什么意思?生煎包还能选辣的吗?”
谢辉凑过去一看,她把生煎包的辣度选成了 “爆辣”,忍不住笑出声:“你这丫头,张记生煎的爆辣能把人辣哭,你上次吃微辣都直吸气,还敢选爆辣?”
姜晓脸一红,赶紧把辣度改成 “不辣”,嘴里还嘟囔:“我不是没看清嘛……”
改好之后,谢辉教她填收货地址,又教她用微信付款。看着屏幕上显示 “下单成功,预计 30 分钟送达”,姜晓握着手机的手都有点抖,兴奋地说:“我居然自己点了外卖!等会儿就能吃到生煎包了!”
“这才刚开始,” 谢辉拿回手机,又点开微信,“再教你加好友,以后你想跟林小雨聊天,或者跟智英说事情,都能用微信。你看,点这个‘+’号,搜她的手机号就能加上。”
姜晓跟着他的步骤,加上了林小雨的微信,还发了个 “你好,我是姜晓” 的消息过去。没过几秒,林小雨就回了个带着笑脸的表情:“姜晓!你学会用微信啦?中午要不要一起吃饭?”
姜晓赶紧回头问谢辉:“林小雨约我一起吃饭,可是我已经点了生煎包了,怎么办?”
“简单,” 谢辉拿过手机,帮她回消息,“我们点了张记生煎,你要是不介意,过来一起吃呀,我多点点。” 然后又教姜晓再加点生煎和豆浆,“朋友一起吃才热闹,正好让林小雨也尝尝你点的外卖。”
姜晓点点头,又加了一笼生煎和一杯豆浆,下单之后就坐在沙发上,眼睛时不时往门口瞟,跟盼着礼物的小孩似的。谢辉看着她着急的样子,忍不住逗她:“别急,外卖员还得取餐、送过来,最少要半小时呢,你先把早上没看完的课文看完,等你看完,外卖差不多就到了。”
姜晓听话地拿起课本,这次看 “外卖”“外面” 这些词,再也没记混过,还在旁边写了小注释:“外卖 = 点生煎,外面 = 去学校”。谢辉凑过去看,忍不住笑 —— 这丫头的记词方法倒是挺特别,不过管用就行。
大概过了二十五分钟,门口传来 “叮咚” 的门铃声,姜晓 “腾” 地一下站起来,比谢辉还快地跑到门口,打开门就看见外卖员手里拎着两个大袋子,上面印着 “张记生煎” 的 logo。
“是我的外卖吗?” 姜晓仰着头问,眼睛亮晶晶的。
外卖员笑着点头,把袋子递给她:“是姜晓女士点的外卖,麻烦给个好评哦。”
姜晓接过袋子,还不忘说 “谢谢”,转身就往屋里跑,差点撞到刚走过来的谢辉。“外卖到了!生煎包还是热的!” 她把袋子放在餐桌上,迫不及待地打开,一股香味瞬间飘了出来,还是熟悉的焦香,咬一口里面全是汤汁。
刚咬了两口,门口又传来门铃声,这次是林小雨来了。她拎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自己做的泡菜:“我妈昨天做的泡菜,给你们带点尝尝,没想到你们的外卖这么快就到了。”
“快坐,” 谢辉给她递了双筷子,“姜晓第一次自己点外卖,还特意多加点了你爱吃的鲜肉生煎。”
林小雨惊讶地看向姜晓:“你自己点的?也太厉害了吧!我刚开始用外卖 App 的时候,还把地址填错了呢。”
姜晓有点不好意思,递了个生煎包给她:“是辉哥教我的,其实不难,就像选游戏项目似的。”
三人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聊。林小雨跟姜晓说下午有书法社团的小练习,问她要不要一起去;姜晓赶紧点头,说自己正好想多练练 “宁静致远” 这四个字,下周书法展要用。
吃到一半,谢辉的手机响了,是智英打来的。他接起电话,就听见智英的声音:“辉哥,我下班路过文具店,看到有好看的书法纸,给姜晓买了两沓,还有你爱吃的瓜子,我现在快到小区了,你们晚饭想吃什么?”
“我们中午吃的生煎,晚饭简单点,煮点面条就行。” 谢辉说,“你直接上来吧,门没锁。”
挂了电话,姜晓抬头问:“智英姐要回来啦?她还买了书法纸?”
“嗯,” 谢辉点头,“你智英姐记着你下周要书法展,特意给你买的。”
姜晓心里暖暖的,咬了口甜年糕,觉得比之前吃的任何一次都甜 —— 在魔都的日子,有谢辉教她学中文、用手机,有智英帮她留意书法用品,还有林小雨跟她一起学习,这样的生活,比在首尔的时候热闹多了,也温暖多了。
没过多久,智英就拎着袋子进门了,把书法纸递给姜晓:“你看看这个纸行不行,老板说写楷书特别合适,不洇墨。”
姜晓接过纸,摸了摸,比自己现在用的纸还厚实,高兴得直说 “谢谢”。
四人围坐在餐桌旁,剩下的生煎包和甜年糕很快就吃完了。林小雨下午还要去上课,先跟两人道别;姜晓则拿着智英买的书法纸,迫不及待地想去书房试试;谢辉和智英收拾完餐桌,坐在沙发上聊天,智英说公司项目进展顺利,下周可能会有新的合作;谢辉则说,等姜晓书法展结束,带她们去外滩坐船看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