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三联生活周刊》的专访一出,华宜就安排了一波推广。
《集结号》还没下档,吕文的采访多多少少还有一点促进作用,能多拿点票房也是好的嘛。
但谁都没想到,这篇专访一出,就像是在看似平静的湖水里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波澜远超预期。
在天涯、猫扑、博客,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的娱乐版块和论坛,都在讨论吕文的观点,传统纸媒也迅速跟进,各种评论文章纷至沓来……
一开始大家还在讨论电影本身,但很快,焦点就聚集在了吕文那两个核心观点上,一是对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尖锐批评,二是对中国电影未来的“无比乐观”。
质疑和嘲讽的声音占据了相当大的音量,其中不乏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教授和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
他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喷吕文,大概就是“盲目乐观”“空中楼阁”“数据虚无”和“皈依者狂热”。
连吕文看了之后都忍不住夸两句,不愧是专家教授啊,喷起人来还一套一套的。
但是他们的观点,吕文是真没眼看,有的人就是在胡说。
比如说吕文盲目乐观的是某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叫董世明,其实他主要喷的是审查制度。
董教授觉得吕文的乐观,更多是笼罩在商业成功光环下的明星滤镜,故意忽视了最根本的创作桎梏。
他认为再精良的工业体系,其最终目的也是生产内容。而内容创作的核心是自由表达和深刻反思。在这一点上,审查制度是中国电影内容创作上的根本性困境。
他认为戴着镣铐跳舞,中国电影永远不可能真正比肩好莱坞。
最后董教授还拿吕文举例子,“吕文先生在美国饰演了小丑这样的复杂反英雄,试问,在我们的银幕上,可能出现如此深刻剖析社会混乱根源、挑战秩序根基的角色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谈论比肩好莱坞,无异于缘木求鱼。”
说吕文“空中楼阁”的是知名公知魏言,他认为吕文是一个运气好,在好莱坞拿到一点成绩的演员,回来就大谈体系化、工业化,言辞间充满了对好莱坞模式的推崇。这就像是一个在巴黎吃了几天精致马卡龙的人,回到家乡后开始大肆批判街边馒头铺的师傅不懂发酵艺术,面不够筋道,蒸笼不够先进。
这就是比较严重的指责了,大概意思就是说吕文忘本……
魏言的原话是,“没有思想层面的松绑,没有对创作规律的真正尊重,再先进的工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也可能是精致而空洞的文化罐头,甚至是背离本土文化基因的怪胎。吕文先生的蓝图,美则美矣,却如空中楼阁,忽视了脚下土地的根本承载力。”
至于数据虚无,是一个叫廖宏远的经济学者质疑的,他认为中国观众的平均审美水平,决定了垃圾电影永远有市场,这反而会阻碍精品出现。
“银幕数增长,只代表渠道扩张和资本涌入,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在一个快速扩张但尚未成熟的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可能更为显着。因为渠道需要内容填充,而低成本、低审美、强刺激的垃圾电影恰恰能满足快速变现的需求,从而挤压真正优质内容的生存空间。”
至于“皈依者狂热论”,报纸上不会刊登这些,主要集中在论坛里面,也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
一些人说吕文是“皈依者狂热”,因为他在好莱坞取得了成功,就拼命贬低国内来彰显自己的正确和高明,所谓的“乐观”不过是讨好国内市场和官方的场面话。
这还算好的,有的人还直接攻击吕文和好莱坞资本私下勾连。
“所谓的学习好莱坞体系,听起来冠冕堂皇,谁知道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利益勾连?是不是在为某种更深度的资本合作或文化渗透铺路?吕文的成功,究竟是中国电影的骄傲,还是恰好成了某个系统精心挑选的样板?”
这种说法还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倒是正常,毕竟阴谋论的市场很大,什么事都能往阴谋论上面靠。
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旋涡。他们似乎刻意忽略了吕文对差距的客观分析,紧紧抓住他的“乐观”进行攻击,语气中充满了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对国内环境的彻底悲观。仿佛认同中国电影能有未来,本身就是一种愚蠢和浅薄。
还有一群人专门来“支持”他,可不是吕文的粉丝啊,他们的支持论调也很有意思,总结一下,就是国外的东西就是好,外国的月亮就是圆,好莱坞的电影肯定比中国的强,中国干什么都不行。
吕文说的没错,我们和美国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吕文是真绷不住了,麻痹的,这是支持他,还是毁他?
该不会是有人故意找人说反话黑他吧?
是也不是。
按照廖东的说法,确实有些人在推波助澜,但主要是支持那些专家、学者、教授和公知对吕文的批判,因为这些人有一定社会地位,也掌握一些话语权,他们对吕文的批判看起来更“有理有据”。
至于那些跑来说国外好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皈依者狂热,都没出国,已经在精神上皈依了。
这比精神股东还可怕,这么纯的发言,一般水军还真说不出来……
一开始李雪和曾佳都建议吕文冷处理,毕竟吕文现在名气太大,要是说错一句话,就容易被人抓住把柄,让时间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才是最好的方式。
再说了,反正过完年,吕文就要去美国继续角逐颁奖季,金球奖虽然没有颁奖典礼,但吕文有希望拿奖,还是要去参与一下的,编剧就算罢工,奥斯卡之前怎么也该停了。
但是吕文不愿意。
看着那些充满酸腐气和崇洋媚外论调的文章,尤其是那种“外国的月亮就是圆”“中国什么都不行”的调调,一股火气直冲吕文头顶。
“不行,这次不能沉默。这些人不是讨论问题,是在下跪,还想按着所有人的头一起跪!”
说罢,吕文便打开电脑,登录搜狐博客,对一边的李雪和曾佳微一点头,“和搜狐那边打个招呼,一会把我的博客放在首页,我要说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