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7日,苏州世乒赛团体赛决赛前2天。国家队集训营内,最后一场“模拟决赛”正在激烈上演——中国队(马龙、张继科、屈正阳)对阵模拟德国队的陪练组合,这场演练的结果,将直接决定决赛的战术安排。
训练馆内挤满了教练和工作人员,每个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球台,空气中弥漫着堪比实战的紧张氛围。第一盘,马龙对阵“波尔”,凭借细腻的台内控短和灵活的步法,3-1轻松获胜;第二盘,张继科对阵“奥恰洛夫”,两人打得异常胶着,最终张继科在决胜局13-11险胜,大比分2-0领先!
第三盘,双打决胜盘,屈正阳和马龙搭档,对阵“波尔\/奥恰洛夫”。这是最关键的一盘,赢了就能锁定模拟赛胜利,输了则要进行第四盘单打决胜。
“加油!拿下这盘!”樊振东在场边挥舞着小国旗,嗓子都喊哑了。
比赛开始,马龙率先发球,精准摆短至“波尔”反手位!“波尔”反手快撕,屈正阳【玉女穿梭】步法瞬间启动,侧身【崩拳爆冲】,球速195km\/h直奔“奥恰洛夫”正手死角!
“1-0!”
开局顺利,两人配合默契,很快就以10-7拿到局点!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波尔”突然改变战术,放弃控短,直接反手快撕变线,球擦着屈正阳反手边线落地!
“10-8!”
接下来的几球,陪练组合越打越顺,竟然连追3分,以11-10反超拿到局点!
“阳哥!龙队!稳住!”樊振东急得跳起来。
秦志戬教练在场边大喊:“换战术!屈正阳控短,马龙进攻!”
屈正阳和马龙对视一眼,瞬间明白对方的意思。下一球,“波尔”发球,屈正阳没有直接进攻,反而手腕轻抖,将球控至“奥恰洛夫”正手小三角!“奥恰洛夫”仓促上步,正手挑打质量不高,马龙抓住机会,正手反拉直线!
“11-11!”
关键时刻,两人彻底放开手脚。马龙的控短精准如手术刀,屈正阳的进攻势如破竹,偶尔还交替使用“屈正阳控短+马龙进攻”的战术,打乱陪练的节奏。最终,两人以13-11赢下第一局!
可接下来的两局,陪练组合像是打了鸡血,每一次回球都拼尽全力,比分咬得死死的。第二局,陪练组合以12-10扳回一局;第三局,比分更是打到10-10平!
赛点!
“马龙发球!”裁判喊道。
马龙深吸一口气,发球时故意放慢节奏,吸引“波尔”上前扑台,然后突然手腕发力,将球回至“奥恰洛夫”反手位!“奥恰洛夫”反手快撕,屈正阳早已做好准备,【玉女穿梭】步法极限移位,【崩拳爆冲】加力,球速197km\/h直奔波尔正手死角!
“11-10!”
“赢了!”樊振东跳起来大喊,训练馆内瞬间响起热烈的掌声。
屈正阳扔掉球拍,和马龙紧紧拥抱在一起。两人的衣服都湿透了,脸上却满是笑容——这场艰难的胜利,不仅是对两人配合的考验,更是为决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打得好!”秦志戬教练走过来,拍着两人的肩,“这才是决赛该有的状态!不管对手多强,只要你们保持这个默契,就没有拿不下的比赛!”
模拟赛结束后,队员们回到休息室开会。秦志戬教练拿着战术板,逐一分析刚才的比赛:“今天的模拟赛打得很好,尤其是双打决胜盘,你们在落后的情况下能调整过来,说明你们的默契和心态都过关了。但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屈正阳在接反手快撕时,步法启动可以再快0.001秒;马龙在控短后,衔接进攻的节奏可以再灵活一点。”
他顿了顿,看向所有人:“决赛对阵德国队,他们的实力很强,波尔的控短、奥恰洛夫的进攻,都是世界级的。但我们也有优势,我们的配合更默契,我们的心态更稳定。我相信,只要我们发挥出今天的状态,冠军一定是我们的!”
“是!”队员们齐声回应,声音洪亮,充满了信心。
会议结束后,队员们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围在一起,看着刚才模拟赛的录像。张继科指着屏幕说:“你们看这里,‘奥恰洛夫’侧身进攻时,正手空当很大,决赛上可以多打这个位置。”
许昕也补充道:“波尔的反手快撕虽然厉害,但他的正手小三角衔接有点慢,咱们可以针对性打这个弱点。”
屈正阳一边听着队友们的分析,一边在脑海中对系统下达指令:“整合队友分析的德国队弱点,生成决赛战术优化方案。”
【决赛战术优化】
【单打(对阵波尔):1. 多打正手小三角,限制控短;2. 关键分用【炮拳】轻冲,打乱节奏】
【单打(对阵奥恰洛夫):1. 接发球摆短至正手,限制侧身;2. 进攻侧重反手位,逼其暴露正手】
【双打(对阵波尔\/奥恰洛夫):1. 交替使用两种战术,打乱预判;2. 马龙控短后,屈正阳延迟0.02秒进攻,增加突然性】
关掉系统界面,屈正阳抬起头,正好对上马龙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不需要多说,就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这就是队友间的默契,是一起训练、一起拼搏积累下来的信任。
傍晚,屈正阳和樊振东一起去训练馆加练。路上,樊振东突然说:“阳哥,你有没有觉得,咱们队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一起面对,这种感觉真好。”
屈正阳点点头:“是啊,有这么好的队友和教练,咱们没有理由不拿冠军。”
走进训练馆,两人看到张继科正在对着发球机训练。“继科哥,还在练啊?”樊振东喊道。
张继科回头,笑着说:“你们也来了?一起练会儿?我陪你们练双打。”
就这样,三人在训练馆里练到深夜。张继科陪屈正阳和樊振东练双打,偶尔还指点他们几句;屈正阳则帮张继科分析关键分的战术;樊振东则拿着平板电脑,认真记录每一个球的落点和节奏。训练馆里,乒乓球撞击球拍的声音清脆而执着,映着窗外的夜色,格外动人。
“阳哥,你看这个球,继科哥的反手快撕角度太刁钻了,要是决赛上遇到,我肯定接不住。”樊振东指着平板电脑上的视频,语气里满是佩服。
屈正阳笑了笑:“你要是恢复好了,反手快撕可不比他差。等你伤好,咱们再好好较量较量。”
张继科也凑过来,拍了拍樊振东的肩:“好好养伤,等你归队,咱们一起打遍天下无敌手!”
三人相视一笑,那一刻,没有主力和替补的区别,没有前辈和后辈的隔阂,只有同为中国乒乓球队员的并肩与信任。
晚上回到宿舍,屈正阳刚洗漱完,手机就响了。是妈妈李慧兰打来的:“正阳,我和你爸、晓萌已经到苏州了,陈宇去接我们了,你放心吧。明天我们去训练馆外看看你,不打扰你训练。”
“妈,不用特意过来,训练馆不让外人进,你们好好休息,等比赛开始了再来看我就行。”屈正阳的声音柔和了几分。
“知道啦,就是想离你近点。”李慧兰笑着说,“你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不管比赛结果怎么样,你都是爸妈的骄傲。”
“嗯,妈,我知道了。”挂了电话,屈正阳心里暖暖的,家人的支持,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这时,微信提示音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照片里,赵卫东正和德国队的教练在酒店大堂交谈,手里拿着一份文件,隐约能看到“中国双打战术”的字样。发消息的人没有署名,只留了一句话:“赵卫东在给德国队送情报,小心。”
屈正阳眼神一冷,立刻将照片转发给秦志戬教练,并回复发信人:“谢谢你,请问你是谁?”
对方没有再回复,但屈正阳心里已经有了猜测——大概率是林辰。自从四强赛输给自己后,林辰看赵卫东的眼神就多了几分疏离,或许是看不惯赵卫东的小动作,才选择偷偷提醒。
没过多久,秦志戬教练发来微信:“已经收到照片,队里会处理。你别担心,这正好是个机会,咱们可以故意泄露假战术,让德国队上当。明天训练时,咱们按原计划进行,不用刻意调整。”
“好的秦指导。”屈正阳回复。
放下手机,屈正阳走到窗边,看着远处赛场的灯光。赵卫东的小动作、德国队的虎视眈眈、家人的期待、队友的信任,所有的压力和动力都汇聚在心头,化作一股坚定的力量——决赛,他必须赢!
第二天一早,屈正阳就来到训练馆。刚进门,就看到马龙和张继科已经在训练了。“来得挺早啊!”马龙笑着招手,“今天咱们继续练双打,秦指导说,要把‘故意露破绽’的戏演得像一点。”
屈正阳点头,拿起球拍:“没问题,保证让赵卫东和德国队信以为真。”
训练开始后,两人故意在几次双打配合中“失误”,尤其是在“马龙控短+屈正阳进攻”的战术中,屈正阳好几次都“没能接住”陪练的回球,看起来像是防守漏洞很大。训练馆外,一个戴着帽子的身影偷偷拍照,正是赵卫东派来的人。
“完美!”训练间隙,马龙对着屈正阳眨了眨眼,“这下他们肯定以为咱们的防守真有问题。”
屈正阳笑了笑:“就怕他们不上当。”
上午的训练结束后,屈正阳在训练馆门口看到了妹妹屈晓萌。她穿着红色的连衣裙,手里举着一个写着“哥,冠军”的牌子,正踮着脚往里看。“晓萌!”屈正阳喊了一声。
屈晓萌回头,看到他立刻跑过来,扑进他怀里:“哥!我好想你!你训练累不累啊?妈给你带了酱牛肉,我放在陈宇哥车上了,等你休息的时候给你送去。”
屈建国和李慧兰也走过来,看着屈正阳,眼里满是心疼和骄傲。“正阳,别太累了,注意身体。”屈建国拍着他的肩,语气里满是关切。
“爸,妈,我没事,你们放心吧。”屈正阳笑着说,“比赛开始后,你们就在看台上为我加油,我肯定能赢。”
和家人聊了一会儿,屈正阳就回到训练馆继续训练。他知道,现在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只有拿出最好的状态,才能不辜负家人的期待,不辜负队友的信任,不辜负身上的红色战袍。
下午,训练馆里来了几位乒协的领导,专门来看队员们的训练情况。看到屈正阳和马龙的双打配合,领导们频频点头:“很好!你们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了,相信你们一定能拿下决赛!”
秦志戬教练笑着说:“请领导放心,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冠军一定是中国的!”
屈正阳看着领导们信任的眼神,心里更加坚定。他知道,自己不仅代表着个人,更代表着中国乒乓球队,代表着国家的荣誉。决赛场上,他必须拼尽全力,为中国乒乓球队再添一枚金牌!
训练结束后,屈正阳和马龙一起走回宿舍。路上,马龙突然说:“正阳,还记得你刚进国家队的时候吗?那时候你还不太适应,双打配合总是失误,现在都能和我一起打决赛了,时间过得真快。”
屈正阳笑了笑:“是啊,多亏了你和秦指导的帮助,还有队友们的支持。要是没有你们,我也走不到今天。”
“咱们是队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马龙拍了拍他的肩,“决赛上,咱们一起加油,拿下冠军,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乒乓的实力!”
“好!”
夕阳下,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红色的训练服在余晖中格外耀眼。他们的脚步坚定,眼神执着,朝着同一个目标——世乒赛团体赛冠军,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