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上午8点,屈正阳比平时早半小时来到训练馆,手里拿着系统生成的“体能分配优化方案”,旁边还附着一张“疲劳状态模拟训练表”——这是他昨天晚上根据系统提示制定的,每天上午练1小时“疲劳状态下的应急步”,下午练1小时“高强度对抗后的战术衔接”,晚上加练30分钟“体能分配节奏”。
秦教练已经在球台旁等着,手里拿着一台“体能监测仪”:“今天咱们按方案来,先测一下你3000米跑后的体能数据,再针对性训练。”屈正阳点头,换上运动服,来到操场开始跑步——按照系统方案,前2000米匀速跑,步频180步\/分钟,心率控制在140次\/分钟;后1000米加速,步频提到190步\/分钟,心率升到155次\/分钟。
最终,他以10分02秒冲过终点,比考核时快3秒。秦教练拿着监测仪,语气很惊喜:“心率恢复速度比考核时快15%,30分钟后体能恢复率85%,比之前提升了10%,这个方案很有效!”
上午9点,训练馆里的“疲劳状态模拟训练”开始。陪练员先和屈正阳打10分钟高强度对抗,让他的体能消耗到60%,然后开始练【马踏飞燕】救球——发球机从3米外打极限角度球,速度185km\/h,要求救球成功率≥85%。
第一组训练,屈正阳的救球成功率只有80%,球总是擦着球拍边缘落地。秦教练在旁边喊:“注意蹬地发力!【马踏飞燕】靠的是形意马形步的爆发力,体能下降时别靠手臂硬扛,用腰腹带动腿部发力!”
屈正阳调整动作,把注意力放在腰腹——蹬地时腰腹下沉,把力量传到腿部,再带动身体向极限角度移位。第二组训练,救球成功率提到83%;第三组,86%;第四组,当体能消耗到50%时,成功率竟然达到了88%,远超目标!
“漂亮!这个发力节奏对了!”秦教练激动地喊,“你现在的问题不是体能不够,是体能下降时不会发力,现在找到窍门了,接下来就是巩固肌肉记忆!”
屈正阳打开系统面板,【马踏飞燕】的熟练度从83\/100涨到86\/100,经验值涨到6050\/(训练+30),系统提示:
【疲劳状态下应急步成功率达标,生成“战术衔接优化方案”:高强度对抗后,优先使用【如封似闭】卸力+【横拳】搓球,减少体能消耗,待体能恢复后再衔接爆冲组合技。】
下午的训练是“高强度对抗后的战术衔接”,樊振东陪练,先打15分钟高强度单打,让屈正阳的体能消耗到55%,然后开始模拟“10-10关键分”。第一球,樊振东正手爆冲190km\/h!屈正阳按系统方案,用【如封似闭】卸力后【横拳】搓球,“1-0!”第二球,樊振东反手变线,屈正阳用【十字手】拧拉回防,“2-0!”
连续训练了20分钟,屈正阳的战术衔接越来越顺,关键分胜率从考核时的85%提升到95%。樊振东擦着汗说:“你这进步也太快了,昨天还能赢你两个关键分,今天一个都赢不了了。”屈正阳笑了笑:“主要是找到了体能下降时的发力节奏,之前总想着硬拼,现在知道怎么省劲了。”
晚上的体能分配训练,屈正阳按照系统方案,在跑步机上模拟3000米跑,前2000米匀速,后1000米加速,同时监测心率和体能消耗。秦教练在旁边记录:“你现在的体能分配比之前科学多了,3000米跑后还能保持80%的体能,足够应对一场高强度的单打比赛。”
训练结束后,屈正阳在宿舍里整理世锦赛的对手资料,把波尔、丹羽孝希、柳承敏的最新战术数据贴在墙上,旁边写着应对方案:
- 波尔:侧旋短球压反手小三角,抓正手回防间隙;
- 丹羽孝希:中远台相持耗体能,识别腰腹微收信号;
- 柳承敏:【玉女穿梭】步法破解大角度调动,【马踏飞燕】救极限球。
他正写着,樊振东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张机票:“刚发的,4月1日出发去世锦赛举办地——德国杜塞尔多夫,咱们俩住一个房间,到时候可以一起适应场地。”屈正阳接过机票,指尖摸着“杜塞尔多夫”的字样,心里满是期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世锦赛,也是“国术乒乓”第一次登上世界顶级赛场,他必须拿出最好的状态,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武术和乒乓球的完美融合。
【下集预告:出发前往杜塞尔多夫的途中,屈正阳和樊振东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同行者”,对方的身份竟然和“L”有关?到达举办地后,场地适应训练又会遇到哪些问题?系统能否快速生成场地适配方案?敬请关注第305章《出发前往世锦赛举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