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的训练结束后,屈正阳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绕到了训练馆的文艺角。这里原本是队员们存放杂物的地方,后来被他和几个喜欢书画的国家队队友收拾出来,摆上了画板、毛笔和宣纸。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宣纸上投下暖金色的光影,让他紧绷了一天的神经慢慢放松——这是167章王教练建议的“非训练放松方式”,没想到真的能缓解训练后的疲惫。
他拿起一支兼毫毛笔,在砚台里轻轻蘸墨,指尖触到宣纸的瞬间,想起上午冥想时“松沉”的要诀,于是提笔写下“心无旁骛”四个字。墨色在宣纸上均匀晕开,笔画遒劲有力,没有一丝犹豫——这既是他最近训练缺失的状态,也是他想通过书画找回的专注。
“这字写得够劲儿啊!”队友李昊的声音突然传来,手里攥着一个皱巴巴的素描本,眼下的黑眼圈格外明显,“我最近总失眠,训练时正手快带总失误,你能教教我怎么通过写字放松吗?”屈正阳瞥了眼素描本,上面画满了杂乱的线条,显然李昊和他之前一样,被训练压力困住了。
一、书画教学:用“乒乓逻辑”帮队友减压
“试试写‘坚持’两个字吧。”屈正阳递过一支新毛笔,“握笔要‘虚掌实指’,就像握球拍时手指发力但掌心留空;下笔别太猛,像打太极卸力那样,顺着墨的走势走。”
李昊学着握笔,可刚写第一笔“坚”,就因为手腕僵硬、用力过猛,墨汁在宣纸上晕成一团。他烦躁地把笔扔在桌上:“我根本不行!连个字都写不好,训练肯定也没救了。”
屈正阳捡起毛笔,想起王教练开导他的耐心,轻声说:“你刚才下笔时手腕是僵的,就像你打正手进攻总用手臂发力,能不失误吗?”他握着李昊的手重新提笔,指尖带着对方感受“松沉”:“先放松手腕,跟着我的力道走,别跟墨较劲。”
笔尖在宣纸上缓缓移动,李昊的肩膀渐渐放松,虽然写出的“坚持”笔画有点歪,但比刚才工整了很多。“你看,这不就成了?”屈正阳笑着松开手,“训练和写字一样,找对发力方式,别急于求成,慢慢就顺了。”
李昊盯着纸上的字,嘴角终于露出笑意:“谢了啊!我刚才太急了,现在感觉心里敞亮多了。”他拿起素描本,开始画眼前的毛笔,线条比之前柔和了不少——书画的减压效果,在两人身上同时生效。
晚上,屈正阳决定画一幅训练场景素描。他选了一张四尺斗方素描纸,想把清晨训练馆的安静画面画下来:球台上搭着白色擦汗毛巾,球拍斜靠在台边,窗外的阳光刚漫过球台一角——这些细节能提醒他“专注当下”,也能呼应的身体防护计划。
他用2b铅笔轻轻勾勒轮廓,笔尖滑动的“沙沙”声,像乒乓球落在球台的轻响,让他格外安心。画到球台边缘时,他特意添了个细节:一张贴在台角的小纸条,上面写着“膝盖与脚尖垂直”——这是王教练教他的膝盖训练要点,画进画里,既能随时看到,也能让画面更有温度。
刚画完,手机就震动了,是樊振东发来的微信,附带一张八一队训练馆公告栏的照片:“我队友说你们国家队公告栏贴了你的字!‘心无旁骛’这四个字,跟你打比赛时想赢的劲儿一模一样!”后面还加了个“点赞”的表情包。
屈正阳笑着回复:“就是随手写的,想帮自己找状态。你训练怎么样?”樊振东秒回:“还行!就是反手快撕总差口气,等下次两队合练,你再用国术那套教教我!”跨队的互动里,满是老兄弟的默契。
周四早上,屈正阳把训练场景素描贴在宿舍墙上,每天训练前都看一眼——画里的阳光和纸条,能帮他快速进入“专注+防护”的状态。果然,上午的技术训练中,他的正手劈拳劲失误率降了3%,秦志戬教练看在眼里,笑着说:“你最近的动作越来越顺,像写字一样自然,没有之前的僵硬感了。”
下午,他突发奇想:既然书画能帮自己,不如把国术乒乓的战术画成图解,方便自己记忆,也能帮队友。他铺开宣纸,用不同颜色的墨标注球台区域:红色画劈拳劲的正手大角路线,蓝色标崩拳劲的反手快拨轨迹,黑色写钻拳劲的发球要点,甚至在旁边备注“发力像写横画,手腕要拧转”——把书画的“气韵”和乒乓的“节奏”完美结合。
他把战术图解拿给秦教练看,对方眼前一亮:“这个方法好!直观又好记,你把它贴到文艺角,让大家都学学。”没想到消息传开后,文艺角来了不少队友,李昊拿着笔记本抄画,连平时不爱动笔的队友都凑过来问:“这个横拳劲搓球,真的像写横画一样吗?”
屈正阳站在图解前,耐心讲解:“对,搓球时手腕的拧转,和写横画时的‘起笔顿、行笔稳、收笔藏’是一个道理,都要松而不散。”队友们听得认真,有的还当场拿起球拍试了试,果然比之前顺畅。
晚上,系统界面弹出提示:(1460\/1500):【完成“国术乒乓战术图解”创作,书画与乒乓融合度提升至8%,心理压力降低30%,经验值+80,当前1540\/1500(等级提升至12级,经验值重置为40\/2000)】
【发起首次书画战术分享,团队训练专注度+15%,获得“国家队文艺骨干”认证,经验值+60,当前100\/2000】
躺在床上,屈正阳摸了摸枕头下的战术图解,突然想起核心主线里提到的“娱乐圈跨界奇才”——原来现在的书画创作,不只是减压方式,更是他跨界能力的起点。既能用毛笔写下“心无旁骛”提醒自己专注训练,也能用素描记录训练细节,还能帮队友提升,这样的“双重价值”,让他对未来更有期待。
他拿起手机,给妈妈李慧兰发了张战术图解的照片:“妈,我把打球的技巧画成图了,队友们都来学,您放心,我没耽误训练。”妈妈很快回复:“我儿子真棒!既能打球,又能写字画画,别太累了。”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墙上的训练场景素描上。屈正阳知道,不管是乒乓球还是书画,核心都是“专注”与“坚持”——他会继续用书画减压、反哺训练,也会慢慢朝着“跨界奇才”的目标靠近,让“国术乒乓球”的名字,不仅在赛场上发光,也能在更多领域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