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清晨的国家队训练馆,公告栏前的人群比平时密集了三倍。队员们三三两两聚在红色隔离带外,有人攥着训练毛巾反复擦拭手心,有人低头刷着手机却频频抬头望向公告栏方向,连平时最喧闹的器材室都安静下来——今天是二队名额公布的日子,那张红色名单上的名字,将决定谁能留在国家队,谁要收拾行李回省队。
屈正阳站在人群外围,手里攥着一个米白色保温杯——这是昨天林浩给他的,说是“泡菊花茶能缓解紧张”,杯壁还留着淡淡的温热。他的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指腹反复摩挲着杯身上的浅纹,昨晚几乎没合眼的疲惫在眼眶下泛着淡淡的青黑。脑子里反复循环着两个场景:一是妈妈李慧兰在视频里说“妈相信你能行”时带着期待的眼神,二是1\/4决赛失利后李隼教练的分析和开导,每次想到这些,心脏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连呼吸都比平时快了半拍。
“来了!教练组来了!”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走廊尽头。李隼教练和两名助理教练走过来,手里捧着一张烫金边框的红色名单,纸张边缘还带着打印机刚烘干的温度。屈正阳的心跳骤然提到嗓子眼,他下意识踮起脚尖,视线穿过人群缝隙牢牢锁定在名单上——红色背景上的金色字体格外醒目,从第一行开始扫,直到“屈正阳”三个字清晰地印在第二行,旁边用黑色小字标注着“男子单打\/团体,特长:国术乒乓体系”,他才感觉悬了一夜的心终于落回肚子里,指尖的冰凉渐渐被掌心的汗水取代。
“屈正阳!恭喜啊!”周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只手重重拍在他的肩膀上,带着熟悉的爽朗“我就知道你能行!复活赛那局逆转太帅了,以后咱们就是二队队友了,可得多带我练练你的太极卸力,上次跟你对练我还没接住呢。”周围的队员纷纷围过来,有人递过一瓶冰镇矿泉水,有人拍着他的胳膊说“以后一起加油”,喧闹的祝贺声像潮水般涌来,让他紧绷了一夜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他下意识转头看向人群外,林浩站在器材室门口,手里拎着一个黑色背包,拉链还没拉严实,露出里面半本战术笔记。见屈正阳看过来,林浩没有走过来,只是朝着他轻轻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然后转身悄悄走进了走廊——没有嫉妒的眼神,没有多余的客套,只有一份恰到好处的真诚。屈正阳握着保温杯的手紧了紧,心里突然泛起一丝愧疚:他知道林浩也在竞争这个名额,甚至比他更早开始准备,现在自己入选了,林浩却连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就离开了。这份突如其来的喜悦,因为林浩的沉默,变得有些不踏实。
名额揭晓后的喜悦与对室友的愧疚交织。明明是自己拼尽全力换来的结果,却因为林浩的默默退场,开心得有些底气不足,只能在心里默默祝他下次能抓住机会,这种复杂的情绪让他连道谢都显得有些生硬。
“屈正阳,跟我来办公室一趟。”李隼教练的声音穿透喧闹,打断了他的思绪。跟着教练走进办公室,李隼将一份蓝色封面的文件放在桌上,封面上印着“国家队二队入队通知书”几个烫金大字:“这是你的正式入队通知,里面有接下来三个月的集训安排、队服尺寸统计,还有二队的规章制度。”他顿了顿,手指点在文件里的某一页,“尤其是‘末位淘汰制’,你要重点看——二队每月会有考核,最后一名会被调回省队,没有例外。”
屈正阳接过文件,指尖划过“末位淘汰制”那行字,纸页的粗糙感透过指尖传来,让他心里一紧。他下意识摸了摸膝盖上的护膝——虽然康复训练让旧伤好了不少,但每天6小时的高强度集训,从早训的体能拉练到下午的技术对抗,他的膝盖能不能扛住?要是因为膝盖疼影响训练,考核成绩垫底,岂不是刚拿到名额就要回去?
获得名额的兴奋与未来训练压力的矛盾。刚摆脱“复活赛生死战”的紧张,就面临“末位淘汰”的新压力,身体的旧伤短板像一颗定时炸弹,让他不得不提前开始焦虑如何平衡训练强度和伤病恢复。
“你的膝盖情况,康复组已经有预案了。”肖战教练似乎看穿了他的顾虑,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打印好的文件,上面贴着“屈正阳专属康复方案”的标签,“每天早上集训前加1小时专项康复,先用超声波理疗仪放松膝盖肌腱,再贴肌效贴固定;训练时允许你佩戴护膝,体能训练强度可以根据恢复情况调整,但不能低于标准的80%——这是底线,低于这个强度,考核肯定跟不上。”
屈正阳接过康复方案,上面详细写着每日安排:“周一\/三\/五:超声波理疗30分钟+核心力量训练(侧重腰腹);周二\/四\/六:腿部牵引20分钟+步法稳定性训练(八卦步为主);周日休息,可自主选择轻量拉伸。”落款是康复教练张姐的名字,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心里的石头稍微落地,新的担忧却又冒了出来:体能训练降低20%,会不会影响爆发力和耐力?二队队员的体能普遍比省队强,要是自己的速度和续航跟不上,对抗时肯定会吃亏。
康复需求与考核标准的矛盾。为了保护膝盖不得不降低训练强度,却又怕强度不够导致考核落后,陷入“保健康”还是“保名额”的两难,连拿到康复方案的安心感都打了折扣。
从办公室出来,走廊里的人群已经散去,屈正阳刚掏出手机想给王教练报喜,微信就先弹了出来——是王建军教练发来的消息,附带一个200元的红包,备注着“庆祝入队,买点好吃的”:“正阳,周雨刚跟我说你拿到名额了,太好了!我已经跟八一队的领导沟通过,你的档案这周末就能转到国家队,不用你跑手续。护膝要是不够用,我再让后勤给你寄两副,记得训练别硬扛,膝盖不舒服就跟康复组说。”
屈正阳的眼眶瞬间发热,手指悬在红包领取按钮上迟迟没点。他想起在八一队时,王教练每天陪着他加练太极卸力,膝盖旧伤复发时帮他敷药,现在自己到了二队,教练还是这么操心。可转念一想,二队有新的训练体系和战术要求,总依赖王教练的经验,会不会适应不了新环境?比如之前在八一队练的“小范围八卦步”,到了二队可能需要调整为“大范围移动”,要是一直守着过去的方法,说不定会成为新的短板。
恩师的远程支持与独立适应新环境的矛盾。王教练的关心让他温暖,却也让他担心自己会陷入“舒适区”,无法独立面对二队的新挑战,毕竟成长就是要学会离开过去的依靠。
他深吸一口气,给王教练回复:“谢谢王教练,红包我就不收啦,您留着买茶叶。护膝够用,康复组也给了方案,您放心。我会好好训练,不辜负您的期望,有问题再跟您请教。”发送成功后,王教练很快回了个“好”,附带一个加油的表情,简单却足够安心。
回到宿舍,屈正阳开始收拾行李。之前因为不确定能不能留下,他的训练服一直装在行李箱里,现在终于可以把蓝色的八一队训练服叠好放进衣柜下层,把刚领的红色二队队服挂在最显眼的位置。队服胸前的国旗标志在阳光下格外鲜艳,手臂上“二队”的白色刺绣针脚细密,他拿起队服在身上比划了一下,大小刚好合适——这是昨天器材室的教练根据他的身高体重定制的,连肩宽都调整过。
“收拾完了?”门口传来林浩的声音,他手里拿着一个黑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两包饼干,“刚才去楼下便利店,看到这个是你喜欢的咸蛋黄味,就给你带了一包。”屈正阳接过饼干,包装袋还带着便利店的冷气,心里的愧疚又深了几分:“谢谢你,昨天的保温杯……还没谢谢你呢。”“没事,”林浩笑了笑,把另一包饼干放进自己的抽屉,“明天集训早点起,听说早训要跑5圈,别迟到。”说完就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打开电脑,没有再多说什么,保持着两人一贯的相处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
下午,屈正阳按照通知去器材室领取训练装备。器材室的李教练递给他一个黑色战术包,里面装着二队的训练手册、战术分析表,还有一本蓝色封面的笔记本,封面上写着“国术乒乓专项记录”:“这是李隼教练特意让我给你的,他说你可以把训练中遇到的问题记在上面,每周他会跟你复盘一次。”屈正阳翻开笔记本,第一页是肖战教练的字迹:“欢迎加入二队,你的国术乒乓是独特的优势,保持初心,别被标准化训练磨掉特色——李隼。”
晚上洗漱后,屈正阳坐在书桌前,打开系统界面,淡蓝色的面板在灯光下亮起,严格按照固定模板整理数据,确保延续之前的等级和经验值:
【宿主:屈正阳】
【等级:11】
【经验值:245\/1500(延续136章数据,本章无新增消耗与获取)】
【当前身份:国家队二队队员(主攻男子单打\/团体)】
【技能:
- 形意五拳·正手体系(专家,LV.4):熟练度100%(刚劲多变,进攻变化+40%,正手覆盖范围75%,关键分组合进攻成功率88%,新增二队专项优化——针对力量型选手进攻的正手格挡效率+22%)
- 八卦走转·移动步(专家,LV.4):熟练度100%(动态平衡,稳定性+20%,顺转-逆转-侧闪衔接效率90%,体能剩余20%时移动速度降低15%,新增集训适配优化——大范围移动步幅调整至1.2米,膝盖负荷降低18%,适配二队6小时高强度训练)
- 太极松沉·攻防转换(精通,LV.3):熟练度98%(动态卸力+借力打力,防御效率+75%,应对“神仙球”卸力成功率78%,反手快拨借力效率85%,新增二队专项优化——针对180N以下正手暴冲的卸力效率+25%,肌效贴辅助下防御稳定性+15%)
- 反手快拨·钻拳(熟练,LV.2):熟练度85%(螺旋劲,防御成功率+15%,速度160km\/h,旋转强度118转\/秒,体能不足时防御成功率降至78%,新增二队战术库匹配功能——实时适配二队队员反手战术,应对准确率提升至92%)】
【“太极刺客,三盘合一”体系完成率:99%】
【当前体能续航:70分钟(康复方案优化后,抗疲劳能力提升8%,高强度训练下续航可延长至75分钟)】
【右膝旧伤恢复进度:83%(延续136章数据,每日专项康复可加速恢复,预计4周后恢复至90%)】
【解锁新功能:
1. 二队主力模拟训练:可模拟15名二队主力队员的战术风格(含力量型、技巧型、防守型),每次训练消耗30点经验值,完成训练可提升对应战术应对率
2. 国术体系进阶任务:通过完成“国术与二队战术融合”类任务(如“太极卸力适配力量型选手进攻”“八卦步衔接二队快攻节奏”),提升国术与乒乓的融合度(当前融合度97%,满值100%)】
屈正阳关掉系统,把二队队服叠放在枕头边,手里握着王教练寄来的护膝,心里慢慢清晰了新的目标:第一个月考核进入前5,避免触发末位淘汰;第三个月熟练掌握15名二队主力的战术特点,让“三盘合一”体系能应对不同风格的对手;半年内冲击一队选拔资格,朝着“太极刺客”的目标再近一步。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落在书桌上的战术笔记本上,屈正阳拿起笔,在第一页写下:“以国术为魂,以乒乓为刃,在二队站稳脚跟,不负每一份期待。”写完,他合上笔记本,躺在床上——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虽然未来有淘汰压力和伤病顾虑,但他知道,只要坚持国术乒乓的特色,一步一个脚印,总能在国家队的舞台上,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