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馆的球员通道里,空调风带着凉意吹过,屈正阳的训练服却还能拧出汗水——刚走出赛场,十几家媒体的记者就围了上来,话筒和录音笔像雨后春笋般递到他面前。当《体育周报》记者问起那记“太极借力救球”时,他指尖摩挲着球拍柄,突然想起去年集训营的场景。
“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球不能丢。”屈正阳语气坦诚,眼神里带着回忆,“其实这招底子,还是去年龙哥(马龙)教我的——他说‘救球别硬拼步法,借劲比发力管用’,今天算是把这点吃透了。”这话一出,旁边熟悉赛事的记者都笑了——谁都知道,屈正阳和马龙、林高远这些选手,去年在集训营一起磨过整整两个月球。
记者追问“是否能成下一个传奇”时,屈正阳笑着摇头:“传奇太远了,我现在反手快撕的稳定性,还不如远哥(林高远)去年教我的时候;台内小球控制,跟周雨比还差着一截。国术乒乓刚起步,能赢比赛,更多是靠集训时老兄弟们给的经验。”他刻意提起老熟人,既显真诚,也悄悄化解了捧杀的尴尬。
好不容易摆脱记者,秦志戬教练递来冰镇饮料:“刚才提集训的事提得好,没飘。”屈正阳拧开瓶盖,刚喝两口,手机就震了——是樊振东发来的微信,附带一个“拍桌”表情包:“兄弟!你那记救球,跟去年集训咱们一起琢磨的‘太极卸力+八卦步’一模一样!我把龙哥的战术笔记整理好了,重点标了他正手快带的盲区——就是他当时教你‘沉腰发力’时,故意露的那个小破绽,记得查收!”
屈正阳看着屏幕笑了——八一队集训营集体生活时,他和樊振东住同一间宿舍,天天跟着马龙练正手快带,对马龙的技术细节早就摸得门清。他回复“赢了请你吃小笼包”,心里暖烘烘的:这不是跨队的“陌生支持”,是老队友之间早就刻在骨子里的默契。
正准备放下手机,姐姐屈晓雅的视频电话弹了出来。妹妹晓萌举着画喊“哥哥会轻功”,妈妈叮嘱“别硬撑膝盖”时,屈正阳特意提了句:“妈,您放心,明天跟龙哥比赛,他去年就教我怎么用太极松沉省劲,不会伤膝盖的。”
挂了电话,他走到窗边,摸了摸右膝的肌效贴——旧伤恢复进度75%,但他一点不慌。去年集训,马龙看到他膝盖疼,特意找队医给他做康复计划,还教他“移动时多借腰腹劲,少用膝盖发力”。这些老熟人给的经验,比任何系统提示都更让他踏实。
刷社交媒体时,看到“遇马龙必翻车”的质疑,屈正阳也没焦虑——他想起去年集训,马龙跟他对练时说:“我的正手快带,看着快,其实腰腹先沉,你盯着我重心就行。”现在翻樊振东发的笔记,标注的“中路追身盲区”,正是当时马龙故意露的教学点。他关掉手机,把笔记打印出来,用红笔在“沉腰”两个字旁边画了圈——这不是“陌生对手的战术分析”,是对老熟人技术习惯的精准预判。
他打开系统,淡蓝色面板弹出的数据,也悄悄融入了集训的痕迹:
【宿主:屈正阳】
【等级:11】
【经验值:790\/1500
【技能:
- 形意五拳·正手体系(专家,LV.4):熟练度100%,劈拳劲与太极借力融合度提升5%,关键球命中率+8%
- 八卦走转·移动步(专家,LV.4):熟练度100%,应急救球响应速度提升10%,达95%
- 太极松沉·攻防转换(精通,LV.3):熟练度98%,防御效率86%,“太极借力救球”技能稳定度+15%,
- 反手快拨·钻拳(熟练,LV.2):熟练度88%】
【“太极刺客,三盘合一”体系完成率:100%(新增“技术曝光”效果,国术融合度83%,】
【右膝旧伤恢复进度:75%(按马龙推荐的“冷敷+肌效贴”方法处理,24小时后预计恢复至78%)】
【新增状态:“熟人间抗压”加成(心理韧性+12%】
关掉系统,屈正阳把战术笔记折好,放进训练包——里面还放着去年集训时,马龙送他的护腕。窗外上海夜景灯火通明,他握紧拳头,心里没有丝毫慌张:明天的比赛,不是跟“陌生传奇”的较量,是跟曾经指导过他、一起练过球的老熟人的切磋。
哪怕输了,他也要把集训时老兄弟们教的技巧打出来,让马龙说一句“这小子没白练”。毕竟,能跟老熟人在赛场上好好打一场,本身就是对那段集训时光最好的回应。
明天,不是新的“挑战”,是一场早就约定好的“老熟人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