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国家队二队训练基地,初冬的风卷着银杏叶在门口打转,一辆印着“八一队”字样的大巴缓缓停下。车门打开,樊振东背着黑色运动包跳下来,手里拎着个印着队徽的塑料袋,脚步轻快地往训练馆走——袋子里是屈正阳托他带的八一队专属护腰,上周视频时屈正阳提过二队的护腰支撑性不够,尤其右膝旧伤复发后更需要护具,他特意多带了一个备用。
“樊振东!这里!”屈正阳站在训练馆门口挥手,身上的红色训练服袖口还沾着早上练球蹭的白粉,右膝下意识贴了贴护膝——按康复计划,今天是旧伤恢复的第二天,虽然刺痛减轻,但发力时还是不敢太用力。樊振东快步走过来,把塑料袋塞给他:“你要的护腰,王教练让我给你带的,说你在八一队时就用惯这个型号,支撑性比普通护腰好,刚好护你那旧伤。”
两人刚走进训练馆,就碰到拿着战术板的秦志戬教练。“是樊振东吧?八一队的好苗子。”秦教练笑着伸手,指了指旁边的空球台,“今天交流赛,你们俩组对抗,正阳多学学振东的反手爆发力,振东也看看正阳的国术卸力,互相取长补短。”
“秦教练好!我正想跟正阳学太极卸力呢,上次在八一队他就教了我半招,应付队内赛够用,可碰到强手还是差点意思。”樊振东笑着回应,眼神里满是期待——上一世两人在国家队是并肩作战的队友,这一世虽然暂时不在同一梯队,却总能借交流机会碰面,这种“提前并肩”的感觉,让他格外珍惜。
训练馆的球台很快搭好,赵磊抱着多球筐过来,笑着站到裁判位:“你们俩可得好好打,我来记数据,看看是八一队的‘暴力快撕’厉害,还是二队的‘太极卸力’管用。”
屈正阳和樊振东分别站在球台两端,樊振东先发球,白色乒乓球带着110转\/秒的旋转飞向屈正阳的反手位——这是他在八一队练的新发球,旋转比之前强了20%。屈正阳习惯性用太极卸力,手腕轻轻下沉想借旋转回球,可球刚碰到球拍,就被一股蛮力顶了回来,力道震得他右膝微微发麻,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
“怎么样?我这反手快撕,王教练最近加了爆发力训练,球速能到165km\/h。”樊振东笑着挑眉,又发了一个球,“你那卸力好像有点顶不住,是不是膝盖还没好?”
屈正阳揉了揉右膝,心里有点纠结:要是全力应对,旧伤可能加重;可要是放水,又对不起樊振东的认真。他悄悄开启系统,淡蓝色面板弹出:【检测到宿主右膝负荷达60%(旧伤未愈),当前太极卸力效率75%,建议调整卸力幅度——减少腰腹发力,增加手腕“松沉”,降低膝盖负担,同时保留卸力效果】。
他深吸一口气,按系统提示调整动作:肩膀放松下垂,手腕像挂着软毛巾一样自然下沉,不再靠腰腹带动卸力,而是靠手腕的“柔劲”顺着旋转卸力。下一个球飞来时,屈正阳的球拍轻轻一碰,球就像被吸住一样改变方向,稳稳落在樊振东的正手短区。
“好球!”赵磊在旁边喊了一声,“这卸力比刚才稳多了,樊振东,你那爆发力都被卸没了!”
樊振东愣了一下,凑近球台:“你这卸力跟上次不一样,没怎么动腰,光靠手腕就卸了劲?”
“膝盖还没好,不敢用腰腹发力。”屈正阳如实说,“调整了一下,靠手腕的‘松沉’卸力,没想到效果还行。”
秦教练刚好巡视到这边,点点头:“这就是国术的灵活度——不用死磕一个动作,根据身体状况调整,照样能出效果。振东,你也可以学学,别总靠蛮力,有时候‘巧劲’更省体力。”
樊振东若有所思地点头,接下来的训练,他刻意放慢了球速,让屈正阳能更轻松地调整动作——这份不经意的体谅,让屈正阳心里暖暖的。
练了半小时卸力,樊振东突然想起什么,拿出手机翻出战术视频:“我最近练了个新战术组合,‘反手快撕+正手突然变线’,王教练说这招能打对手措手不及,你要不要试试?”
他站到球台旁演示:反手快撕后,左脚快速并步向右,正手顺势将球扫向对方的反手大角,整个动作衔接流畅,几乎没有停顿。“关键在并步,快撕完得立刻并步,不然正手够不到球。”樊振东边说边拍了拍自己的腿,“我练了一周才熟练,你试试?”
屈正阳点点头,拿起球拍尝试。第一次快撕后,他想并步,可右膝刚发力就传来轻微刺痛,脚步慢了半拍,正手变线时球直接飞出台外。“不行,膝盖跟不上并步的速度。”他皱了皱眉,揉了揉膝盖。
“是不是你那八卦步的习惯影响了?”赵磊凑过来看,“你平时移动都走小碎步,突然要并步,肯定不适应,还伤膝盖。”
樊振东也看出来了:“要不你试试用你的碎步调整?比如快撕后先迈小碎步找位置,再变线?”
屈正阳眼前一亮,想起143章练的“碎步启动”——他试着在反手快撕后,先以右膝为轴,用八卦步的小碎步轻轻调整重心,再慢慢并步到正手位。第二次尝试,虽然速度比樊振东慢了0.1秒,但球稳稳落在对方反手大角,而且膝盖没再疼。
“这招绝了!”樊振东眼睛一亮,“把你那八卦碎步融进来,既护了膝盖,又能衔接战术,你这国术真是个宝。”
秦教练走过来,手里拿着战术板:“这就是‘因地制宜’——不用硬套别人的步法,结合自己的国术习惯和身体状况调整,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战术。你们俩再练十组,把节奏磨顺。”
接下来的训练,屈正阳越练越顺,甚至能在碎步调整后,悄悄加入形意拳的“劈拳劲”,让正手变线的球更有爆发力。樊振东也跟着调整,偶尔用屈正阳的碎步应对,两人的组合战术成功率从一开始的50%升到了70%。
训练到中午,两人都出了一身汗,坐在场边喝水。樊振东突然叹了口气,揉了揉膝盖:“最近在八一队压力好大,王教练说下个月有队内选拔赛,前两名才能有机会参加下次的跨队交流,要是选不上,我怕离一队越来越远。”
屈正阳递给他一瓶冰镇矿泉水,想起自己应对旧伤的焦虑:“我刚进二队的时候也这样,秦教练总说我反手快撕不够稳,我练了半个月才达标。你现在的反手快撕比很多二队队员都强,就是太着急了——上次跟你说的太极呼吸法,你练了吗?”
“练了几次,可总静不下来,一想到选拔赛就慌,呼吸都乱了。”樊振东掏出手机,翻出自己的训练计划表,“你看,每天要练6个小时,晚上还要看战术录像,根本没时间放松,越练越焦虑。”
屈正阳想起自己赛前缓解焦虑的方法,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画着太极呼吸法的示意图——是他之前给晓萌画书画时顺便画的,标注得很详细:“你试试每天睡前练10分钟,别想着选拔赛,就专注呼吸——吸气时想象气沉到丹田,像灌温水一样慢慢沉;呼气时想象把焦虑顺着脚底吐出去,像踩掉地上的灰尘。我上次打复活赛之前也焦虑,靠这个放松,反手快撕成功率还提了5%。”
赵磊在旁边补充:“真的!上次二队队内赛,他赛前在角落练了10分钟呼吸,上场后反手快撕没失误过一次,我还问他是不是偷偷开了‘挂’。”
樊振东接过小本子,认真地看了起来,指尖划过示意图:“行,我今晚就试试,要是真能缓解焦虑,下次来给你带八一队食堂的酱肘子——我妈上周去队里,给我带了好多,我没吃完。”
屈正阳笑着点头,心里暖暖的——上一世他和樊振东是赛场上的对手,这一世却成了互相扶持的兄弟,这种“你帮我调整技术,我帮你缓解焦虑”的羁绊,比赢球更珍贵。
中午的食堂里,樊振东点了两份红烧肉,笑着推给屈正阳:“上次你在八一队请我吃红烧肉,今天我请你,就当庆祝咱们的组合战术进步。”
屈正阳接过筷子,夹了一块肉——冰糖的甜香裹着肉香,像妈妈做的味道。“等你下次来,咱们争取把组合战术成功率练到80%,让秦教练刮目相看。”他边吃边说,想起晓萌要的签名照,“对了,我妹妹晓萌让我跟你要签名照,她同学都不信她哥是国家队的,想拿签名照证明。”
“没问题!”樊振东掏出笔,从包里拿出几张空白照片,“我现在就签,多签几张,让她分点给同学。”他边签边笑,“我妹妹也总跟她同学说我是八一队的,还把我的比赛照片贴在书桌上。”
下午的交流赛,屈正阳和樊振东搭档双打,对手是赵磊和二队队员李昊。樊振东的爆发力加上屈正阳的国术卸力,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樊振东快撕吸引火力,屈正阳用太极卸力化解对方的进攻,再衔接正手变线,连续赢了三局。
秦教练站在旁边看着,满意地点点头:“你们俩的双打很有特色——一个‘刚’,一个‘柔’,互补性强,以后有机会可以多搭档。”
傍晚,樊振东要回八一队了,屈正阳把整理好的太极卸力笔记递给他:“这是王教练要的笔记,里面写了怎么结合乒乓动作调整卸力幅度,还有针对不同球速的调整方法,你跟他说要是有不懂的,随时找我。”
“放心吧,我肯定带到。”樊振东背上包,挥了挥手,“下次见,记得练咱们的组合战术,别到时候我进步比你快!”
看着樊振东上车,屈正阳心里满是动力。回到宿舍,他打开系统界面,淡蓝色的面板在灯光下亮起:
【宿主:屈正阳】
【等级:11】
【经验值:355\/1500(延续143章305\/1500,完成“与樊振东跨队交流”任务,触发“技术融合+心理疏导”双重加成,经验值+50)】
【技能:
- 形意五拳·正手体系(专家,LV.4):熟练度100%(刚劲多变,进攻变化+40%,融入组合战术,正手变线衔接速度提升5%,斜向发力命中率再提3%)
- 八卦走转·移动步(专家,LV.4):熟练度100%(动态平衡,稳定性+20%,新增“碎步+并步”组合,适配旧伤状态,移动效率提升6%)
- 太极松沉·攻防转换(精通,LV.3):熟练度98%(动态卸力+借力打力,防御效率+75%,应对高爆发发力时,卸力效率提升5%达90%,且膝盖负荷降低10%)
- 反手快拨·钻拳(熟练,LV.2):熟练度65%(螺旋劲,防御成功率+15%,配合樊振东的反手快撕,衔接流畅度提升5%)】
【“太极刺客,三盘合一”体系完成率:100%(新增“战术互补”效果,可与队友战术适配,提升团队配合效率)】
【当前体能续航:75分钟(康复训练生效,较143章提升3分钟,预计1天后恢复至80分钟)】
【右膝旧伤恢复进度:86%(合理调整训练强度,配合新护腰,恢复速度提升3%)】
【新增状态:“战术融合”加成(心理韧性+5%,团队配合效率+10%,减少因配合失误导致的技术漏洞)】
关掉系统,屈正阳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上的灯光,心里满是期待。他想起樊振东说的选拔赛,想起自己进一队的目标,想起晓萌要给同学看的签名照——这些都是他努力的动力。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书桌上的太极卸力笔记上。屈正阳握紧拳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训练,早日和樊振东在一队汇合,一起站在更大的赛场上,让国术乒乓的光芒被更多人看到;也要让晓萌能骄傲地跟同学说:“你看,那是我哥,他在国家队打比赛呢!”
这一晚,他睡得格外踏实——因为他知道,每一次和兄弟的并肩,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在把他往梦想的方向推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