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队的训练馆里,空气中弥漫着汗水与拼搏的气息。替补队员的身份确定后,屈正阳的训练强度有增无减。王建军教练对他的要求愈发严格,每一个技术细节都要反复打磨,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这天清晨,天还未亮,屈正阳就已经在力量房开始了一天的训练。他按照体能教练制定的计划,进行着针对性的核心力量训练。平板支撑时,他的身体绷成一条直线,汗水顺着额角滑落,在训练垫上晕开深色的印记。
\"注意呼吸节奏!核心收紧!\"体能教练的声音在空旷的力量房里回荡。
屈正阳咬紧牙关,感受着腹部肌肉的灼烧感。前世江湖历练让他明白,任何高深的武功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乒乓球亦然。他清楚地知道,强大的核心力量是所有技术动作的基础,更是保护膝关节的关键。
上午的技术训练课,王建军重点打磨他的反手技术。多球训练中,白色的乒乓球从发球机里以不同的旋转和节奏不断飞出,屈正阳在球台前左右移动,反复练习着反手的拨、带、撕。
\"手腕固定,用身体带动手臂!不要只用手腕发力!\"王建军站在球台旁,目光如炬,\"你的反手不是用来得分的,是要为你创造正手进攻的机会!\"
一开始,屈正阳总是不自觉地想要加力,导致动作变形,回球失误。但在王教练的严格要求下,他逐渐学会了控制,学会了用更经济有效的方式处理反手球。他的移动更加流畅,击球点更加准确,回球质量明显提升。
\"对!就是这样!保持这个节奏!\"王建军难得地露出赞许的目光,\"记住这个感觉,在实战中就要这么打!\"
下午的队内对抗赛,屈正阳的对手是擅长调动的老队员张勇。有了之前的交手经验,张勇明显做了针对性准备,频频用大角度调动屈正阳的反手位。但这一次,屈正阳显得沉稳许多。他运用更加扎实的步伐,配合经过打磨的反手技术,稳稳地扛住了张勇的连续进攻。
在一次多拍相持中,张勇突然变线,球直扑屈正阳的正手大角。屈正阳脚下迅速蹬地,身体如同猎豹般窜出,在极限位置将球救了回来。然而就在落地瞬间,右膝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让他的动作不由得一滞。
\"怎么了?\"张勇注意到他的异常,暂停了比赛。
\"没事,继续。\"屈正阳强忍着不适,活动了一下右腿,重新投入比赛。
接下来的对抗中,他明显感觉到右膝的反应不如之前灵敏。特别是在急停变向时,那种刺痛感总会如影随形。但他选择了隐瞒,继续坚持完成训练。
训练结束后,屈正阳照例进行拉伸放松。当按摩到右膝周围时,明显的酸痛感让他皱起眉头。他悄悄加大力度,试图缓解不适,但收效甚微。
\"膝盖不舒服?\"队医老陈路过,注意到他的异常。
\"还好,可能就是有点疲劳。\"屈正阳轻描淡写地带过。
老陈蹲下身,在他的右膝周围按压检查。当按到髌骨下方时,屈正阳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里疼多久了?\"老陈表情严肃。
\"就这几天...\"屈正阳支吾着回答。
老陈又检查了几个部位,眉头越皱越紧:\"屈正阳,你这是典型的'跳跃膝'前期症状。最近训练量是不是太大了?\"
在专业检查面前,屈正阳只得如实相告。老陈一边为他做放松治疗,一边告诫:\"年轻人有拼劲是好事,但要懂得张弛有度。膝盖是运动员的生命,你现在感觉只是轻微不适,但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影响你的职业生涯。\"
治疗结束后,屈正阳一瘸一拐地走回宿舍。右膝的不适感比想象中更严重,这让他开始认真思考老陈的警告。但想到即将到来的队内排名赛,他又陷入两难。
晚上,他躺在床上,感受着右膝隐隐作痛。窗外,队友们的说笑声隐约传来,那是结束训练后的轻松时光。而他却因为膝盖的问题,连正常的行走都受到影响。
\"要不要告诉王教练?\"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盘旋。
如果报告伤情,意味着训练要减量,可能会影响他在队内排名赛的表现。但隐瞒下去,万一伤情加重...
最终,对进步的渴望压倒了对伤病的担忧。他决定再观察几天,如果情况没有好转再报告。这个决定,就像一颗悄然埋下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第27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