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光刚把苏家院子里的槐树叶染透,苏晚就被窗台上的鸟鸣闹醒了。她揉着眼睛坐起身,透过窗帘缝隙看见顾沉舟正蹲在院角,帮苏父把写好的宾客名单钉在木板上,浅灰色的家居服沾了点晨露,却丝毫没影响他认真的模样——指尖捏着图钉,每钉一下都要低头核对名单上的名字,生怕错漏了谁。
“醒啦?快下来吃早饭,妈蒸了你爱吃的南瓜粥!”顾沉舟抬头看见她的身影,立刻直起身朝她挥手,眼底的笑意像晨光里的槐叶,软乎乎的。苏晚应了声,刚换好衣服下楼,就被苏母拉进了卧室:“晚晚,你看我给你做的旗袍,昨天刚缝好扣子,快试试合不合身!”
卧室的床上铺着件酒红色的旗袍,领口缀着细碎的珍珠,裙摆绣着暗纹的缠枝莲,是苏母照着老样式改的——上次苏晚随口说“回门想穿件显气质的旗袍”,没想到母亲真的亲手做了。苏晚拿起旗袍,指尖拂过细腻的布料,眼眶瞬间热了:“妈,您怎么还亲手做?买一件多方便。”
“买的哪有亲手做的贴心?”苏母帮她系上盘扣,动作轻柔得像怕碰坏了珍宝,“你小时候穿的第一件旗袍就是我做的,现在结婚回门,当然也要穿我做的,这样才圆满。”她退后两步打量着,眼里满是满意,“刚好合身!你看这领口的珍珠,是沉舟妈上周送来的,说跟你的婚纱珍珠配成套,多好看。”
苏晚走到镜子前,看着镜中的自己——酒红色衬得她皮肤更白,珍珠领口映着晨光,既有传统的雅致,又不失灵动。正看得入神,顾沉舟推门进来,目光落在她身上时明显顿了顿,喉结轻轻动了动:“好看,比我想象中还好看。”他走过来,伸手帮她把耳后的碎发别到耳后,指尖带着暖意,“回门穿这个,肯定是最漂亮的。”
“就你会说!”苏晚耳尖红了,伸手拍了拍他的胳膊,却被他顺势握住手。顾沉舟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打开是一对珍珠耳坠,跟旗袍领口的珍珠一模一样:“昨天跟妈去首饰店挑的,跟旗袍配成套,你戴肯定好看。”
苏母站在旁边,看着两人的互动,嘴角的笑就没停下来:“沉舟这孩子,比晚晚自己还懂她的喜好。走,咱们下去跟沉舟妈说说,让她也看看晚晚穿旗袍的样子。”
下楼时,顾母正坐在石凳上剥花生——昨天说要在喜宴上加道“花生炖排骨”,说是“早生贵子”的好兆头。看见苏晚穿着旗袍出来,她立刻放下手里的花生迎上来,眼睛都亮了:“哎哟!晚晚穿这件旗袍真好看!这珍珠领口跟我送的耳坠刚好配,老苏嫂子,你这手艺真是绝了!”
“还是你送的珍珠好,不然哪有这么好看。”苏母笑着回应,拉着顾母坐在石凳上,“咱们聊聊喜宴的菜吧,上次沉舟说要加道清蒸鲈鱼,我觉得再加点虾仁蒸水蛋,孩子们都爱吃;还有长辈们,得准备点软和的菜,比如山药炖鸡汤,养胃。”
顾母连连点头,从包里拿出个小本子:“我也记了几道菜,你看——沉舟爱吃的糖醋排骨,晚晚爱吃的番茄炒蛋,还有咱们老家的酱肘子,都是硬菜,大家吃着也热闹。对了,喜宴上的酒水,沉舟爸说要带他珍藏的老酒,说是当年他跟沉舟妈结婚时剩下的,刚好沾沾喜气。”
“这个好!”苏父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宾客名单,“我跟沉舟刚核对完名单,你看——你家的亲戚在东边桌,我家的在西边桌,晚晚工作室的员工安排在中间,大家互相认识认识,也热闹。”顾沉舟凑过去看,指着名单上的“工作室员工”那栏:“叔叔,我给他们多留了两桌,万一有人带家属也够坐,晚晚说他们平时帮了她很多,婚礼得让他们吃好喝好。”
苏晚心里一暖——她昨天只是跟顾沉舟提了句“工作室员工都挺辛苦的”,没想到他真的记在了心里,还特意多留了座位。她走过去,伸手挽住顾沉舟的胳膊:“你怎么连这个都想到了?”
“跟你有关的事,都要想到。”顾沉舟低头看她,眼里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你工作室的员工帮你度过了上次的抄袭危机,这次婚礼邀请他们,也是应该的,让他们也沾沾咱们的喜气。”
说话间,顾父提着个保温桶走进来,里面是刚煮好的茶叶蛋:“我早上煮的茶叶蛋,大家垫垫肚子,等会儿咱们去趟喜宴场地,再确认下桌布的颜色——沉舟说要跟你的旗袍颜色配,我觉得酒红色的桌布就不错,既喜庆又显档次。”
“我也是这么想的!”苏母立刻应和,“酒红色桌布配白色的餐具,再摆上咱们家的槐树叶当装饰,肯定好看。沉舟,你说要不要在场地门口摆个照片墙?把你们拍的婚纱照挂上去,让亲戚们也看看。”
“要!”顾沉舟立刻点头,“我昨天已经跟工作室说了,让他们做个木质的照片墙,上面挂咱们在青林湾和月牙湾拍的照片,再缀点小灯串,晚上亮起来肯定好看。”
大家聊着聊着,早饭的香气渐渐浓了。苏母去厨房端南瓜粥,顾母帮着摆碗筷,苏父和顾父坐在石凳上继续核对宾客名单,苏晚和顾沉舟则靠在槐树下,小声聊着回门的细节。
“回门那天,我带你去吃巷口的老馄饨,那家馄饨皮薄馅大,你肯定爱吃。”苏晚仰头看他,眼里满是期待,“还有我小时候常去的文具店,现在还开着,咱们去买两支钢笔,以后给孩子当礼物。”
“好,都听你的。”顾沉舟握紧她的手,声音温柔,“回门那天我早点来接你,再给叔叔阿姨带点他们爱吃的点心,上次阿姨说喜欢吃的绿豆糕,我已经跟糕点铺订好了。”
苏晚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像被南瓜粥的暖意裹着,满是踏实。她想起第一次带顾沉舟回家时的紧张,想起两家长辈第一次见面时的拘谨,再看现在——母亲和顾母凑在一起聊菜名,父亲和顾父核对名单时的默契,连空气里的茶叶蛋香都透着“一家人”的温馨,原来幸福真的会在烟火气里慢慢发酵。
吃过早饭,大家一起去喜宴场地。车子开在路上,初秋的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桂树的清香。苏晚靠在副驾上,看着顾沉舟认真开车的侧脸,忽然想起他加了自己名字的房产证——上次她还说“不用这么麻烦”,可他却说“我的就是你的”,此刻想来,这份踏实的安全感,比任何浪漫的承诺都更动人。
到了场地,负责人已经在门口等着了。顾沉舟先跟负责人确认桌布颜色,又仔细检查了舞台的尺寸:“舞台不用太大,够咱们站着就行,背景板用浅米色的,上面印上槐树叶的纹样,跟喜帖配成套。”负责人连连点头,拿出设计图递给他们:“您放心,都按您的要求来,明天就能把背景板的样品送来。”
苏母和顾母则在场地里走着,讨论着桌椅的摆放:“东边桌离厨房近,安排给长辈们,方便他们添菜;中间桌留给孩子们,让他们坐在一起热闹。”顾父和苏父则去看了酒水台,确认了老酒的摆放位置,还特意叮嘱负责人“老酒要温着端上来,长辈们喝着舒服”。
苏晚看着大家忙碌的样子,忽然觉得,这场婚礼不是她和顾沉舟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用爱和心意共同搭建的“幸福舞台”——每个细节里都藏着长辈的牵挂,藏着彼此的在意,这样的婚礼,哪怕没有盛大的排场,也足够温暖。
傍晚回到家,院子里的串灯又亮了。大家坐在石凳上,吃着顾母带来的西瓜,聊着白天确认的场地细节。苏母忽然想起什么,从屋里拿出本相册:“沉舟妈,你看晚晚小时候的照片,穿着我做的小旗袍,跟现在多像!”顾母凑过去看,忍不住笑了:“跟现在一样可爱!以后咱们的孙辈,也要穿咱们亲手做的衣服。”
苏晚靠在顾沉舟肩上,听着长辈们的絮叨,手里握着他温热的手,心里满是幸福的踏实。她抬头看向顾沉舟,刚好对上他温柔的眼神,他用口型无声地说:“等婚礼结束,咱们就去海边度蜜月,看你想看的日出。”
苏晚用力点头,嘴角的笑意像串灯的光,亮闪闪的。她知道,这场被爱包裹的婚礼,不仅是她和顾沉舟爱情的见证,更是两个家庭融合的开始——往后的日子里,有旗袍的雅致,有喜宴的热闹,有长辈的牵挂,有爱人的陪伴,他们会在满是烟火气的日常里,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甜甜蜜蜜,把这份幸福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