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夜晚,苏家院子里的串灯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细碎的光斑落在叠好的白纱上,像撒了把星星。苏母坐在石凳上,手里捏着根银线,正小心地把婚纱领口松了的珍珠重新缝好,指尖带着老花镜的反光,动作慢却稳,嘴角的笑意从始至终没散过。
“妈,别缝了,明天让工作室的人弄就行,您眼睛该累了。”苏晚走过去,伸手想拿过婚纱,却被苏母轻轻推开。
“傻丫头,这婚纱可是你一辈子的念想,我亲手缝才放心。”苏母抬头看她,眼里泛着柔和的光,“你小时候穿的第一件小裙子,也是我这么一针一线缝的,当时你还说‘妈妈的线最暖和’,现在还记得不?”
苏晚心里一暖,蹲在母亲身边,指尖拂过婚纱上的珍珠,忽然想起小时候穿着碎花裙在院子里跑的样子——那时候母亲也是这样,坐在槐树下缝衣服,阳光落在她的发顶,跟现在的场景几乎重合。她刚要说话,就听见顾沉舟的声音从门口传来:“阿姨,我把您要的顶针带来了,刚才在车里找了半天,总算找着了。”
顾沉舟手里拿着个黄铜顶针,快步走过来,递到苏母手里。他今天穿了件米白色的针织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腕上的银表,是苏晚去年送他的生日礼物,表盘在串灯下泛着温润的光。“叔叔呢?刚才跟我说想看看婚礼流程表,我打印出来了。”
“在屋里看老照片呢,说想挑张咱们的合照放喜帖上。”苏晚拉着他的手,往屋里走,“你打印的流程表详细不?我妈昨天还问接亲的时候要不要放鞭炮,说老规矩得守着。”
“详细,我分了接亲、仪式、宴席三部分,每个环节都标了时间,还留了空白让叔叔阿姨填想法。”顾沉舟从包里拿出几张纸,上面的字迹工整,连“给长辈敬茶用的茶杯要选青花瓷”这样的细节都标注在旁边,“我还问了工作室的人,他们说现在可以用电子鞭炮,不吵还安全,咱们到时候就用这个,既守了规矩,也不扰邻居。”
苏晚看着流程表上的细节,心里满是踏实——她昨天只是随口提了句“怕鞭炮吵到隔壁张奶奶”,没想到顾沉舟真的记在了心里,还特意找了替代方案。她抬头看他,眼里闪着光:“你怎么什么都想到了?”
“跟你有关的事,自然要想周全。”顾沉舟伸手揉了揉她的发顶,声音压得温柔,“咱们的婚礼,既要让长辈们满意,也得让你舒心,不能委屈了任何一方。”
正说着,客厅的门被推开,苏父手里拿着本相册走出来,顾父顾母也跟在后面,手里还拎着个保温桶。“沉舟,晚晚,你们看这张照片怎么样?”苏父翻开相册,指着一张两人在青林湾拍的合照——苏晚靠在顾沉舟肩上,笑着看向镜头,身后是漫天的夕阳,“放在喜帖上,既自然又好看。”
顾母凑过去看,立刻点头:“好看!这张比 studio 拍的还灵动,就用这张!”她把保温桶放在石桌上,打开盖子,甜香瞬间漫了满院,“我煮了银耳莲子羹,放了冰糖,你们拍婚纱照累了一天,喝点补补。晚晚,这里面的莲子我去了芯,你不爱吃带苦味的。”
苏晚接过顾母递来的碗,喝了一口,清甜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刚好压下了刚才蹲在院子里的凉意。她抬头对顾母笑:“谢谢阿姨,比我妈煮的还甜。”
“你这丫头,胳膊肘往外拐!”苏母笑着走过来,手里还拿着缝好的婚纱,“沉舟妈,你看我把珍珠缝好了,是不是比之前更整齐了?”
顾母接过婚纱,仔细看了看,眼里满是喜欢:“缝得真好!晚晚穿这个,肯定是最漂亮的新娘。对了,我还带了点喜糖盒子的样品,咱们一起挑挑,看哪种更配喜帖上的槐树叶纹样。”
顾母从包里拿出几个喜糖盒,有浅粉色的、米白色的,还有印着小雏菊的。苏晚拿起一个米白色的,上面印着细碎的槐树叶,跟喜帖上的纹样刚好呼应:“就这个!跟咱们家的老槐树一样,看着就亲切。”
“我也觉得这个好!”苏母立刻附和,“到时候咱们在盒子里放颗奶糖、颗巧克力,再放颗花生糖,既有咱们小时候的味道,也有年轻人喜欢的口味,多好。”
顾父和苏父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拿着婚礼流程表小声讨论。顾父指着“接亲环节”那栏,对苏父说:“老苏,接亲的时候,咱们别搞太复杂的游戏,沉舟这孩子实诚,太复杂的他肯定应付不来,简单闹闹就行,别累着晚晚。”
苏父点点头,指着“敬茶”那栏:“我也是这么想的,敬茶的时候用我家那套青花瓷杯,是我跟老婆子结婚时用的,刚好传给孩子们,图个吉利。还有宴席,咱们就请家里的亲戚和亲近的朋友,人少清净,也能好好聊聊。”
顾沉舟凑过去,在旁边补充:“叔叔,宴席的菜单我也初步选了,有晚晚爱吃的清蒸鲈鱼,还有阿姨爱吃的红烧肉,都是家常菜,大家吃着也顺口。我还订了个小蛋糕,不用太大,仪式的时候切一点,剩下的给孩子们分了,不浪费。”
苏父看着顾沉舟细致的样子,眼里满是认可,拍了拍他的肩膀:“沉舟啊,以后晚晚就交给你了,我跟她妈也放心。你这孩子,心细,比晚晚自己还懂她的喜好,这样我们就不用怕她受委屈了。”
顾沉舟心里一暖,语气认真:“叔叔,您放心,我肯定不会让晚晚受委屈的。以后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会多让着她,支持她做喜欢的事,咱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
苏晚站在旁边,听着顾沉舟的话,看着长辈们脸上的笑意,心里像被温水浸过似的软。她想起第一次带顾沉舟回家时,还担心父亲会对他有意见,担心母亲会觉得他不够贴心,可现在看来,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顾沉舟用他的细心和真诚,一点点走进了父母的心里,也让两个家庭紧紧连在了一起。
“对了,沉舟,”顾母忽然开口,从包里拿出个红布包,递给苏晚,“这里面是我给你准备的‘压箱钱’,不多,是我的一点心意,你收着,以后跟沉舟好好过日子。”
苏晚刚要推辞,就被苏母推了一把:“傻丫头,这是你阿姨的心意,你收下,以后好好孝敬她就行。”苏母也从屋里拿出个红布包,递给顾沉舟,“这是我们给你的,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半个儿子,家里有什么事,别自己扛着,跟我们说。”
顾沉舟接过红布包,手里沉甸甸的,不仅是钱的重量,更是长辈们满满的心意。他眼眶有点热,认真地对苏父苏母说:“谢谢叔叔阿姨,我以后肯定会好好孝敬你们,常陪你们聊天、吃饭,就像你们的亲儿子一样。”
夜色渐深,串灯的暖光把每个人的脸都映得格外柔和。苏母和顾母还在讨论喜糖盒的包装,顾父和苏父凑在一起看老照片,苏晚和顾沉舟坐在石凳上,手里握着彼此的手,小声聊着新家的布置。
“顾沉舟,”苏晚靠在他肩上,小声说,“我觉得咱们好像已经是一家人了。”
“本来就是一家人了。”顾沉舟握紧她的手,声音温柔,“等婚礼结束,咱们搬进新家,把叔叔阿姨的照片挂在客厅里,每天都能看见他们,就像住在一个院子里一样。”
苏晚抬头看他,刚好对上他温柔的眼神,串灯的光落在他眼底,像藏了片星空。她知道,这场热热闹闹的婚礼筹备,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两个家庭用爱和心意编织的纽带,是她和顾沉舟未来幸福生活的开端。
院子里的槐树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这份即将到来的美好祝福。苏晚靠在顾沉舟怀里,听着长辈们的絮叨,感受着指尖的温度,心里满是踏实的幸福——她知道,往后的日子里,有爱的人在身边,有家人的陪伴,那些柴米油盐的日常,都会变成最珍贵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