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跟着学,终于剪出了一只像样的兔子,高兴地说:“太谢谢了!我要把这个贴在民宿的窗户上。”
男人教大家做糖火烧,一边揉面一边跟大家讲老味道的故事:“这糖火烧得用老红糖,我妈说以前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街坊邻居互相送,比啥都亲。”有个老人听了,感慨地说:“是啊,我小时候也吃过我奶奶做的糖火烧,几十年没尝过了,今天终于又闻到这味儿了。”
一天下来,俩人教得特别开心,客人也学得尽兴。周凯给他们结酬劳的时候,男人有点不好意思:“其实不用给这么多,我们就是想传手艺。”周凯笑着说:“这是你们应得的,以后每周都来,要是忙不过来,再叫上基地的其他人。”
从那以后,男人和小伙子每周都去民宿教手艺,有时候张奶奶也会跟着去,教大家做枣花馍。有个住民宿的阿姨,跟着张奶奶学了两次做枣花馍,回去后还特意给张奶奶寄了盒自己做的酱菜:“张奶奶,谢谢您教我做馍,我现在每周都做给我孙子吃,他特别喜欢。”
这天,周凯来基地找苏明,手里拿着个账本:“苏叔,这一个月民宿的客人反馈特别好,好多人都是冲着老手艺体验来的,还有客人问基地的地址,想过来学。我想跟您长期合作,再在民宿里设个老物件展示区,把基地的一些老物件摆过去,让客人也了解了解老物件的故事。”
苏明一听,特别高兴:“好啊!我们正想让更多人知道老物件的故事呢。”马大爷也说:“只要你不搞那些花架子,好好传手艺,我们就跟你好好合作。”周凯笑着说:“您放心,我肯定不会让您失望。”
没过几天,苏明就和马大爷一起,挑了些不太贵重的老物件,像旧算盘、老针线笸箩、李爷爷编的竹篮,送到了民宿的展示区。马大爷还特意给每个物件写了故事牌,有空的时候就去民宿,给客人讲老物件的故事。
有回马大爷在民宿讲青铜爵的故事,有个搞文物研究的教授正好住那儿,听了特别感兴趣,特意跟着马大爷去基地看青铜爵,还帮着鉴定了一下:“这爵是真的老物件,虽然不是什么稀世珍宝,但很有民间特色,好好保护着,是个好东西。”马大爷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更觉得护着老物件是件值得的事。
这天晚上,苏明和马大爷坐在基地院子里,聊着民宿里的热闹场面。马大爷说:“真没想到,老手艺和老物件还能跟民宿合作,让这么多人喜欢。”苏明笑着说:“只要咱们真心传、用心护,不管跟谁合作,老手艺和老物件都能发光。”
月光洒在院子里的老物件上,也洒在不远处民宿的方向,那里的灯光亮堂堂的,透着股温暖的气息。
自打基地和民宿合作设了老物件展示区,马大爷就多了个“兼职”——每周三下午去民宿给客人讲老物件的故事。每次去,他都特意换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把要讲的老物件故事在心里捋了好几遍,比当年给孩子们上课还认真。
这天下午,马大爷刚把老针线笸箩摆好,就围过来一群客人,其中有个戴眼镜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个笔记本,听得特别认真。马大爷指着笸箩里的铜顶针说:“这顶针是之前基地针线活课堂那位老太太的,她年轻时做针线活,全靠这玩意儿借力,手指才没被戳烂。她教孩子们做香包时,总说这顶针跟着她几十年,见证了街坊们的家长里短。”
小姑娘一边记一边问:“马爷爷,那这个针线笸箩里的线,都是老太太当年用剩下的吗?”马大爷点点头:“是啊,有红的、蓝的,还有几卷颜色都褪了的,都是她一针一线攒下来的。现在这笸箩摆在这儿,就像老太太还坐在那儿教孩子们做针线活一样。”
正说着,周凯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个刚泡好的茶杯递给马大爷:“马叔,您歇会儿,刚有客人问,能不能亲手摸摸这些老物件?”马大爷赶紧说:“能摸,只要轻点就行,这些老物件就是要让人摸一摸,才能感受到老辈人的温度。”
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拿起铜顶针,套在手指上,轻轻按了按:“真沉啊,感觉能摸到当年老太太做针线活的样子。”旁边的客人也纷纷拿起笸箩里的旧线轴,感慨着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从民宿回来,马大爷赶紧跟苏明说:“苏先生,今天有个小姑娘,听我讲老物件故事听得特别入迷,还问了好多问题,看来年轻人也喜欢这些老东西。”苏明笑着说:“那是肯定的,这些老物件藏着的都是真实的日子,不管年轻人还是老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没过几天,周凯又来基地了,这次他带来了个好消息:“苏叔,马叔,最近好多客人都反馈,说听了老物件的故事,觉得民宿更有温度了,还有客人提议,想亲手做个跟老物件相关的小玩意儿带回去做纪念。我想跟您商量,能不能在民宿也开个简易的老手艺体验课,就教大家做个小线轴、编个小竹筐,您看咋样?”
苏明和马大爷对视一眼,都觉得这主意不错。马大爷说:“我看行!让李爷爷教大家编小竹筐,简单又好上手,客人做了能带走,也能记住这些老手艺。”苏明点点头:“那我跟李爷爷说说,让他每周去民宿教一次。”
李爷爷听说要去民宿教编竹筐,一口就答应了:“好啊!能让城里来的客人也学学咱这编竹活,我高兴!”他特意准备了些削好的细竹条,还提前编了几个小巧的竹筐样品,方便客人照着学。
第一次在民宿上课,李爷爷有点紧张,手里的竹条都差点掉地上。周凯赶紧帮他把竹条摆好:“李大爷,您别慌,客人们都特别期待学编竹筐。”果然,客人一围过来,李爷爷就忘了紧张,拿起竹条开始演示:“编竹筐得先拿三根竹条当底,像编小辫子一样交叉着绕,大家跟着我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