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几天,去故宫参展的物件终于回来了,还带着“参展证书”。
马大爷和张叔特意来基地接物件,看着自己的宝贝完好无损,还多了本证书,两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马大爷拿着证书,跟苏明说:“苏先生,这证书我得好好装裱起来,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除夕那天,基地里张灯结彩,苏明、赵晓宇、李阳和街坊们一起煮饺子、放鞭炮,还把故宫寄来的参展照片贴满了墙。
赵晓宇举着手机直播,跟网友们分享基地的热闹:“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的民间文物保护基地,有老物件,有故事,还有一群热心的街坊!”
苏明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满是幸福。
大年初六刚过,基地的门还没正式开,马大爷就揣着刚装裱好的参展证书来了,红绸子包着,比宝贝还金贵。
“苏先生,你看这证书,挂哪儿合适?”马大爷举着证书,眼睛亮闪闪的,“我想挂在基地展示区,让来的人都看看,咱们镇的爵去过故宫!”
苏明笑着帮他选了个显眼的位置,钉在青铜爵展柜旁边,红本本配着老物件,还真有股说不出的气派。
路过的街坊看见,都凑过来瞅:“哟,马大爷,您这爵还真上故宫了?厉害啊!”马大爷腰杆挺得笔直:“那可不!多亏了苏先生和晓宇,不然哪有这机会!”
没过几天,县教育局的人找上门,说想在全县中小学推广“文物保护小课堂”,让苏明和李阳去给老师们做培训。
“苏先生,您接地气,讲的东西老师们听得懂,学完了好教孩子。”工作人员说。
苏明没推辞,拉着李阳一起准备课件,把平时鉴宝、修物件的趣事都编进去,还特意带了几块瓷片、一个旧铜锁当教具。
培训那天来了五十多个老师,挤在基地的体验区。
苏明拿着瓷片,跟老师们说:“教孩子不用讲太深,就说这瓷片是老祖宗用过的碗底子,能告诉咱们以前人吃啥、用啥,孩子就爱听了。”
李阳还现场演示了给铜锁除锈,老师们看得兴致勃勃,有的还掏出手机录视频,说回去要教给学生。
三月中旬,天气慢慢转暖,基地门口的迎春花刚开,就来了个特殊的“学员”——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她老伴,手里抱着个旧收音机。
“我家老头子是老收音机迷,”老奶奶说,“这机子坏了三年,他天天抱着看,你们能帮忙修修不?”
李阳接过收音机,拆开一看,里面的零件锈得厉害。“奶奶,得换几个零件,可能得等几天。”
老奶奶赶紧说:“不急不急,你们慢慢修,能修好就行。”接下来的一周,李阳天天对着收音机琢磨,还托人从网上买了同款零件,终于在周末把收音机修好了。
当“咿咿呀呀”的戏曲声从收音机里传出来时,轮椅上的老爷爷眼睛一下子亮了,手跟着节奏轻轻拍着。
老奶奶抹着眼泪说:“谢谢你们,他有这机子陪着,就不孤单了。”苏明看着这一幕,跟李阳说:“你看,咱们修的哪是物件,是人家的念想啊。”
四月初,赵晓宇从帝都寄来个大包裹,打开一看,是套故宫定制的文物保护手册,还有十几件文创产品——印着文物图案的笔记本、书签,最显眼的是件写着“守护文化根脉”的卫衣。
“苏叔,手册给基地学员用,文创产品您留着,下次我回来咱们一起拍照。”赵晓宇在电话里说。
苏明把手册分给学员,卫衣则穿在身上,街坊们看见都笑着说:“苏先生,您这衣服真精神,跟故宫专家似的!”
五月中旬,基地办了场“老物件交换会”,让街坊们把家里不用但有意义的老物件带来,互相交换,也能分享背后的故事。
张叔带来个旧算盘,说是他父亲当年开杂货铺用的;卖豆腐的王婶带来个搪瓷缸,上面印着“劳动最光荣”,是她年轻时得的奖状缸;还有个小伙子带来个旧游戏机,说小时候跟弟弟抢着玩,现在弟弟在外地,想换个能勾起回忆的物件。
交换会办得热热闹闹,张叔用算盘换了王婶的搪瓷缸,小伙子用游戏机换了个旧相册。
“这相册里有老照片,”小伙子说,“我想寄给弟弟,让他也看看,想起小时候的日子。”
苏明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心里满是踏实——老物件流转起来,故事也跟着传下去了。
六月底,学校放暑假,之前参加过“小小文物保护员”夏令营的孩子们又来基地了,这次还带了新同学。
小马主动当起了“小导游”,领着大家看展示区的老物件,讲马大爷护爵、收音机修复的故事,说得有模有样。
苏明看着小马,心里琢磨着:这孩子以后说不定能成文物保护的“接班人”。
七月初,故宫的“民间文物巡展”到了最后一站,邀请苏明和李阳去帝都参加闭幕式。
苏明特意穿上赵晓宇送的卫衣,李阳则带了本厚厚的笔记本,准备好好学学。
闭幕式上,故宫的专家特意提到了基地:“像这样扎根民间的文物保护基地,是文化传承的毛细血管,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从帝都回来,苏明和李阳把闭幕式的照片贴在基地的墙上,还跟街坊们分享了在北京的见闻。
马大爷听得最认真,还问:“下次故宫再办展,咱们的爵还能去不?”
苏明笑着说:“只要好好保护,肯定有机会!”
秋风慢慢起的时候,基地的梧桐树落下第一片叶子,苏明坐在展示区的椅子上,看着来参观的人,听着孩子们的笑声,手里摩挲着赵晓宇送的书签。
他知道,以后还会有更多老物件来这里“安家”,更多故事在这里被讲述,但只要这份热心还在,这份守护还在,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就会一直热热闹闹地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