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府突如其来的\"粮荒\"消息,如同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北直隶。市面鼎沸,人心惶惶,其他州县也受到了波及,粮价开始出现连锁上涨的苗头。巡抚行辕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查清楚了!\"沈炼的身影带着一丝寒意出现,语速比平时快了几分,\"真定那三家粮商,明面上的东家都是本地人,但背后都有山西资金的影子,而且近期都与一个来自宣府的皮货商有过密切接触。这个皮货商,经查实,是范永斗一个远房侄子的白手套!资金流向也显示,有数笔来自关外的银子,通过复杂的钱庄汇兑,最终流入了这三家粮商的口袋!\"
\"果然是他们!阴魂不散!\"李定国怒目圆睁,\"远兄,还等什么?直接派兵抄了那三家奸商!把粮食分给百姓!\"
\"不可鲁莽!\"陈远沉声道,\"无凭无据,擅抄商户,会引起所有商人的恐慌,正中敌人下怀!我们要动手,就必须有理有据,让人无话可说!\"
他快速下达一连串命令:
\"赵顺,你立刻带一队精干算手,持我手令,赶赴真定!会同真定府户房,彻查那三家粮商的历年账目、库存记录、纳税情况!重点是查他们近期的粮食收购来源、数量,以及资金往来!寻找他们恶意囤积、操纵市场的确凿证据!\"
\"是!大人!\"赵顺知道事关重大,立刻领命而去。
\"定国,你亲自率领一千新军骑兵,护送第一批五千石粮食,火速赶往真定!到达后,立刻配合真定官府开设官营粮店,平价售粮,稳定民心!同时,派兵接管真定府大小官仓,严加看守,没有我的手令,一粒粮食也不准动!\"
\"得令!\"李定国摩拳擦掌,终于等到出手的机会。
\"沈炼,让你的人严密监控那三家粮商及其背后人员的动向,防止他们转移粮食或销毁证据。同时,在真定民间散播消息,就说朝廷已调拨大批粮食,不日即到,奸商囤积居奇必遭严惩,让百姓稍安勿躁,切勿恐慌抢购!\"
\"明白!\"
一道道指令如同作战命令般发出,整个大名府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真定府城内,此刻已是一片混乱。三家大粮店门前贴着\"售罄\"的告示,铁将军把门。其他中小粮店要么跟风涨价,要么也被抢购一空。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焦急寻粮的百姓,怨声载道,恐慌的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真定知府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连连派人催促官仓放粮,但官仓存粮本就不多,面对汹涌的民情,简直是杯水车薪。
就在这人心惶惶之际,李定国率领的新军骑兵,护送着满载粮食的车队,如同一道红色的铁流,浩浩荡荡开进了真定府城!\"朝廷运粮来了!\"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全城。
李定国雷厉风行,立即在城中心最繁华的地段,设立了数个\"官营平粜点\",高高挂出\"平价售粮,每人限购\"的牌子。雪白的大米、金黄的粟米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敞开供应,排队购买的百姓队伍排出去好几里地,但秩序井然,因为有无情的新军士兵在维持秩序。看到实实在在的粮食,百姓心中的恐慌顿时消散了大半,对官府和那位素未谋面的陈巡抚充满了感激。
与此同时,赵顺带领的数据司团队,在真定府衙户房的配合下(其中自然也清除了几个可能被收买的小吏),开始了对三家目标粮商的账目进行突击审计。数据司的算手们业务精湛,很快便从繁杂的账目中找到了突破口——这三家粮商在近期旱情显现后,不仅没有正常售粮,反而通过关联商号,以高出市价一至两成的价格,疯狂收购了周边地区近五万石粮食,全部存入秘密仓库,并未在明面账目上完全体现!其资金来源,与沈炼查到的关外资金流向高度吻合!
铁证如山!
\"抓人!\"陈远在接到赵顺的密报后,毫不犹豫地下令!
早已等候多时的沈炼的夜不收和新军士兵,如同神兵天降,同时冲入三家粮商的宅院和秘密仓库,将主要涉案人员一举擒获,并查抄出堆积如山的粮食!
真定知府在陈远的严令和确凿证据面前,也不敢怠慢,立刻升堂问案。在如山铁证面前,那三家粮商的东家无可抵赖,只得承认了受人指使、恶意囤积、操纵粮价的事实,并在供状上画押。
陈远立即将此事前因后果、人证物证,以六百里加急上奏朝廷,并请求陛下下旨,严惩奸商,以儆效尤!同时,他明发三省,公布真定粮案详情,重申官府平抑粮价、稳定民生的决心!
雷霆手段,迅速平息了真定府的粮荒,也极大地震慑了其他蠢蠢欲动的宵小之辈。北直隶、山东、河南的粮价应声回落,趋于稳定。陈远的威望,通过这次果断的行动,不降反升。\"陈青天\"的名声,在百姓中更加响亮。
然而,就在真定粮案尘埃落定,陈远稍稍松了口气之时,沈炼带来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根据内线密报,皇太极对\"黑水计划\"的进展极为不满,认为目前的骚乱和摩擦程度远远不够。他似乎正在酝酿一个更直接、更致命的打击,目标很可能直指陈远本人,或者他赖以维系三省局面的核心——数据司与新军!
真正的狂风暴雨,似乎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