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大名府迎来了难得的丰收年景。
虽然夏季仍有小范围的旱情,但在陈远主导下,利用“发展基金”紧急修缮的水利设施发挥了关键作用,加上相对清明的吏治环境(至少在表面高压下),使得赋税征收过程中的“耗羡”和层层盘剥大为减少,农民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田野里,金黄的稻谷、粟米低垂,农夫们脸上带着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忙碌地收割着。这种景象,在近年天灾人祸不断的北直隶,已属罕见。
而在大名府数据核查公署内,另一场“收割”也在紧张地进行着。
赵顺带领着规模已经扩大到二十多人的数据组,正在对秋税征收进行全过程的“数据监控”。他们设计了专门的税粮入库流水登记表、银钱兑付核对单、运输损耗记录表等,要求各州县每三日一报,关键节点甚至需要每日汇报。
陈远坐镇中枢,通过这套实时数据系统,如同拥有了一双千里眼,清晰地掌握着整个大名府的秋税进度、入库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大人,清河县今日入库漕粮三千石,与账目核对无误,但运输损耗报备比我们设定的标准高出半成,已发函要求说明具体情况。”
“南乐县首批税银已解送府库,共计五千两,与预估数额基本吻合。”
“报告!东明县上报,有乡绅试图以陈粮充新粮,已被我们派驻的核查员发现并拒收,该乡绅正在县衙闹事……”
一条条信息汇聚而来,又被迅速处理。效率之高,令在府衙“配合”工作的魏藻德叹为观止。他从未想过,征税这种以往最容易出纰漏、最容易中饱私囊的环节,竟然能被管理得如此井井有条,几乎滴水不漏。
“这才是真正的‘王道’啊……”魏藻德私下对心腹师爷感叹,“以往我等征税,全凭胥吏和乡绅,其中猫腻无数,府衙能拿到七成就算不错。如今在这陈远的数据监控之下,怕是九成五都能如实入库!若此法能推行天下……”
他不敢再想下去,只觉得那位年轻的陈郎中,其志恐怕绝不仅仅在一个大名府。
陈远关心的,不仅仅是征收本身。他更关注的,是征收上来的这些资源,如何高效地转化为国力和民生。
这一日,他召集了魏藻德、沈炼以及发展基金的几位负责人,召开了一次“大名府资源统筹会议”。
会议上,他让赵顺展示了根据秋税初步数据绘制的《大名府财政收支预测图》和《重点项目资金分配方案》。
“诸位,根据预测,今年大名府秋税及各项收入,在扣除上缴朝廷部分和必要开支后,府库结余预计可达八万两白银,外加三万石粮草。”陈远指着图表上的数字,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这个数字,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尤其是魏藻德,他治理大名府多年,府库何曾有过如此丰厚的结余?往年能不亏空就已谢天谢地!
“这些结余,不是用来躺在库房里发霉的。”陈远环视众人,“它们必须流动起来,变成更强的防御力量,更高的粮食产量,更繁荣的商业。”
他宣布了资金分配计划:
1、扩编新军:从发展基金和府库结余中拨出三万两,用于扩编和武装由王总旗(现已升任大名府守备营参将)训练的新式民团,将其规模从五百人扩充至一千五百人,并装备更多的火器和盔甲。这支军队,将完全由陈远通过数据化方式直接掌控,是其推行意志的武力保障。
2、加大农业投入:拨出两万两,用于在今冬明春大兴水利,修缮更多的沟渠、陂塘,并尝试推广来自上官县流民发现的、更适合旱地种植的作物品种(如陈远“偶然”提到的土豆、红薯,他已派人秘密寻找种源)。
3、刺激手工业与商业:拨出一万五千两,作为低息贷款,提供给信誉良好、有发展潜力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人,鼓励他们扩大生产,开拓市场。同时,由府衙出面,组织商队,将大名府的特产(如药材、皮毛、手工织物)运往南方销售。
4、建立应急储备:剩余的一万五千两和部分粮草,作为战略储备,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灾荒或突发战事。
这份计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每一项都有数据支撑和预期效益评估。魏藻德等人只有点头的份,根本提不出任何反对意见。
会议结束后,陈远单独留下了沈炼。
“沈兄,扩军之事,至关重要。”陈远神色严肃,“这一千五百人,我要的不是凑数的壮丁,而是真正的精锐。训练大纲和考核标准,我会亲自制定。你要帮我盯紧,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练出一支能打硬仗的‘数据化新军’!”
沈炼抱拳,言简意赅:“必不辱命。”
随着各项指令下达,整个大名府如同一台加足了马力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新兵的招募和训练、水利工程的勘察与规划、商业贷款的审核与发放……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丰收的果实,正在被陈远用他那把“数据的算盘”,精准地分配、投资,转化为更强大的力量。
然而,就在这一片欣欣向荣之中,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由王承恩的心腹太监秘密送达,放在了陈远的案头。
信的内容很短,只有一句话:
“树大招风,言官已动,早做准备。”
陈远看着这九个字,眼神微眯。他知道,他在大名府闹出的动静,终于引起了朝堂之上那些真正掌权者的注意和不满。弹劾他的奏章,恐怕已经像雪片一样飞向崇祯的御案了。
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
(第16章结束。主角通过数据化管理,实现秋税高效征收和精准分配,展现了卓越的宏观统筹能力。大名府改革初见成效,但来自朝堂的政治风暴也已悄然逼近,为后续冲突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