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知府魏藻德,此刻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年近五旬,能做到知府的位置,靠的是多年的资历和还算谨慎的为官之道。他并非大奸大恶之徒,但也绝非清廉如水,在官场的潜规则中随波逐流,力求安稳。
陈远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他的安稳。
漕运分司周文昌倒台,其牵扯出的关系网让魏藻德心惊肉跳,因为他也曾收受过周文昌的“孝敬”。各州县被陈远用数据手段整治得服服帖帖,更是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这个年轻的钦差,行事毫无顾忌,手段诡异莫测,让他完全摸不着头脑。
他几次想请陈过府一叙,探探口风,都被陈远以“公务繁忙”为由婉拒。这种被晾在一边的感觉,更让他惶恐不安。
就在他几乎要绝望时,门房来报:“老爷,陈……陈郎中来了,已在花厅等候。”
魏藻德一个激灵,连忙整理衣冠,深吸几口气,努力让自已显得镇定一些,这才快步走向花厅。
花厅内,陈远正悠闲地品着茶,身后站着如同门神般的沈炼。见到魏藻德进来,陈远放下茶杯,起身微微拱手:“魏大人,冒昧来访,打扰了。”
“哪里哪里!陈郎中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快请坐!”魏藻德脸上堆满热情的笑容,亲自为陈远斟茶。
寒暄几句后,魏藻德试探着问道:“陈郎中此番莅临大名,雷厉风行,整饬吏治,真是令人钦佩。不知……接下来有何打算?下官也好全力配合。”
陈远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卷纸,在桌上缓缓铺开。
“魏大人,请看。”
魏藻德好奇地凑过去,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这不是传统的地图,而是一幅色彩分明、标注着各种奇怪符号和数字的图。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大名府的山川河流、州县城镇,但更重要的是,用不同的颜色和数字,标注了人口密度、田亩产出等级、税赋负担程度、主要商路、仓储位置、甚至是……潜在的流民聚集风险区域!
这简直是一幅将大名府血肉筋骨都剖析开来的“解剖图”!
“这……这是……”魏藻德声音有些干涩。
“这是根据近期各州县上报数据,绘制的《大名府资源与风险综合评估图》。”陈远指着图上的几个红色标记区域,“魏大人你看,这几个县,税赋负担远高于平均水平,且青壮流失严重,是潜在的不稳定区域。而这里,”他又指向几条蓝色的物流线,“是我们漕运改革后,可以优化的商路,若能疏通,每年可节省运费数千两。”
魏藻德看着这幅图,背后冷汗直冒。他治理大名府数年,自认为了解辖地,但从未如此清晰、如此量化地看到过这些问题!这图上的每一个标记,仿佛都在无声地拷问着他的治理能力。
“陈……陈郎中真乃神人也!”魏藻德由衷地叹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敬畏,“有此神图,治理大名,如同掌上观纹!”
“图再好,也需人来执行。”陈远收起地图,目光平静地看着魏藻德,“魏大人,明人不说暗话。漕运之弊,已触及国本。陛下对此,极为震怒。”
魏藻德心里咯噔一下,脸色发白。
“不过,”陈远话锋一转,“陛下也知,积弊非一日之寒,亦非一人之过。眼下当务之急,是拨乱反正,重建秩序,而非追究既往。这也是陛下派我前来‘核查数据’,而非直接查办贪腐的原因。”
魏藻德如同溺水之人抓到浮木,连忙道:“陛下圣明!陈郎中明鉴!下官……下官以往或有失察之处,但绝无参与贪腐之心啊!”
“陈某相信魏大人。”陈远点点头,“所以,我希望魏大人能与我合作,共同办好大名府这个‘试点’。”
“合作?如何合作?”魏藻德急切地问。
“很简单。”陈远伸出两根手指,“第一,我要大名府府库的完全数据权限,以及配合我推行新政策的行政支持。第二,我要魏大人你,站在我这一边,稳住大名府的官场,确保我的政令,能够畅通无阻。”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却带着巨大的诱惑力:“作为回报,魏大人你可以分享‘试点成功’的政绩。我可以向你保证,只要配合,漕运案的余波,绝不会牵连到你。而且,大名府若能在我这套新法治理下,实现府库充盈、民生安定,魏大人你的考绩……想必会非常好看。届时,入京为官,也未必是奢望。”
威逼与利诱!
陈远清晰地画出了两条路:合作,前途光明,过往不究;对抗,漕运案的下场就是榜样。
魏藻德内心激烈挣扎。他看不透陈远,也畏惧那套“数据核查”,但他更清楚,自已经没有别的选择。陈远手握漕运案的把柄,又有皇帝密旨和锦衣卫,硬抗只有死路一条。而合作……虽然风险依旧,但似乎真的有一线生机,甚至……泼天的功劳?
他看了一眼旁边面无表情的沈炼,咬了咬牙,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站起身,对着陈远深深一揖:“陈郎中!下官魏藻德,愿唯陈郎中铁鞭是使,倾力配合,推行新政!但有差遣,无有不从!”
陈远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起身扶起魏藻德:“魏大人深明大义,实乃大名百姓之福!如此,我们便同心协力,将这盘棋下活!”
他知道,他成功地将大名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拉上了自已的改革战车。有了魏藻德的表面配合,他在大名府推行各项措施,将减少许多明面上的阻力。
当然,他绝不会天真地完全信任魏藻德。这只是权宜之计,是稳住局面的必要步骤。真正的核心权力和改革引擎,必须牢牢掌握在他自已手中。
送走千恩万谢、仿佛卸下千斤重担又带着一丝期待的魏藻德,沈炼难得地主动开口:“陈大人,此人心术未必端正,恐有反复。”
“我知道。”陈远看着窗外,目光深邃,“但我们现在需要他这块招牌。等我们掌握了足够的资源和力量,建立了新的秩序,他若识相,自然可以分享荣光。他若不识相……”
陈远没有说下去,但沈炼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棋局已经布好,接下来,就是落子的时候了。
陈远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纸上,写下了他接下来要推行的核心政策纲要:
一、清丈田亩,核实丁口(建立最基础的数据)。
二、改革税制,推行“一条鞭法”的优化版,减少中间环节盘剥。
三、成立“大名府发展基金”,利用抄没的赃款和部分府库结余,进行定向投资,扶持农桑、水利、手工业。
四、编练新式民团,以数据化方式管理和训练,保境安民。
一场深刻影响大明北方的变革,即将在大名府全面铺开。而陈远不知道的是,一张针对他的无形大网,也正在暗处悄然编织。
(第14章结束。主角通过展示数据地图和威逼利诱,成功争取到知府魏藻德的表面合作,为全面推行改革扫清了最高行政障碍。故事进入宏观治理阶段,矛盾从单个案件转向系统性变革与旧势力反扑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