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夕阳的余晖将黑风峪染成一片凄厉的暗红,持续了一整天的惨烈攻防战,终于暂时告一段落。战场上尸横遍野,空气中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味和硝烟味,偶尔传来伤兵濒死的呻吟,更添几分地狱般的景象。
新军阵地虽然屹立未倒,但代价亦是惨重。初步统计,阵亡者超过一百五十人,重伤失去战斗力者近百,轻伤几乎人人带挂。弹药消耗巨大,尤其是佛郎机炮的子铳和火铳用的定装纸壳弹药,库存已然去了一半。士兵们倚靠在工事后,抓紧这宝贵的间隙休息、包扎伤口、啃食干粮,许多人一闭上眼就能睡着,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战后尚未褪去的惊悸。
王朴巡视着阵地,心情沉重。他知道,刘国能绝不会善罢甘休。白天的强攻受挫,晚上,擅长夜战和诡计的流寇,必定会耍出新的花样。
果然,夜幕完全降临后,流寇大营方向出现了不寻常的动静。没有大规模的鼓噪进攻,反而是一片异样的寂静。但这种寂静,比喧嚣更让人不安。
“参将,你看那边!”一名眼尖的哨兵低声喊道。
王朴顺着方向望去,只见远处黑暗中,亮起了几十处微弱的火光,正缓缓地、飘忽不定地向阵地移动过来。伴随着的,还有一种低沉而诡异的、如同鬼哭般的呜咽声。
“是疑兵?还是什么邪术?”有士兵感到头皮发麻,低声议论。
王朴举起望远镜,仔细分辨,随即冷笑:“装神弄鬼!是裹了油布的草人,或者牲畜尾巴上绑了树枝拖着跑!派人用强弓火箭射它!再让几门佛郎机,对准火光后方可能藏人的地方,打几发霰弹!”
命令下达,几支火箭呼啸着射向那些飘忽的火光,果然引燃了几个,露出了下面简陋的支架。佛郎机炮的轰鸣也打破了夜的宁静,霰弹扫过黑暗,隐约传来了几声惨叫。流寇的疑兵之计被轻易识破。
然而,这只是开始。下半夜,当大部分士兵因极度疲惫而陷入沉睡时,一阵极其轻微、如同狸猫行走般的窸窣声,从两侧陡峭的山林中传来!
“敌袭!山林!”了望塔上的哨兵发出了凄厉的警报!
早已有所防备的新军立刻惊醒。王朴心中凛然,流寇果然试图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从难以布防的侧翼山林进行渗透偷袭!
“不要乱!按照预定方案!夜不收小队,前出拦截!主力坚守阵地,防止正面强攻!投弹队准备!”王朴沉着下令。
专门负责夜间警戒和反渗透的夜不收小队,如同暗夜中的猎豹,悄无声息地迎了上去。他们在林间与渗透进来的流寇精锐展开了无声而凶险的搏杀。弩箭的破空声、短兵相接的闷响、垂死的呜咽,在黑暗的林间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一些流寇悍卒利用绳索和钩爪,竟然从几乎垂直的崖壁上悄然滑下,试图直接突入第二道防线后方!
“震天雷!”负责这一段防线的队长厉声喝道。
几名士兵立刻点燃了引信,算准时间,将黑乎乎的铁疙瘩朝着崖壁下方扔去!
“轰!轰隆!”
几声沉闷的爆炸在崖底响起,火光一闪而逝,破片和冲击波在狭窄的空间内造成了巨大杀伤!惨叫声顿时响成一片,偷袭者如同下饺子般从崖壁上坠落。
这一夜,黑风峪注定无眠。流寇的夜袭、骚扰、疑兵之计层出不穷,试图耗尽守军的精力和弹药,寻找防线漏洞。然而,新军凭借着严密的夜间警戒体系、针对性训练以及手雷等新式武器的应用,一次次有惊无险地化解了危机。王朴几乎一夜未合眼,神经始终紧绷,指挥若定。
当东方再次泛起鱼肚白时,流寇的所有夜间伎俩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反而又丢下了几十具尸体。新军阵地,依然如同磐石,牢牢地钉在黑风峪。
……
就在黑风峪血战连场的同时,远在百里之外的大名府城,数据核查公署内,同样是灯火通明,一片繁忙景象。这里没有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只有算盘珠子的急促噼啪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人员奔跑和低声汇报带来的紧张氛围。
这里,是这场战役的“大脑”和“神经中枢”。
陈远坐镇中央指挥室,面前巨大的沙盘上,根据不断传回的情报,实时更新着敌我态势。赵顺带领的数据组,则化身为战时信息处理中心,将前线送回来的每一份战报——伤亡、弹药消耗、敌军动向、甚至天气变化——都迅速录入、汇总、分析。
“大人,王参将凌晨战报:击退敌军多次夜袭,我方阵亡十七人,伤四十三人,消耗火药八百斤,铅弹五千发,手雷三十五枚。敌军遗尸约六十具,士气似有受挫。”
“后勤调度处报告:第二批弹药车队已从府城出发,由新军第二营一哨兵力护送,预计明日午时抵达黑风峪。”
“医疗队报告:收治重伤员已超百人,止血粉、伤药消耗巨大,请求紧急补充。”
“舆情组报告:府城内流传‘新军损失惨重,即将溃败’谣言,已锁定几个源头,疑似与白莲教余孽有关,请示是否抓捕?”
一条条信息,如同汇入江河的溪流,在数据组的高速处理下,变成了一份份清晰明了的汇总报告和趋势图表,呈现在陈远面前。
“批准医疗物资补充,由‘国资商行’仓库优先调拨,立刻送去。”
“谣言源头,让沈炼的人立刻动手,秘密抓捕,突击审讯,揪出幕后主使!同时,舆情组加大正面宣传,将王朴将军昨夜成功挫败敌军夜袭的战绩,迅速传遍全城!”
“给王朴回信:固守待援,消耗为主,不必追求歼敌数量。已派第二营一部前往接应,务必再坚守三日!”
陈远的每一条指令,都基于眼前这些冰冷而客观的数据。他知道前线每一个士兵的牺牲,知道每一份弹药的消耗,知道后方民心的浮动。这种近乎“透明”的战场感知能力,是刘国能根本无法想象的。
数据,在这场冷兵器与早期火器交织的战争中,第一次展现出了它作为“力量倍增器”的恐怖威力。它让陈远能够精准地调配资源,稳定后方,并给予前线最及时、最有效的战略指导。
大名府这台战争机器,在数据的润滑和驱动下,正以远超这个时代效率的方式,支撑着前线的血战。
(第2卷第11章结束。聚焦于夜战的诡谲与后方数据中枢的高效运转,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信息战和后勤保障在现代战争中的雏形,深化了“数据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