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目光在那叠边区票上停了足有三秒,原本平和的眼神忽然亮了亮,就像是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虽然他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但是那一闪即逝的眼神,被赵岩尽落眼底。
不过赵岩并没有吱声,而是故意耐着性子和陈蛟说着话。
见赵岩并没有要和自己搭话的意思,老王只能再次主动开口。
“那个……小赵,桌上那叠纸…… 是边区票?”
不错,正是边区票,李云龙额外送给他的,说是根据地自己印的票子,在边区能当钱花。
说实话,这边区票,赵岩并没有太当回事,回来之后,就直接扔在桌上,只当是些旧纸片。
这些东西居然能引起老王的注意,看来有猫腻!
赵岩故意挠挠头,假装不认识,“王叔认识这东西?”
陈蛟凑过去瞅了瞅,见是些泛黄发脆的纸片,上面印着 “晋察冀边区银行” 字样,还有工农兵图案,撇撇嘴:“这破纸能值啥钱?还没我烟盒硬实。”
王叔却已经站起身,走到桌边拿起一张,指尖捏着纸角小心翼翼地翻看,连呼吸都放轻了。他从红木匣子里又摸出个更小的放大镜,对着票面上的纹路仔细瞧,忽然抬头看向赵岩,眼里带着点抑制不住的兴奋:“小赵,这东西…… 你有多少?”
“不多,就这些,大概一万多块吧。” 赵岩回答,“不就是普通的纸币么?而且我之前都没见过。”
“糊涂啊!” 王叔难得提高了声调,粤腔都重了几分,“这可不是普通的纸!抗战时期边区票存世量极少,尤其是晋察冀边区的早期票,当年印得少,流通范围窄,打完仗又经了几次动荡,能完整留下来的,一张都能抵得上你那箱子银元里的几十枚!”
陈蛟嘴巴张成了 o 型:“不是吧王叔?这破纸比银元还值钱?”
“你懂什么。” 王叔瞪了他一眼,又转向赵岩,语气郑重起来,“小赵,这边区票的价值不在材质,在历史。它是咱们根据地自力更生的见证,是抗战历史的活证据,收藏界叫‘红色货币’,懂行的藏家抢着要。去年港城拍卖行拍过一张品相差不多的,成交价十七万。”
“十七万?!” 赵岩彻底懵了。
他记得李云龙当时塞给他时还嘟囔:“这票子在咱这儿好使,到了外面就是废纸,你拿着应急。”
合着自己随手扔在桌上的 “废纸”,一张能换辆小轿车?
王叔轻轻把边区票放回桌上,像是怕碰坏了:“你这些票子品相都不错,没虫蛀没撕裂,上面的油墨还很清晰。我估摸着,要是完整的一叠,平均每张能给到十五万上下。这几十张…… 算下来能过千万。”
陈蛟腿一软,差点坐地上:“千、千万?岩哥,你这是踩了财神爷坟头了吧?”
赵岩心里翻江倒海。
他终于明白为啥自己没听说过这东西 —— 银元好歹是硬通货,老百姓多少知道些;可边区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流通范围窄,存世量又少,除了专门研究红色收藏的,普通人哪会了解?
王叔见他发怔,缓了缓语气:“小赵,这些边区票…… 你打算出手吗?我知道它们有特殊意义,但留在普通人手里,万一受潮、虫蛀,就太可惜了。我那儿有专业的恒温恒湿收藏柜,能好好保存它们。价格方面,我保证比拍卖行公道,而且绝不外流,一定留在咱们自己人手里。”
意外之喜啊!
赵岩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老李这随手给的赠品,反而比自己费尽心思弄来的银元还更值钱。
不过这东西存世的少,值钱,如果多了,反而价格会降低的太多,也就是说,他顶多再弄个一次回来。如果让人知道,还有人在不断出售边区票,那么边区票的价值会直接打折扣。
那这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赵岩考虑了片刻,最后才做了决定:“王叔,这些边区票,我可以出手,不过,我要现金!”
他缺钱,需要采购不少的物资送到根据地那边,所以概不赊账就是他的唯一要求。
老王刚刚才花了几百万买下了银元,现在又要他出几千万,他还真的没办法。
老王一脸为难,不过很快便说道:“我一个人是吃不下这些东西,不过我可以和我的老伙伴们商量着来,把钱凑一凑,请给我点时间。”
这当然是没问题,赚谁的钱不是赚?
老王对着赵岩说了一声抱歉,转身到了外面的院子里打电话去了。
约莫十分钟后,老王重新走了进来,他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开心的说道。
“小赵,搞定了,你的这些边区票,我全部收了,刚才我也点了数量,一万一千三百五十块钱,这边估值是两千三百万,我直接转账到你的银行卡里!”
两人签署了转让手续,很快,两千三百万进账。手机短信里余额显示的那么多零,赵岩只在成都见过。
完成了交易,老王意犹未尽。
“小赵…………哦,不,现在应该叫赵总了,赵总,以后还有好东西,你尽管和我联系,我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价格!”
赵岩还在数余额里的零,这才回过神来。
“那是自然,只要可以交易的东西,我都愿意和王总交易!我们合作双赢!”
老王离开了,带着一箱子的战利品 。
赵岩赢麻了,得到了将近三千万元的现金。
陈蛟激动坏了,赵岩要包了他一个月的KtV小妹钱。
三赢!
看着卡里的余额,赵岩如同做梦一般,前一天还在为了接下来的生活而困扰,第二天直接成了千万富翁,这……上哪说理去。
有了钱,自然是要想着怎么花出去。
赵岩盘算着,129师将近万人的规模,每天消耗的物资那可是用万斤,以吨计算。
新一团所在的位置是北方,面粉是硬通货,来个一百吨面粉,不过分吧?
根据地缺衣少食的,更缺肉。赵岩记得,李云龙和秀琴结婚那天,婚宴还是用的从小鬼子手里缴获的肉罐头,那玩意,赵岩都嫌弃。
现在那边的天气寒冷,直接送冻肉过去,也能够吃上很久,直接送个几十吨肉过去,不过分吧?
这些可都是食物,不算超过系统的时间限制。
然后就是衣物了,买羽绒服不现实,带不过去,军大衣也不是那个时候的产物,最方便的,就是买棉花,让根据地直接做棉衣。
可这需要很多的制作时间,等棉衣做好了,冬天也过去了,肯定有很多战士因为寒冷而失去生命。
赵岩皱着眉头想办法,一旁的陈蛟正好无聊,打开了电视机,电视里正播放着亮剑,李云龙从棉服厂那边顺走了两百件新军装的一幕。
赵岩眼睛一亮,对了,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