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迪斯·密鲁菲奥雷那深海般的领袖威压尚在心间盘桓,瑞士队另一位核心人物——副将亚历山大·阿兰·皮特·兰比尔的资料与影像,紧接着呈现在日本队众人面前,带来了另一种截然不同,却同样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如果说阿玛迪斯是沉默的深海,那么兰比尔,便是映照万物的明镜止水。
屏幕上出现的青年,拥有一头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亚麻色短发,碧蓝的眼眸如同瑞士最纯净的湖泊,清澈、平静,却深不见底。他的面容俊美,线条柔和,嘴角习惯性地噙着一抹温和的、近乎贵族式的微笑。他的举止从容不迫,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一种经过严格礼仪熏陶后的优雅与精准。
然而,这份优雅与温和之下,隐藏的是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的瑞士军刀般,锐利无比的锋芒。
“亚历山大·阿兰·皮特·兰比尔,”乾贞治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瑞士队副将,被誉为‘圣骑士’。他的网球,是‘精准’与‘洞察’的极致体现。”
录像开始播放,是兰比尔的一场单打比赛。
他的对手是一名以力量和爆发力见长的选手,开场便试图用猛烈的进攻撕开兰比尔的防线。然而,面对疾风骤雨般的重炮发球和抽击,兰比尔甚至没有移动太大的步伐。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底线附近,那双碧蓝的眼眸如同最精密的雷达,瞬间捕捉到来球的轨迹、旋转、力量,以及……对手在发力瞬间,身体重心、肌肉紧绷度所暴露出的、连其本人都未必察觉的微小习惯和倾向。
然后,他动了。
他的回击动作,没有丝毫多余,优雅得如同在跳一支华尔兹。球拍挥出的轨迹简洁而高效,击球的声音清脆悦耳。
但网球过网后,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总是能精准地飞向对手最不舒服、最难以发力的位置——要么是脚步刚刚移动、无法立刻调整重心的反方向,要么是追身球迫使对方别扭地闪避回击,要么是角度刁钻到恰好压在边线上,让人望球兴叹。
“圣光之剑(holy Sword)!”
随着乾的解说,屏幕上打出了兰比尔绝技的名称。
那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光剑,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知。在兰比尔集中注意力时,他仿佛能“看”到对手防守中的“缝隙”与“弱点”,如同阳光穿过密林,在地面上投下的光斑一样清晰。他的回球,便是精准无误地刺向那些“光斑”的利剑!
他的对手,空有一身力量,却如同笨重的大象被灵巧的舞者戏耍,所有的猛攻都被轻易化解,反而在不断的被动奔跑和别扭回击中,迅速消耗着体力和耐心,心态逐渐失衡。
“Game,兰比尔,6-1。”
一场看似实力悬殊不大的比赛,却呈现出一面倒的碾压态势。兰比尔甚至没有出汗,脸上依旧带着那抹温和的笑容,仿佛刚才只是进行了一场轻松愉快的练习。
“他的‘精准’,不仅仅是技术的精准,”柳莲二补充道,“更是对对手心理、习惯、乃至瞬间状态把握的精准。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构建出对手的‘模型’,并找出最高效的破解方式。”
“这与qp的‘数据网球’有相似之处,但更侧重于临场的洞察和精神层面的施压。”乾贞治对比道,“qp是冰冷的计算,而兰比尔……他的精准,带着一种‘优雅的残酷’。”
录像结束,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兰比尔那如同贵族绅士般的气质,与他网球中那杀人诛心般的精准洞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人感到一种不寒而栗的美感。
“啊嗯,又是一个麻烦的角色。”迹部景吾抚摸着泪痣,眼神锐利,“这种看穿一切的眼神,真是让人不爽。本大爷的‘眼力’看来遇到对手了。”
幸村精市微微蹙眉:“他的‘洞察’,似乎能穿透表象,直指本质。我的‘梦境’和‘灭五感’,不知能否干扰到他的判断。”
不二周助睁开了冰蓝色的眼眸:“精准到极致的网球吗?不知道我的‘百腕巨人守卫’和‘白鲸’,能否在他的‘圣光之剑’下找到生存的空间。”
真田弦一郎冷哼一声:“太松懈了!只要心无杂念,一往无前,任何洞察都将失去意义!”
就连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远山金太郎,也挠了挠头:“感觉……好像被他看着,什么秘密都没有了一样,怪不舒服的。”
桦地崇弘沉默地看着屏幕上兰比尔那从容不迫的身影,以及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眸。他下意识地避开了那目光的直视,并非因为畏惧,而是一种本能——他单纯的世界里,不喜欢这种被完全“看透”的感觉。这让他想起了美惠有时也能看穿他沉默下的心思,但美惠的目光是温暖的,而屏幕中这个人的目光,却带着一种冰冷的、分析性的锐利。
亚历山大·阿兰·皮特·兰比尔,以其“圣骑士”般的优雅气质和“圣光之剑”般的致命精准,在日本队众人心中,树立起了一个与阿玛迪斯风格迥异,却同样难以逾越的高墙。
瑞士队拥有着深海般的主将与明镜般的副将,其强大的底蕴令人绝望。日本队的半决赛前景,仿佛被笼罩在阿尔卑斯山终年不化的冰雪与深不见底的湖水之中,寒意刺骨。
然而,压力之下,必有反弹。真正的武士,永远不会因前路的艰险而停下脚步。如何应对这“深海”与“明镜”的双重考验,将成为日本队闯入决赛之路上,必须破解的终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