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得到消息的康熙,便在乾清宫大殿等着大夏国的人觐见。
没有透露消息的胤礽也在想,当皇阿玛知道大夏国的国主是自己时,脸上会是什么表情?
当年他的那些野心,真的实现了。
这一刻,胤礽自己心里也是期待的。
与胤礽的复杂心情不同,胤褆倒是一直都很坦荡。
他这次回来,也只是看望了一下自己的爹娘而已。
故土什么的,对于胤褆来说,并不是那么难忘。
这次之所以没坚持带着大闺女一起回大清,也在知道对皇阿玛他们来说,小鱼儿并不是多重要的人。
胤褆对于自己的孩子,自然是娇宠的。
自打小鱼儿有不婚的想法后,胤褆也没说什么。
不然的话,作为几个孩子中的老大,小鱼儿早该成婚了。
在见识过西洋各国的文化后,胤褆也不是那么古板的老父亲,非得认一个死理,觉得结婚对于女儿才是最好的。
孩子既然不想成婚,那就不成亲。
他胤褆的闺女,还能过不好?
又因为了解了更多的医理,知道年纪小成婚不好。
所以不管是胤褆的孩子还是胤礽的孩子,都还没有成婚。
这次跟着回来的几个孩子,虽然都已经成年,却也都未成婚。
已经是大夏国主理人之一的胤褆,自然有那个把握不会让自己儿女的婚事被人控制。
即便,那个人是自己皇阿玛也不行。
当年他与太子的担忧,总算是有了个好的结果。
随着马车的行进,他们距离紫禁城越来越近。
跟孩子们好奇的心态不同,胤礽和胤褆倒是看着越来越熟悉的街景,心也快速跳动起来。
等休整一夜后,第二日一早,胤礽他们在吃过早膳后,开启拜访大清之旅。
乾清宫大殿,一众朝臣早已等在大殿上。
而坐在高位的康熙皇帝,在听到太监传报大夏国国主觐见的消息后,朝着大殿入口看去。
本以为,会看到金发碧眼的西洋人。
结果,却看到了让他都为之怔愣的人。
是……保成吗?
康熙无声的张口,看着不远处走近的几人,眼中有着不可置信。
他不敢相信,自己会在这样的场合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孩子。
他想说这又是幻觉,是自己认错了人。
可是,他心里有个声音告诉他,没错,那就是保成。
对于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康熙又怎么会认错?
即便多年未见,即便那男人看着更加成熟有气势。
可是,还人的容貌,气度,神韵……都是康熙记忆里的那个人!
“大夏国君主觐见!”
随着太监的高唱,在场所有人的视线都投了过来。
然后,一些老臣的脸上,就出现了错愕的表情。
不可置信的人,又何止一个?
不说别人,就是那些立于朝堂的皇子们,在看到大夏国君主时,脸上的表情都精彩的很。
毕竟,那位可是压在他们头上的一座大山。
是他们永远都无法逾越的高峰。
在幼时,他们曾无数次羡慕过对方的身份。
皇阿玛,几乎将大半的父爱都给了那个人。
这让他们这些做皇子的,心里嫉妒不已。
后来,还不等他们长大呢,那人就直接消失在大清。
起初倒是会引起议论和非议,还有人说那人生死未知。
可在被皇阿玛铁血手段镇压后,再无人提及此人。
后来,紫禁城里,再也没有了那人的任何消息。
这一过,就过了这么多年。
本来已经淡忘的人和事,都已经成为了定局。
结果,好端端的,那人却又突然出现了。
还是……以大夏国的国主身份出现的。
现在……打江山这么容易了吗?
还是……那个国家小的可怜,是个人都可以去当国主?
内心里,所有人对于这个所谓的大夏国,有着深深的怀疑。
毕竟,大夏国远在海外,是真是假,他们无从得知。
何况,还是那人以大夏国的身份出现,就更加让人怀疑了。
与大殿上众人的神情复杂不同,跟着胤礽一起步入大殿的胤褆倒是直的很。
他直接代替使官的职责,代为解释道:“大清陛下,我大夏国国主,携皇室成员来大清进行友好访问,这是大夏国的国书,还请大清陛下一阅!”
说着,胤褆将一早准备好的东西递给一旁的太监,由他转交给梁九功。
也因为胤褆的出声,倒是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然后,大家就认出这个短头发男人……是胤褆。
也就是大清的大阿哥。
大阿哥胤褆,此前在大清没什么关注度。
一开始,倒是因为他是康熙皇长子的身份,在紫禁城很是得脸。
后来,在胤褆大婚后,迟迟不见康熙给他派发差事,也就让前朝后宫对于他的关注持续下降。
之后对方搬出紫禁城,入住了大阿哥府,也不见他有什么建树。
要不是有后来跟着太子爷出征攻打倭国的战绩,怕是大阿哥的存在感比现在的皇子都要低的多。
可惜,后来胤褆抽风了。
有了战功也不回大清复命,反倒是直接带着妻儿消失在大清。
直到现在,要不是康熙皇帝没有发话,怕是早有人上折子,给消失的大阿哥办理丧事,给对方一个身后了结。
结果,消失多年的大阿哥胤褆,竟然跟着大夏国的拜访队伍一起出现。
而且,看他的样子,似乎在这个所谓的大夏国的地位还不低?
大家脸上带着思索,静待皇帝的反应。
康熙一直紧盯着殿上站着的胤礽,耳边传来梁九功的低声提醒。
“皇上?”
说着,梁九功还将手上捧着的折子稍微往上抬了抬。
康熙回神,垂眼扫了一眼梁九功手上的东西。
顿了顿,这才抬手接过来。
等打开一看。
上面的字迹,显然是他早已熟悉到骨髓里的字。
大夏国的文字,也是汉字。
甚至,那文字还是经由一人所写。
想想他一笔一画的教那人学写字,这些字的神韵,康熙一眼就能够辨认出来是谁人所写。
稳了稳心神,康熙继续看里面的内容。
大体写的,也是大夏国的这次对于大清的国事访问。
主要的,还是想达成两国建交的结果。
看完后,康熙放下手中的折子,再看向正前方。
曾经,他们也在这样对立。
现在,时光变化,他们的身份也早已不同。
此前的君臣,成为了现在的两国君主的对视。
他们依旧是父子,却也不再是不平等的关系。
胤礽既然是以大夏国国主的身份来访大清,那康熙现在也不能以父亲的身份与对方寒暄。
“来人,给大夏国国主赐座。”
君臣虽有别,可待客之道也得有。
更别说,大清以礼待人。
在场的人,都知道大夏国的国主是昔日的太子胤礽。
可他们还是按照接待一国君主的规格对待对方。
即便是胤褆这个曾经的大阿哥,他们也不曾怠慢。
就好像……一场戏,有了开头,就不能随意散场。
一整天,所有人都戴着面具,看着眼前这一幕戏完结。
待大夏国使团离开,戏才落幕。
可流言,却也悄然展开。
这一夜,有很多人都难以入眠。
尤其是康熙,他今日与大夏国的君主交谈不多。
可是,他心中也有很多疑问。
他想知道的事,始终没有机会问出口。
或者说……他不敢问。
好好的一个太子,非要孤注一掷的去打什么江山。
这一走,就是十几年。
若不是坚信自己的孩子没事,康熙可不会压住那些臣子的言论,怕是早给两个儿子盖了衣冠冢。
可现在,人虽然回来了,可作为老父亲,康熙自己还需要一个台阶下。
毕竟,当年两个孩子离开时,确实是决绝了些。
就连待在京城的太子妃等人被带走,康熙也是最后知晓的。
他的孩子,优秀、果决……也狠心的很!
对于这个认知,让康熙不得不伤怀。
可在见到如今的胤礽后,康熙觉得,他们当年的决定也没什么错。
至少,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辗转反侧一夜,还不得康熙做什么,就听到暗卫传来消息,胤褆带着自己的妻儿去拜访了岳家。
得知这一消息的康熙,瞬间恼怒。
“这臭小子!”
还是这么不着调!
要知道,他都还没见过胤褆的几个孩子呢,就让他先一步带着孩子们去了大福晋的母家。
真是……混账!
说是这么说,可胤褆能够这么大咧咧的去拜见岳家,也证明他们确实没有想过与大清的家人分裂。
胤褆是这样,那么胤礽呢?
想想,胤礽此次也带着太子妃和几个孩子回来。
对于当年的龙凤胎,康熙自然是惦念的很。
要知道太子有这一出,他肯定会将两个孩子给拘在紫禁城,不会让他们跟着太子妃一起离开大清。
可惜,没想到远在倭国,不,是远在扶桑县的胤礽还有那样的举动,使得康熙在得知消息的时候,早已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昨日在见到胤礽后,康熙就已经派人去调查大夏国的事。
远在西洋的大夏国的消息还查不到,已经到了大夏国的人和事,康熙还是能够让人去调查的。
这不,半日不到,康熙就已经得到了暗卫的消息。
对于胤礽他们的消息,自然是清楚的很。
虽然,康熙对于胤礽只有太子妃一个女人的事有些不满。
毕竟,皇家的专情,并不是件好事。
尤其是经历了前两任帝王的传奇爱情,更让康熙有些抵触这些情情爱爱。
可看在胤礽的几个孩子都不错的份上,康熙也就压下了心里的那点不满。
再说,他就是想不满,对于现在的胤礽来说,也没什么所谓。
毕竟,现在的胤礽与康熙一样,都是帝王。
帝王的权柄,哪容他人置喙?
更别说,胤礽的年纪也不小了。
已经成熟的他,不需要别人的好心建议。
时间疏离的康熙与太子之间的感情,也让他们的心隔开了些。
康熙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与自己的儿子谈心,更别说去计较这些小事。
而顺带的,暗卫也送上了关于胤褆的消息。
即便里面有胤褆的大闺女,康熙的大孙女不曾出现在大清的消息,也不见康熙在意。
毕竟,一个孙女而已,不值得康熙多关注。
只是,康熙在看到胤褆这么多年,也只生了一个嫡子的结果上,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
要知道,满人重嫡子,更看重多子多福。
而胤褆,努力了这么多年,结果只有一个独苗苗,不得不让康熙担心。
要知道,康熙自己现在就有很多子嗣。
不算女儿,光儿子就有二十几个。
就这,还不算那些没有顺利养成的孩子呢。
可胤褆呢?
就一个嫡子,即便养的不错。
可就怕出现个万一……
这么一对比,胤礽的几个嫡子,倒是在康熙看来有些高兴。
至少,胤礽的子嗣还算多。
在知道胤褆带着大嫂去了岳家后,胤礽也没说什么。
他们努力拼搏了这么多年,要是还不能肆意生活,也愧对自己的家人不是?
胤礽随即嘱咐人,送去大嫂家一份礼。
他这个做弟弟的,也该为当年带走大哥表示歉意。
毕竟,要不是他,大哥也不会下定决心,带着妻儿远离家族。
其后的那些后果,可都是留下的人去承担的。
即便没有得到康熙的处罚,可受人冷眼什么的,还是会有的。
还有,家人对于远在海外的大嫂的担心,胤礽也该给予自己的歉意。
等吩咐完,胤礽看向自己夫人。
在大夏国,也没什么福晋的说法。
他们本就是夫妻,在出国后也都是坚持着一夫一妻制。
夫人的说法,倒是更加契合他们。
“你要回去看看吗?”
太子妃也是有娘家的,在当年决定远走时,她就不曾与娘家联系过。
现在他们也已经回到了大清,理应见见家人的。
只是,胤礽还未去见过皇阿玛,也只能等。
是的,胤礽之前所见的人,是大清的君主。
而他的皇阿玛,此时还未召见他。
在未见皇阿玛之前,他是没有心情去见岳家的。